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國只准講英語混洋人圈?那些盼著子女「融入主流」的爹媽該醒醒了

出國只准講英語混洋人圈?那些盼著子女「融入主流」的爹媽該醒醒了

空白

去圖書館,看到這樣的景象,突然意識到就要過農曆新年了!

溫哥華這個號稱「比亞洲還要亞洲」的城市,根據2016年加拿大最新人口普查的數據,華裔人口約50萬,佔21%,而在華人聚居的列治文,華人比例接近50%。

一位在深圳長居的外國朋友戲言:在深圳生活時,我就假裝自己在列治文好了

因此,生活在溫哥華,似乎一年不講英語也沒問題,更不會委屈了中國胃。川菜、湘菜、粵菜、上海菜、東北菜;火鍋、干鍋、串串、烤鴨,只要能想得到,在溫哥華就能找得到。

GIF

碰到過幾個想學中文的「老外」,問他們為啥學中文,幾乎無一例外的會說「你知道,我們生活在溫哥華!」一個老太太說,我就是想跟我的中國鄰居聊個天。

但就是在全加拿大華人人數僅次於多倫多的溫哥華,你會發覺,本地人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你想像的,還是有太大的不同。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對中國年的理解。

越來越多的本地人意識到中國年對中國人而言是很重要的傳統節日,也知道今年是狗年。但不論是在當地的中小學大學,抑或是各個社區慶祝中國年的方式,大約就是舞獅子、寫毛筆、剪窗花老三樣。

>

甚至有一家本地豪華汽車經銷商,把一乘花轎放進了展示廳以慶祝中國新年!

不得不承認,在國內的很多城市裡,過年已經很難得見到舞獅子的隊伍了。

出國了反而能見到最傳統的過春節方式,一方面固然是因為老一輩身在海外的華人自身會更重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聯繫另一方面,卻也折射了「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理解的符號化和平面化

在很多「老外」心目中,中華文化並不是立體的充滿生機和變化的,或者說,很多人並沒有興趣知道,中華文化是如何複雜而細微的。

所以,你會看到,在本地學校,儘管有例外,但最常見的景象,一定是華人的孩子和華人的孩子一塊玩,「老外」的孩子和老外孩子做朋友。這一點,在孩子成年以後會更為明顯。

很多送娃出國留學的家長,會想盡辦法企圖干涉或者改變這種狀況,他們會給孩子找「老外」做寄宿家庭,看到外國孩子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主動找他們玩,極端點的甚至不準自己的孩子講中文以及和中國孩子扎堆兒。

但時間長了,大多數家長會發現這樣做收效甚微,也可能完全不起作用。

家長的這些執念背後,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融入主流」的願望。但究竟怎麼才算「融入主流」?如果拋開政治參與這個可見因素,很多華人家長自己心裡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標準:是英語流利?還是交往白人朋友?

事實上,根據加拿大移民部一份內部報告,加拿大在移民子女教育及經濟表現上為西方國家當中最好。而中國移民的後代不論是受教育程度還是就業表現,都是加拿大移民中最好的。

教育和就業,是不是足夠衡量一個人生活最主要的方面?

生活在加拿大這樣的移民國家,能夠讓本地人對我們多一點豐富的、立體的認識,對我們的文化發生一些真正的了解的願望和興趣,是不是比面目模糊的「融入主流」更為重要?

很多華人最終會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有一天你融入了所謂的「主流」,恰恰不是因為你不會講中文、不懂中華文化,成為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外國人」。你身上最有價值的那一部分,恰恰是與中華文化相關的那一部分。

關注加學堂,獲取更多教育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加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