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袁世凱手握重兵,錢款充足,企圖阻止他發動戰爭的調停都是徒勞,浪費時間而已

當袁世凱手握重兵,錢款充足,企圖阻止他發動戰爭的調停都是徒勞,浪費時間而已

袁世凱為推行武力統一政策,早就做了軍事、政治、輿論等方面的充分準備,內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革命黨中穩健派他們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法律解決上。而當武力倒袁的主張受挫,法律倒袁的希望也十分渺茫,袁世凱氣勢洶洶地進逼的時候,一部分人主張調和、呼籲和平的聲浪又高漲起來。因此,1913年5月的政治形勢錯綜複雜,人心起伏跌宕。

譚人鳳(1860—1920),字石屏,漢族,湖南新化縣人

首先起來擔任調停的是老革命黨人譚人鳳,他在上海和王芝祥一起,在中間派人士中奔走,聯絡一些在前清與袁世凱齊名而又反對袁世凱的督撫,如岑春煊、李經羲等人,出面主持公道。5月4日,由岑春煊領銜發表致袁世凱及各界通電,這通由譚人鳳風起草的電報,一方面要求將洪述祖引渡歸案,趙秉釣出庭受質,大借款交國會研究,另一方面呼籲和平解決。一貫以調人自居,正在積極助袁備戰的黎元洪,也於5月9日致電黃興和湘、粵、皖、贛四督,竭力為袁世凱擔保。

岑春煊(1861年—1933年),字雲階,號炯堂老人,廣西西林人

於是,對決戰缺乏信心的黃興於5月13日向黎元洪表示求和態度。柏文蔚、胡漢民也先後派人入京疏通。僅李烈鈞未肯屈服但也不能不表示聽從法庭和國會的解決。革命黨人在袁世凱的軍事壓力和中間派系的勸誘之下,就這樣走上了幻想調和的道路,以求保存實力。

李烈鈞(1882-1946年2月20日),字俠如,號俠黃, 漢族,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羅溪坪源

但是,袁世凱絲毫沒有放鬆對革命黨人的壓力。5月13日,由變節的國民黨籍陝西都督張風翙、山西都督閻錫山領銜,與袁系都督馮國璋(直)、張錫鑾(奉)、周自齊(魯)、張鎮芳(豫)及甘肅護理都督張炳華聯名發表通電,點名攻擊「黃興、李烈鉤、胡漢民等不惜名譽,不愛國家,讒說朋興,甘為戎首」。15日,袁世凱悍然取消黃興陸軍上將的資格,且企圖罷免反袁最堅決的贛督李烈鈞。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是湖北黃陂人

鑒於袁世凱的嚴重壓力,譚人鳳為避免革命勢力遭到摧殘,加緊了調停活動。在他的策動下,滬上調人,分成二路,一路赴鄂爭取黎元洪由岑春煊、李經羲、章士釗三人前往,一路應袁世凱三次電邀,由譚人鳳、王芝祥二人入京與袁晤談。5月17日,岑春煊等自滬啟程,前往武昌。他們在調停的名義下對黎暗中進行了策反活動。他們對這個徒擁虛名的黎元洪竟寄予莫大的希望。然而,黎在宋教仁死後,「懼及己,益懍懍」,他抱定「非袁則亂」的信念,不聽任何勸說。至此,革命黨人策動黎元洪反袁的計劃,就完全失敗了。

王芝祥 (1858—1930),字鐵珊,直隸通州(今北京通州區)人

18日,譚人鳳、王芝祥自滬進京,但同樣毫無所獲。袁世凱態度十分強硬,譚人鳳見袁時,袁更「痛詆克強種種違法行為,切齒咬牙,大有欲得而甘心之意」。袁用一派官話來對付譚人鳳。譚見話不投機,即離京往鄂。當時,袁世凱已經做好了軍事和政治準備,不願再同革命黨人講什麼調和。袁世凱的首要目標是江西,北洋第六師於5月中旬部署在興國蘄春、田家鎮一線,前鋒進駐武穴,並擬進佔小池口戰略要地,與江西碼頭駐軍隔江對峙,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動武。

汪兆銘(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山陰(原紹興縣),出生於廣東三水,字季新,筆名精衛

正當革命黨人士氣消沉,宋案法庭無能為力,國會癱瘓,譚人鳳調和失敗之時,汪精衛、蔡元培於6月2日從歐洲回到上海,並立即和趙鳳昌取得聯繫,準備通過張謇去與袁世凱談判,為南北調和進行最後的努力。

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

6月9日,袁世凱已下令罷免江西都督李烈鈞,形勢為之一變。不過談判繼續進行,張謇於12日將調停條件電告袁世凱。14日,袁世凱又免去胡漢民的廣東都督職務,調和早已到了盡頭。贛、粵兩督的罷免,也破壞了調和的最後一點基礎,戰爭的風雲即將來臨。

宋教仁的死讓孫中山決心走上武裝革命道路,但革命黨內部卻爭論不休以致軍事上一籌莫展

有錢使人硬氣,袁世凱向帝國主義列強借到錢後就開始磨刀霍霍準備與孫中山決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歷史研究僧 的精彩文章:

民國成立後第一件轟動一時的政治暗殺事件想不到是這個年輕人製造的
有錢使人硬氣,袁世凱向帝國主義列強借到錢後就開始磨刀霍霍準備與孫中山決戰了

TAG:民國歷史研究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