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年,那一抹淡去的麥芽甜

小年,那一抹淡去的麥芽甜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小年日,仍宿北山

(元·范梈)

臘日才過又小年,那堪澤國雨連天!

兒童把酒傳明燭,遠想慈親尚未眠。

小年夜諸客過集

(明·區大相)

題註:俗以臘月二十四日為小年,是夕灶神上天告人功過,家家祀灶

獨有頹年感,偏逢故舊歡。

壺觴迎小歲,燈火候仙壇。

正直平生是,飛騰晚暮看。

寧因祠灶禮,名姓動天官。

臘月二十四夕偶成 其一

(明·金幼孜)

歲事只如此,匆匆又小年。

蘭燈看獨照,柏酒已先傳。

月隱金台雪,香霏禁樹煙。

故園今萬里,南北寸心懸。

二十四日洞庭舟中

(清·曠敏本)

題註:俗呼臘月二十四日為小年節。

洞庭三日棹,歲晚惜殘暉。

水落湖身瘦,沙平雁影微。

酤簾排作幕,漁網市成帷。

戶慶小年節,偏予一葉飛。

送灶

(近現代·謝龍升)

題註:民國廿七年臘月廿三日,於常德難民救濟第六收容所,值茲送灶之日,不無有感。

既無爐灶亦無家,千里流離事可嗟。

今日天庭請代奏,行人不及暮歸鴉。

庚子送灶即事

(近現代·魯迅)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當代詩人按收入時間排序

小年口占

詩酒當歌(成都)

臘次掃塵天,春風度小年。

有人忘祭灶,本是老神仙。

題灶王爺二首

劉郎(遼寧)

莫把黑心動,休將白眼翻。

無他煙一縷,何以上青天。

-

手中丁點權,便若大神仙。

可記升天路,曾將炕洞鑽。

GIF

臘月二十三戲作

楊逸明(上海)

何須隨俗煮糖鍋,換取甜言蜜語多。

壞話灶王都不講,玉皇今愛聽鶯歌。

小侃一個

巨蟹(山西)

歲歲今宵祭灶王,難明究竟只迷茫。

無窮富貴他人取,怎地還來啖我糖?

小年戲作

姚海寧(浙江)

數枚糖果叩神明,小技通天雲路行。

仙界猶存潛規則,人間馬屁已成精。

灶王——丁酉歲杪小樓同題

馮曉(山西)

屈居灶下枉稱王,油嗆煙熏日日忙。

歲杪上天言善惡,全看賄俺幾多糖。

小年剪影

秋水軒(山西)

臘盡更殘月已斜,誰家巧婦剪窗花?

孩童三五撒歡鬧,早把糖瓜粘上牙。

小 年

孫延紅(山東)

今日廚房無點塵,窗明台潔煥然新。

灶王洗盡煙灰色,不是當年黑臉神。

灶王爺

風清(安徽)

甜酸苦辣深知味,下界為官感不禁。

雲馬風車朝玉帝,人間溫飽但關心。

祭灶日打油

逍遙無津(北京)

昨日沉滓不可留,尚存味道筆尖頭。

灶王也愛編年史,人過人功緊驗收。

辭灶節

張明新(山東)

盛世繁華恨不勻,小年又到苦迎春。

灶君莫效枝頭鵲,應報人間尚有貧。

送灶

李愛蓮(山西)

紅黃綠韻暗香侵,零落新盤未發音。

靜候官人來一顧,由他去鑒水晶心。

值小年夜有題

程皎(雲南昆明)

滿灶糖瓜氣自醺,九州消息不堪聞。

離披多少失家客,豈有囊錢媚此君。

戲題灶王爺

紫色薰衣草(山西)

一自糖瓜沾兩唇,上瞞玉帝下欺民。

世風今日皆如此,況我區區一小神?

祭灶有感

汪建華(上海)

辭灶人皆用蜜糖,吾偏插朵蠟梅黃。

無私隨爾論長短,反正來年有暗香。

小年祭灶

全尚力(浙江)

灶爺欲把世情陳,家裡醪糕太誘人。

近卻清風摧腐朽,老夫豈敢誤紅塵?

小年灶王愁(新韻)

王洪君(山東德州)

述職今日返天堂,一臉猶疑拜玉皇。

下界基因隨意轉,人間煙火已難嘗。

送灶日打油二個

孫寅(北京)

灶王三鼓整裝前,滿口芳飴甜又鮮。

蜜語連珠玉皇樂,愛卿雞犬共升天。

陛下九霄明鏡懸,感恩誰不頌皇天。

紅歌社火廣場舞,迎送雞年與狗年。

送灶日

龔霖(上海)

萬姓今朝送灶王,傳聞述職上天堂。

任他言善或言惡,回味麥芽甜蜜糖。

送灶日行六灶

龔霖(上海)

灶君起駕白雲生,我亦隨車六灶行。

歲暮奔忙為何事,明年灶上好經營。

註:六灶鎮在上海市南匯區(今已併入浦東新區),古之鹽灶,排行第六,因而得名。

小年竹枝

廖國華(湖北)

裊裊炊煙緩緩風,飄香知與往常同。

年來漫道無兼味,一瓮新腌雪裡紅。

休憑土俗笑農家,祭灶廚間備酒茶。

鼠子迎親莫驚擾,最宜隔日打糍粑。

臘鼓咚咚訝早春,家家香燭到清晨。

何人解得山翁好,不敬財神敬酒神。

小 年

王傳明(甘肅)

三春開序幕,此日已交年。

掃屋迎新旭,揮毫寫對聯。

灶前行祭拜,燈下慶團圓。

心底如無愧,何須懼上天?

小 年

張春義(山西)

歲序屬殘臘,人間又小年。

虔心同祭灶,妙手自烹鮮。

樓迥風生檻,窗幽月在天。

玉霄何處是,影落一樽前。

敬 灶

潘全祥(上海)

炊煙墟里在, 吉利但傳今。

篤責安薪火, 推恩澤食林。

修辭誠接送, 捧罐禮追尋。

萬物皆神助, 須存敬畏心!

代灶王爺「彙報提綱」

李樹喜(北京)

東方局面勝西天,到處人人說過年。

議事稍嫌雞狗碎,嗜糖已怕血脂粘。

京華風勁梅花遠,南國雲低冰雪繁。

最是詩人閑不住,庶民憂樂總相關。

小年打油

鄧世廣(新疆)

憂道憂貧憂兩端,解憂惟恃酒杯寬。

迎賓狗肉仍餘熱,補腦雞湯已變酸。

筆有真情多顧慮,詞無敏感故平安。

時宜不合胃腸老,一日三餐減一餐。

臘月二十三辭灶

李葆國(北京)

童趣當隨臘酒烹,最堪回憶是曾經。

未臨冬月衣長盼,一進小年味便生。

封嘴難防乳牙短,瞞天實補過行平。

新糕方熟舊時願,孰料神仙早啟程。

庚申臘月二十四日菜市

潘泓(北京)

清風一掃地天塵,旗幟燈籠處處新。

居委會仍忙送暖,灶王爺已漫夸人。

官錢買蒜籃將溢,美女當壚篋不貧。

自是鋤畦耕壟久,泥巴味道嗅來親。

小年

布鳳華(山東)

年味忙中漸嗅香,客廳掃罷掃廚房。

清醇相送灶爺您,紅綠仍余臘八糖。

花謝花開成節候,夜長夜短謂尋常。

此時只許言虛語,解得仙凡喜頌揚。

鷓鴣天·小年夜訪李汝倫先生

周燕婷(廣東)

數點寒生臘後天,早梅江畔淡含煙。小杯紅酒情何限?一管清音韻自圓。

香裊裊,雨綿綿,種瓜人在曲欄邊。風華莫問東君取,春色無聲到曉園。

鷓鴣天 戲贈新灶王

武陽(天津)

老葯新鍋未換湯,灶王上任好風光。坐龕仍享凡人供,上奏還吞甜嘴糖。

言好事,現和祥。清規戒律盡如常。德能勤績全無用,賴我同鄉是玉皇。

東風第一枝 小年

麥笛兒(信陽)

祭灶除塵,迎春納福,人間又接新暖。一年好事多提,幾度消磨無倦。

圍爐共坐,正萬戶、合家歡宴。算醉也、斜倚廊檐,為盼早來雙燕。

看今日、新風撲面。去舊俗、裁雲如緞。老夫漫剪窗花,小兒笑呵書硯。

佳聯構擬,落墨似、臘梅香軟。得祥和,如是朝朝,童叟盡開眉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樓聽雨詩刊 的精彩文章:

崔杏花:詩詞選

TAG:小樓聽雨詩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