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重拳打擊學術造假 政府部長官位學位一起丟

德國重拳打擊學術造假 政府部長官位學位一起丟

一向給人以嚴謹認真印象的德國人,對於學術造假,包括偽造學歷、抄襲論文等行為,可謂「重拳出擊」。不僅政府司法部門出台了嚴格的法律進行約束,德國學術界對於學術欺騙行為更是「零容忍」。無論是職場新人,還是政界高官,一旦被爆出在學術上存在造假、欺騙行為,此人在相關領域的職業生涯基本上宣告結束。

以法約束學術不端

在德國,學術腐敗和不端行為,如抄襲、剽竊、作假等,不僅會受到各學術部門的紀律處分,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收受賄賂的教授要被判處3年半有期徒刑。德國的《學術頭銜使用法》規定,在兩種情況下學位將予以剝奪:一、發現學位論文有造假、抄襲等學術不規範的現象。二、博士學位獲得者的行為有悖道德準則。該法由各聯邦州的法律部門負責實施。據德國媒體介紹,在德國進行學術欺騙,或者按照德國人的說法有「科研中的錯誤行為」,則觸犯的司法條例不僅涉及民法,而且還有刑法。德國法律界及科研界的普遍看法是,學術腐敗絕不僅僅是道德範疇的事,由於其發生領域的特殊性,可能與許多人甚至整個社會的利益相關,因而必須以法律手段嚴加懲處。

幾年前,德國曾爆出一起特大學術腐敗案件。科隆檢察機關公布了德國近100名涉嫌學術腐敗的教授名單,指控他們收受4000至20000歐元不等的賄金,為不合格學生獲得博士學位提供方便。媒體甚至報道,有證據表明,在德國獲得的博士中,每100名中至少有一到兩名是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得的。

事實上,在嚴格的法律約束下,德國科研界普遍嚴格自律。即使在許多國家只被認為是道德水平低下的一稿多投的現象,也被德國科研界視為學術造假。由此可見,科研自律意識已在德國科研人員腦海里深深紮根。這不僅與法律有關,還與各科研機構的相關嚴格要求有關。

互聯網監督大顯神通

在德國有一個著名的反學術造假網站「vroni-plag-wiki」,人們稱它為反剽竊版維基百科。記者打開該網站網頁看到,上面展示著許多被認定為存在不同程度剽竊行為的學術論文,作者和相似文章的名字赫然在列。該網站根據相似度百分比測算抄襲程度,然後公布。同時,學者如果認為自己的論文可能遭遇抄襲,也可以向該網站提出申訴,由專人進行核定。

前幾年,德國涉及醫學博士論文造假的醜聞不斷。大量學術腐敗事件催生了一系列專門檢測學術論文抄襲的網路,以及一個新的職業——抄襲獵手,即專門查找學術造假的人。其中很多人就受雇於「Vroni-Plag」網站,這個網站在前幾年德國「學術打假運動」中可謂「出盡風頭」,由它公布的柏林夏洛蒂醫學院等多校的90餘篇醫學博士論文存在造假嫌疑一事,轟動德國。在該網站公布的論文部分章節中,甚至存在通篇抄襲行為,而被抄襲論文的內容又與別的論文雷同,可謂連環造假。

默克爾「揮淚斬馬謖」

2016年,時任德國國防部部長馮德萊恩被質疑1991年撰寫的醫學博士論文造假,在共計62頁的正文中,27頁的內容涉嫌抄襲,佔比43.5%,其中5頁抄襲內容超過75%,另有3頁包含50%至75%的抄襲內容。Vroni-Prag網站指出,馮德萊恩的論文多處直接從別的文章中抄襲,既沒有改動,也沒有註明出處。最終,因調查委員會認定其論文「存在學術不當部分只佔20%,且大多數情節不嚴重」,這位有著「默克爾接班人」之稱的國防部長才勉強得以保留博士頭銜。

但是馮德萊恩之前的幾位部長同行就沒有她那麼好的運氣了。2011年3月,時年39歲的聯邦國防部長古滕貝格因為博士論文「未充分交代引用來源」,被迫放棄博士頭銜,最終在各方壓力下被迫黯然離職。當時古滕貝格是總理默克爾陣營里的新秀,在德國人氣極高,很有可能成為默克爾的接班人,但媒體和學術界對這位風度翩翩的「政壇之星」不依不饒,古滕貝格被送綽號「谷歌貝格」,最終被迫辭職。

《南德意志報》曝光古滕貝格涉嫌抄襲後,雖然引發了輿論的軒然大波,但是民調顯示,73%的德國民眾對他的工作感到滿意,72%的人希望他留任國防部長,可見古滕貝格的確深受民眾喜歡。同時,聯邦總理默克爾也公開表示袒護。然而,民眾的包容和總理的袒護不但沒有起到幫助作用,反而激怒了學術界——由德國博士和博士生起草的一封致聯邦總理的公開信,得到了6萬多人的簽名支持。德國最有影響力的一些學術組織,如德意志科研協會、德意志科學委員會等,也紛紛表示抗議。德國反對黨和媒體一再施壓,要求古滕貝格下台。在各方的壓力下,古滕貝格最終辭職。後來的審查表明,其論文有超過90%的頁面存在抄襲問題,拜羅伊特大學撤銷了其博士學位。

2012年年初,有人在網上匿名舉報時任德國教育和科研部部長安妮特·沙萬的論文有抄襲之嫌。經核對,人們發現沙萬的整個論文中有許多地方是照搬他人的文章,而且沒有註明出處。2013年2月,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學位認證委員會經過全面調查取證,認定沙萬1980年的博士論文存在隱瞞引文出處及剽竊問題,並正式決定取消沙萬獲得了33年之久的哲學博士學位。沙萬成為兩年來第三位栽倒在學術問題上的德國高官,另兩位是古滕貝格和歐洲議會前副議長西爾瓦娜·科赫梅林。

德治法治雙管齊下

「抄襲門」「學術造假」觸及的是德國社會對喪失誠信的零忍容。對於其他行業的欺騙行為,德國人同樣不能容忍。以體育為例,在世界盃足球賽上,葡萄牙巨星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因為有欺詐行為,德國人對他的噓聲鋪天蓋地。葡萄牙人雖然球技高超,但經常用假摔為本隊牟利,德國人對此普遍感到反感。

在政界,即使沒有貪污受賄,政客們一旦被抓住「誠信有問題」,一般來說下台走人也是唯一選擇。國防部前部長古滕貝格「抄襲門」曝光後,兩萬多名德國學者加入要求古滕貝格辭職的行列,並給默克爾寄去了聯名信,抗議其留任決定。在國防部大樓外的鐵柵欄上,幾十雙臭鞋掛在欄杆上,一張標語上寫著「辭職=進步」。面對如此壓力,古滕貝格再不辭職,恐怕連整個黨派都要受連累,默克爾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近年來,為了避免學術腐敗現象的發生,德國學界越發注重學術道德和品質的培養。德國各大學都在進行嚴格自律教育,他們在自己的網站上公開聲明堅決抵制學術腐敗現象。比如,漢諾威大學專門指定一位資深教授負責審查博士論文,一旦發現論文造假,就會立即交由有關調查委員會處理。在全球都享有盛譽的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就特別規定,青年科研人員進入該會工作,首先要接受學術道德的特殊培訓。研究人員要明白科研中哪些是錯誤的行為,如何才能避免,如何確保自己始終堅持行為端正的科研活動。此外,研究人員還要在一些具有法律效應的文件上簽字,承諾承擔相應責任。

責編:李瑞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韓媒:韓國政府承擔朝鮮藝術團先遣隊在韓差旅費
萊茵河水位上升 荷蘭水利局出應對措施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