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BBC為中國網紅拍紀錄片:出身平凡的女孩如何年入千萬?

BBC為中國網紅拍紀錄片:出身平凡的女孩如何年入千萬?





文 | 伊姐、葉子姚


來源 | 伊姐看電影(ID:eemovie)





BBC拍了一部紀錄片,叫做《中國網路女主播》(China"s Chat Girls).




揭開當下那些年紀輕輕卻年入百萬甚至千萬直播網紅的真實生活。





片子不長,管中窺豹。讓我們看到了這一「新生代」職業的生產流程和作業方式。













Part


1



女主角樂樂淘,是經紀公司簽約主播。

工作內容是在直播平台唱歌、主持、陪粉們打遊戲、聊閑天。




18歲還在念書時以玩兒為初心進入直播領域,當時壓根兒不了解行業前景,圈內規則。







幾年下來,有了粉絲,懂了套路,賺了遠超過自己想像力的錢。




用她的話說,就在幾年前,月入兩三萬真的已經很多了。







記得剛入門有一次,

做了15天,到手幾萬塊。

這份快錢,立刻讓她敏銳感受到這個行業的價值。







觀念傳統的父母從質疑,到支持,如今女兒每次直播,

全家都拿著手機變身忠實粉絲跟著瘋狂打call。




她父親說,曾經埋怨女兒她媽管教無方,縱容女兒每天玩電腦,從沒想過,如今她一晚上直播賺的錢就相當於他一個月的工資,簡直不可思議。














Part


2




樂樂淘是千千萬萬個中國直播網紅們的一個縮影。




她們的賺錢方式是通過網友粉絲們「打賞」的虛擬禮物變現,受眾群佔比最高的是二十齣頭有錢有閑的宅男們,或者是在網路世界滿足自己「無所不能」的底層收入者。

外界看到做網紅,一般看到兩點:





「軟性se情行業,LOW」


「青春飯,錢來得太輕鬆,看不上


 


在BBC這個紀錄片里,對這兩個現象都做了描述。


 


先說「軟se情行業」。




這個行業,出賣色相、暴露肉體、屢屢出現的「走皮皮蝦」低俗現象,甚至線下賣淫的確屢禁不止。







另一個方面則是,監管已經越發嚴格。衣著暴露這一個紅線不小心踩到,就可能會永久封號。







再說「青春飯」。




網紅職業受年齡限制極大,賽道擁擠,直播網紅們也不斷嘗試「職業遊戲手」、「學習理財鞏固資產」、「關注下一個賽道隨時轉型」。她們當然更有危機。







事實上,以樂樂淘為縮影的網紅們,為了增加黏性,保持關注度,延長職業生命,所付出的遠不是保持顏值、嘴甜、會討好觀眾那麼簡單。










Part


3




首先,她們需要強大的「職業技能」。





要能歌善舞有才藝;


要懂心理學,深諳說話技巧;


要時刻關注熱點,不斷更新直播內容。




最重要的是,讓進入直播間的每個粉絲都有「主人翁」的滿足感,和自己獨家享有的私密感。





 


其次,強大的體力付出。







樂樂淘說,一開始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到現在已經算小頭部,也幾乎每天直播到下半夜。




沒有吃飯時間,

晚上9點吃到一天的第一頓飯,是常態。








第三,她們承擔著風險。




記錄片里有一個瘋狂粉絲,直接到了上海,樂樂淘感到恐怖。







事實上,這幾年大熱的IP《心理罪》電視劇版,幾乎有一半的內容聚焦在網紅如何被心理扭曲的變態跟蹤、強姦、暗殺,雖然有噱頭嫌疑,但

「藝術高於生活,源於生活」。




網紅的職業,幾乎是一場24小時不停現實版《楚門的世界》,暴露在所有數以百萬計的觀眾眼前,風險防範是她們要處理的重大問題。


 


最後,她們壓力巨大。







大多數網路主播都簽約經紀公司,像樂樂淘這樣在公司業績最好的主播,差不多要抽取兩成。




而一個小公司就有幾千號主播,隨時有更新鮮的面孔閃亮登場。







BBC記錄片展示了一個場景,樂樂淘不滿意經紀公司的安排,被威脅關掉她的直播間。







其中不乏也有潛規則,有各種利益交換的亂象,

網紅圈就像一個縮小版、低配版娛樂圈。









Part


4




有那麼多苦,但她們沒有資格說。在這條微博點贊最高的評價,是觀眾們寫的「有舍才有得」。







事實上,年收入千萬的主播到底有多少呢?


 


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做過一個調研 ——


 



33.1%的網路主播月收入500元以下;


不到一成的網路主播月收入萬元以上。




 


同時,這個行業也有自己的虛假繁榮。


 


騰訊搜集的數據顯示,排在湖南榜單第一的主播,從可見數據上看收入近116萬元,卻送出110萬,實際上收益並非表面看著那麼熱鬧。







要賺最多的錢,就要承受最高的風險,要挑戰最大的競爭。


 


但無論如何,網紅女主播,依然讓部分年輕女性,完成了財富火箭般積累,比如樂樂淘,

她一天的收入大概在十萬左右。




同時,出生平凡的她,通過自己努力,成全了自己被關注寵愛捧為「女神」的虛榮心和成就感。













Part


5




那些方興未艾的新職業


 


網紅女主播,只是近些年「暴利行業」的一個縮影。


 


隨著互聯網的入場,人群興趣越發被細切割,越來越多的行業,正跳脫出固有賺錢模式,打破了熱門和冷門專業的界限,改寫了所謂鐵飯碗金飯碗的概念。


 




  • 公號主。

    他們讓寫作變成鏈接個人與世界最低門檻的觸點,讓自己變成了一個移動的「電台」、「雜誌」甚至「電視台」,一個人就是一個平台。





  • 在線老師。

    得到APP讓一輩子在體制內,拿著穩定千元工資的薛兆豐,一夜之間收入千萬,他的「經濟基礎課」售價99元,卻賣出了十萬份,這個數字最近已經攀升到了20萬分。





  • 遊戲玩家。

    《吐槽大會》請來了電競圈「范冰冰」MISS,她以上億年收入簽約虎牙,以至於李誕吐槽林丹和馮瀟霆說:「一個羽毛球全宇宙冠軍,一個中國足球最重要人物,兩人收入加起來都沒有Miss多」。





  • 還有海外代孕服務、淘寶美妝博主、海外理財顧問、股權拆分投資分析員……


 


我身邊很多看似體量不大的年輕女老闆們,用自己的方式,實現了屬於自己的「出生農村,年入千萬」。


 


值得欣慰的是,很多父輩人也像樂樂淘父母一樣,在巨大紅利面前,改變了職業偏見,放棄了所謂的就業指導。







時代的改變是指數級的,因為科技的發展是指數級的:


 



一年前AI是個新概念,今天海底撈這種平價餐廳,等位免費娛樂項目里,有AI探險體驗機。




曾經我覺得機器人離普通人生活很遙遠,今天,我自己家有一個可以簡單跟葫蘆對話讓他學英語的機器人小綠豆。


 


再也不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如今,三年就夠了。沒有誰能指導一個人十年以後的人生。


 









Part


6




我經常在想,是哪些女孩抓住了時代大變革里的大紅利,收割了這些紅利?


 


我觀察過,她們都有以下共性。


 




  • 肯吃苦。




沒有富二代的命,就別有富二代的病。




事實上,真正的富二代都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富二代病,賭王兒子學習到下半夜,豪門韓雪一開口配音比誰都專業。










就連大家耳熟能詳的王思聰前某任女友「雪梨」,自身家境殷實,國外留學歸來後,做服裝,創品牌,年收入過億。




「淘寶范冰冰」的背後,是大冬天扛著衣服在異國他鄉拍美照,連軸轉,懷孕以後,照樣挺著大肚子做產品,上直播,一天不落下。







這世道,真的「比你優秀比你美的人,比你拼」,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 執行力一流。




羨慕別人的人很多,真正行動起來的人很少。




剛提到的,年收入幾億的電競主播MISS, 高中時感受到對遊戲的熱情,決定投入,每周做體能訓練,為了保持手指和頭腦的靈活性,跟人聊天都在練指法,說這是基本職業素養。







你說「我很愛錢,很想賺錢」,但你為錢付出了什麼呢?




有沒有「做對社會有價值真正服務他人的工作」,有沒有「把自己潛能下著狠手挖到最大」?


 




  • 沒有玻璃心。




MISS上吐槽大會被彈幕罵慘了「這次整容不太行」「笑得好盪啊,果然電競圈范冰冰」。







雖然眾多擁躉努力維護「MISS是靠自己,很真才實學,很勵志走到今天」,但沒用,東南亞強烈的男權集體潛意識就是 ——





「你那麼有錢,不是靠親爹,就是靠乾爹吧」。




網紅也為很多人不齒,





「跟在動物園看錶演,喂一根香蕉有啥區別,LOW逼們。」




但不重要,MISS和網紅們很清楚,她們的人生已經發生了怎樣真實的變化。




大眾看不起她們,她們內心,又何嘗看得起那些明明有大把青春,卻選擇做噴子和鍵盤俠的大眾?






  •  認知差距。


 


有些主播靠臉靠賣肉,有些主播靠內容和腦子,發展軌跡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是真的吃青春飯,沒有標示性,吃的行業風口的紅利,不是自己的本事,更新鮮的肉體和面孔一出現,就無還手之力。




而後者,懂得做矩陣,跨界發展,藉機轉型,沉澱流量,才會做到與時代共振,滾雪球一樣壯大自己,把自己的名字,做成行走的品牌。


 


最新一期的《十三邀》,李誕說了一句話,





「我不想清高,我看到了社會的規律,就趕緊動起來唄。」







趁著風頭正勁,寫書,出作品,參加其他綜藝,接受採訪增加曝光量。




池子不願意拍不喜歡的廣告,李誕把現金取出來,放在他面前說,





拍不拍?




就連李誕上《十三邀》,也是他

微博艾特許知遠主動請纓求被採訪。





 


那些「出生農村月入千萬」的人,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絕對不迴避自己的慾望,也不在意大眾的標籤和標準,

他們行動很快,努力跑贏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我一直不同意「階級固化」,普通人年入千萬的機會,總有人在實現逆襲。




恰恰是,不費力,離家近,時間充裕,還要賺得多,人到中年依然有上升空間,不陷入中年危機 ——




這種白日夢,就不要再做了。


 


命運是天平,你在右邊要什麼都可以,

前提是你在左邊,必須放上相應的籌碼。




女孩們,別求生活放過你,你要選擇,不放過生活。




* 作者介紹:伊姐(周桂伊),14歲出版小說集,18歲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30歲出版暢銷書《心若寧靜,便是幸福》。專訪明星十餘年,愛電影的媽媽,分享光影中的感悟,關於育兒、關於婚姻、關於愛。原創公眾號「伊姐看電影」(ID:eemovie)新書

《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

全網熱賣中




今日推薦

一個故事的誕生——我們為什麼要講故事?



 


我們為什麼需要故事?


著名作家郝景芳說,故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如果沒有故事,如果沒有我們對於生活的講述,那麼任何人的生活都是碎片化的,是一盤散沙。




你回顧自己的一生、給自己講述人生故事,才能把自己整合成一個完整的人。而小說家通過講述萬千碎片的故事,把這個世界組成了一個圓融的整體。 






我們為什麼要講故事?


《小說寫作教程》的作者傑里·克利弗說,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有一些獨特的經驗,讓我們覺得不吐不快,那我們就必須要講故事,以此來完成我們的個人身份構建。




所以,故事不僅是我們最深刻的社會化需求,故事是我們的生活實況,故事就是「我們之所是」。如果沒有故事,我們就喪失了個性身份,我們也就不存在了。 





那麼如何講一個好的故事呢?


有沒有一些通用的法則?


一個好的故事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呢?


是不是只有催人淚下才是好故事?

 




《一個故事的誕生》採用國內外知名作家、寫作導師多年創意寫作教授經驗提煉而成的經典課程模型,彙集各路寫作大師的故事寫作法寶,並由專業聲優進行演繹。它將告訴你,如何從一個種子想法開始,完成一個真正的故事,並讓讀者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講故事當然是有套路的,掌握這些套路,將會提升你的「故事力」,讓你的每一次講述,都產生奇妙的力量。  




不會說話的人講道理,會說話的人講故事!


 一起來創作一個完美的故事吧 。 




點擊

閱讀原文,

選擇目錄試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4家公司的CEO,5個孩子的爹,約會不斷,馬斯克是怎麼忙過來的?
何猷君:孩子的教養,與家境無關,與家風有關。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