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憑什麼索取得理所當然

你憑什麼索取得理所當然

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

你給ta什麼ta都覺得是理所當然,有一天你覺得疲憊,不想再給了,ta還指責你,認為是你不對。

給你一點小恩小惠,幫了你一點小忙就覺得自己賣了你一個大人情,要麼整天掛在嘴邊「壓榨」你幫ta做事情、給ta分利益,要麼到處跑去和別人講,讓所有人都知道ta為你做了什麼。

從不尊重你的職業和所學,不管你是做廣告、設計、翻譯、文案還是諮詢,不管你為了達到你今天的水平投資了多少時間、精力和金錢,都覺得你應該免費為ta做事,免費給ta設計,免費給ta翻譯,免費幫ta解決問題,彷彿你的勞動一錢不值,或者認為請你吃一頓飯就能換來你好幾天甚至幾周的工作。

他們覺得誰讓你過得比我好,我過得比你差,你既然這麼有錢有資源,而我又這麼需要,你分給我一點又怎麼了?彷彿ta自己差和窮是你的錯。

拒絕承擔責任,就像「被寵壞的」孩子

我有一對朋友,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男人剛把公司開垮,欠了一屁股債,女人事業非常成功而且富足。

男人瘋狂地追求女人,對她百般呵護,女人那時為了走出上一段情傷,就答應和他戀愛。女人還是有著很傳統的想法,覺得我既然答應和你在一起,那我們就好好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所以當男人對女人說自己其實是很有能力的,之前公司開垮是因為團隊不好,提出希望女人支持他的公司重新開起來的時候,女人猶豫了一下,還是同意了。於是她替男人還了債,並和他一起把公司重新建立了起來,還無償把自己的客戶分給男人。

幾個月之後她忽然感到後悔,因為她那時才明白,這個男人把公司開垮是有原因的,他不僅能力差,而且還特別愛誇海口,和客戶溝通也總讓人難受,那些她介紹給男人的客戶,都離開了,他們直接說,我們還是更願意跟你合作。

每次她向男人提出對於工作的建設性意見,男人都指責她不是一個好女友,沒有看到他所付出的努力,不知道認可他鼓勵他,不夠支持他。

這個女人又是很容易自責的類型,男人這麼一說,她真的感到有些內疚,覺得自己不夠好,進而向他的公司里投入更多,給他更多支持。

直到辛辛苦苦堅持了一年,男人耗光了女人投入的錢,還口口聲聲說著自己能行,準備向年邁的母親借錢繼續的時候,女人終於忍無可忍,從支持男人的公司中退出,向男人提出分手,請他搬離自己的住所。而男人當然不願意搬走,他說:「你自己一個人住不是也要交這麼多房租嗎?」

你可能會感嘆,怎麼會有這麼厚臉皮的人?是的,這樣的人不但有,而且還有很多。

這個男人這樣做,是因為他拒絕反省,拒絕承認自己的問題和局限,也拒絕承擔自己的責任。有時候我們只有承認我們懂得不夠多,承認我們所犯下的錯誤,才有可能不斷去學習,進而變得更好。

拒絕承擔責任的做法,其實屬於典型的被「寵壞了」的孩子。

從小想要什麼都能得到,或者至少父母會盡一切能力滿足,而通常他們還不覺得父母做得夠好,經常指責父親或母親做得不夠,甚至感到自己是個受害者,就因為父母沒有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對待自己。

因此他長大之後也會常常感到身邊的人對自己不夠好,進而不斷地索取在他看來的「公正待遇」。

索取型的人是怎麼來的?

有一類人是被慣壞了。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所以到了社會上也覺得世界應該圍著自己轉。缺乏感恩,是他們的通病。

有一類人是拒絕承擔責任,以「受害者」的角色現身,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裡,別人真的都「欠」他們,從父母,到伴侶,到朋友。這其實是一種最簡便和懶惰的方式,以要求得到更多。

還有的人是害怕和匱乏,但是又感到很難放下面子去請求,或者心裡知道這樣做對別人不公平,但是就想讓自己得到更多。於是轉而採取攻擊策略,在氣勢上先發制人,用強權要求別人給。或者即使自己只為對方做了一點點事,卻要放得很大,不厭其煩地拿出來說,以邀功求賞。

在這其中,社會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很多普遍的商業規則帶給我們一種索取的習慣。我們總聽到「無奸不商」的說法,認為生意人要盡最大努力壓榨勞動力,獲取剩餘價值。於是這成為了一種流行病,很多人都認為只有壓榨和投機取巧才能做生意,不願意真正付出,但是希望擁有最大程度上的回報。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公司每天早上都會給每個人發一個雞蛋,甲不喜歡吃雞蛋,而乙喜歡吃雞蛋,所以每次發了都給乙吃,乙很快就習慣了,便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了。結果有一天,甲把雞蛋給了丙,乙就感到十分不爽,和甲大吵一架然後絕交了。她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甲的,甲想給誰都可以,根本沒有義務給她。她也不願意多付一個雞蛋的錢,來讓自己吃得滿足。最重要的是她忘記了感恩甲曾經那麼多次給過她。

關係中最重要的就是付出與回報的平衡。

當失衡太厲害,比如一方付出過多,或一方受傷太深,這段關係都註定會結束,而且很難有挽回的餘地。不論是伴侶關係、朋友關係還是工作關係。

想要擁有自由的人生,

從學會說「不」開始

為什麼我們會吸引過度索取的人?

1、 尋求價值感。

很多人要通過給予,才感到自己有價值。所以被索取者和索取者其實類似於受害者和拯救者。索取的人總在受害者的位置,而放任他們索取的人則好似拯救者,通過不斷餵養它們的貪婪而試圖拯救他們。

2、 害怕失去關係。

我們沒有界限,通常是因為害怕失去關係。我們之前談到了,不斷索取的人,都是心裏面很害怕的人。實際上不斷「被索取」並深陷其中無法脫身的人,也都是很害怕的人。所以本質上索取者和被索取者是一樣的,他們只不過用不同的方式應對恐懼罷了。

3、 我們太想做一個好人,太怕做一個壞人。

如果我愛一個人,我就應該付出。如果我不付出,我就不「好」了,因此也不會被愛。

只知道索取的人,也不值得我們珍惜

你要知道,索取型的人有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如果你不堅定地說NO,他們通常是不會自動停下的。

所以在這裡你需要做一個選擇。是你的健康、幸福、自由以及其他所有的一切更重要,還是你和這個索取者的關係更重要。去衡量一下這個向你索取的人能帶給你多少好處。

如果帶來的好處讓你感到足夠,那你自然將會忍受這樣的索取。

如果你為索取者的付出已經遠多於ta帶給你的,那就沒有必要維繫表面和平了。

完全應該直接說出來,即使關係談崩了,就像甲不再給乙雞蛋一樣,一個不懂得感恩,只知道索取的人,也不值得我們珍惜。

過度付出的關係,要及時止損

請你記得,當一段關係中的付出與回報失衡時,這段關係無論如何也會結束,只不過是早一些還是晚一些,你再多付出一些還是及時止損罷了。

如果你是過度付出的那個人,請你不要氣餒,也切記不要掉入受害者的角色中。你當時的付出,也沒有人逼你做,不管你高不高興,最終都是你自己做出的決定。

你也是出於自己的恐懼而沒有及時澄清邊界,所以這些索取的人存在,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邊界到底在哪裡,我們應得多少,應該受到怎樣的對待,以及我們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怎樣在關係一開始的時候就把界限和對方劃清。

如果我們不站出來為自己說話,沒有人能替我們做。如果我們不及時拒絕,索取的人就會越加猖狂。

為自己爭取更加自由、平衡的人生,從學會說「不」開始。

作者:黃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真誠做自己,是你最美的樣子
你真正想要的,才會讓你真正快樂 | 心理需求測評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