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學的五個層次
佛所說的全部法從內容上分為「五乘」:
一、人乘法,講如何度過合理人生、獲得現世安樂幸福並在來生為人的道理方法。
儒家的境界大概就相當於人乘法,在世間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追求現世的事業成就,在社會中實現自我的價值,心理學上稱為「自我實現」。
二、天乘法,講如何提升生命,命終後生於天堂長享快樂之法。
根據佛法,佛教雖然認可根據其教義最終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但是佛以其所證得的盡知一切的一切種智講,生入天道,實際上所得的幸福也是有限的,天道壽命雖長,終會有終結的一天,即使貴為天主,也難逃輪迴,天人壽命將盡時會出現五衰之相。
三. 聲聞乘法,講個人超出生死,獲得永恆安樂的「四諦」法。聲聞乘之阿羅漢,破除人我執,斷盡煩惱,個人超出生死,獲得永恆安樂。
四、緣覺乘法,講個人更徹底超出生死,達到涅槃的「十二因緣」法。
緣覺乘之辟支佛,獨覺佛,除斷三界煩惱外,還能斷一分煩惱習氣,證悟深於聲聞乘之阿羅漢。與聲聞乘,並稱為「二乘」。
五. 菩薩乘(大乘、佛乘)法,普度眾生共出生死,圓滿覺悟諸法實相,法界的體相用全都證得,達到最徹底的永恆幸福和圓滿智慧、無限自由之法。
五乘法形成一階梯結構,下乘法為上乘法的基礎。
五乘道的具體內容,總攝於三歸、五戒、十善、三十七道品、六度、四攝或「三學六度」。其哲學指導,總攝於三法印、一實相印或「真實」二字,以「緣起」為基點。
各個層次的重要名相
阿羅漢,通過修行證得阿羅漢果的聖人,是聲聞乘的極果,已完全證得「一切智」,斷盡三界諸煩惱,不再受生於三界。
辟支佛,緣覺乘的極果,觀因緣之理而斷惑得道的聖者。稱其除斷除三界煩惱外,還能斷一分煩惱習氣,其所證悟深於聲聞乘之阿羅漢。天台宗分為兩種:過去生曾經種下因緣,出於無佛之世,獨自觀萬物之因緣而無師自悟者,稱「獨覺」;
菩薩,意譯覺有情、作道眾生、道心眾生,意為追求大覺,並能令眾生覺悟者。泛指發菩提心、修大乘道者。所以,菩薩不一定都是證到聖果的,暫還未證聖果者稱「假名菩薩」。
菩提心,亦譯「道意」,指普度一切眾生皆共超出生死、成就佛果的誓願,乃修學大乘道的起點。世親在《發菩提心經論》說:自從發菩提心的當下,即使你在睡覺或散亂,功德力也將不斷地增長。
佛陀,意譯覺者,可謂生命進化的終極。此「覺」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義。佛陀打破了二元對立,佛心與與真如實相完全相契,且佛陀又是真如實相本身。所以,佛陀亦多稱「如來」,謂乘終極實在或終極真理——「真如」而來,或曰真理之現身。
了解更多的佛學知識或佛事用品相關的常識
微信公眾號:妙用堂佛事用品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隨緣轉載,歡喜點贊,感恩分享!


TAG:妙用堂大悲咒水晶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