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療健康創新啟示」從大需求中找准「小切口」

「醫療健康創新啟示」從大需求中找准「小切口」

「醫療健康創新啟示」從大需求中找准「小切口」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日前評出2017年度12項重要的醫療健康創新,涉及日常健康用品、藥物、器械、前沿技術等方面。這些創新或在平凡中顯新意,或讓人腦洞大開。其研發思路能夠給我國醫療健康創新帶來怎樣的啟示和借鑒?

「醫療健康創新啟示」從大需求中找准「小切口」

讓患者「吃豌豆更容易」

在罹患中風之後,醫生的主要目標往往是讓患者能夠恢復行走,而對手部靈活性的復健就要往後排。2017年度12項重要的醫療健康創新之一,Rapael智能手套+促進康復的視頻遊戲,可以幫助患者手部靈活性訓練提早達到優先順序。遊戲過程中,裝有感測器的手套會跟蹤患者的運動,訓練他們執行真正的生活任務,例如擠一個橙子。然後,系統會根據使用者的表現給出一個即時反饋,幫助提升康復學習。

讓運動障礙患者「吃豌豆更容易」的Liftware水平是另一項針對運動障礙患者的創新。這是一個水平信號的運動感測器,可以調節叉子或勺子來旋轉,無論手柄如何搖晃,整個工具會依然保持水平。對於脊髓損傷和亨廷頓症所引發的運動障礙患者來說,這款工具可以很好幫助他們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建民說,上述兩項創新都是用於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康復的新型智能產品。智能手套是基於「腦機介面」原理,患者腦電波發出指令,操縱器械幫助手指伸屈,進行定時、定量活動,能夠幫助中風、偏癱病人早期進行手指康復功能訓練。水平儀則可使手部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更方便地生活,給眾多患者帶來福音。

「該領域的新型智能康復產品和生活用品研發在我國尤其具有重要實用價值。」張建民說,我國是腦血管疾病高發國家,患者群體龐大。隨著腦中風救治水平的提高,大量患者脫離生命危險,但神經依然會有損傷。腦中風更是造成我國肢體殘疾患者的首位病因,後期有效康復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與此同時,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群體中,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影響運動功能的疾病給老年患者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腦血管疾病智能康復技術研發也是我國非常重視的研究領域。張建民介紹,浙大二院和相關機構合作已在腦機介面領域開展了10餘年探索。今年,該院又牽頭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於腦機介面的腦血管病主動康復技術研究及應用研究」。課題組團隊中,西安交通大學徐天華教授團隊也在手指功能康復中開展了前期探索,積累了一定基礎,未來將開發相關智能康復產品。

「人工智慧、腦機介面是熱點前沿領域,要抓住科技發展大爆發的時代機遇,加強產學研合作,把科技成果轉為臨床實際治療效果。」張建民說,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康復設備,對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降低醫療費用都有很好的推動促進作用。

量身打造滿足患兒需求

在臨床中,有的重症患兒有必要進行MRI檢查,但病情危重無法離開重症監護室,只能靠床旁超聲等其他方式來進行檢查,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檢查評估結果和臨床信息的缺失給更精準有效的治療帶來困難。因此,許多醫生放棄為早產兒做MRI掃描。對於早產兒更加安全的核磁共振是12項創新之一。這是一款特殊的MRI,配置於新生兒ICU病房中。與典型的核磁共振成像不同的是,這個儀器的磁場包含在儀器本身中。在運行時,醫生和工作人員可以站在機器旁邊,也可以使用金屬工具。如果需要,他們可以在30秒內到達嬰兒所在的位置。

「非『大而全』而是『小而專』的專業化設計是最大創新點。」北京兒童醫院影像中心主任彭芸說,這款MRI只針對無法離開重症監護室的新生兒;無需專門屏蔽的檢查室,小巧可移動且具有很好屏蔽功能的檢查艙,使醫生可以進行床旁MRI。

彭芸說,這一科技創新提示,應加大針對特殊人群的個性化檢查診斷設備研發。現在國內也有兒童MRI產品的研發,但少有針對不同兒童階段需求,如新生兒這一特殊時期特有的兒童影像設備開發,在醫學影像診斷的細分領域上還需有更多關注。

彭芸說,大多數影像設備是按照成人需要來設計和生產的,但是這些影像設備並不能完全適合兒童。比如,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組織器官、體重和升高等都有很大的變化。兒童影像學檢查首先要保證兒童的安全性;其次要儘可能減少兒童鎮靜需求;要有針對兒童特點的專門設計,如磁共振需要有特殊線圈和兒童序列,以達到快速掃描、高解析度的目的。所以,針對兒童身體發育特點、疾病狀況,研究適合兒童疾病診斷的新型影像檢查設備,在檢查和診斷過程中才能給予兒童更多的便捷和保護,實現兒童影像檢查和診斷的精準和個性化。

文/健康報記者 譚嘉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肥胖——女性備孕的絆腳石
苦丁茶是葯不是茶,長期服用,小心損傷肝腎功能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