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進入「後iPhone時代」,如何不靠賣手機賺錢
01
超級周期並未出現
過去一年,不斷有分析師吶喊iPhone X將把蘋果帶入到一個「超級周期」,重回甚至超越iPhone 6推出時的盛況。但蘋果公布的業績數據顯示,情況並不是那麼回事。
蘋果(Nasdaq:AAPL)上周四公布,2018財年第一財季的iPhone銷量為7,730萬部,低於分析師8,000萬部的平均預期,也低於上年同期的7,830萬部。
蘋果第一財季收入為883億美元,凈利潤略高於200億美元,均超出預期。當季設備銷量下降,但收入同比增長12.7%,這主要得益於兩點:iPhone售價提高以及用戶花費增加。
蘋果 iPhone X起售價為1,000美元,高於分析師此前預計的756美元。第一財季,蘋果用戶購買iPhone的平均支出超過了796美元。iPhone過去的平均售價從未超過700美元。
蘋果當季的軟體和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8%,至85億美元。儘管與2017財年第四財季基本持平且略低於分析師的預期,但蘋果CEO蒂姆·庫克對這些業務的增長感到十分滿意。
蘋果CFO盧卡斯·麥斯特里表示,在去年12月24日開始的一周之內,在App Store購買或下載應用的用戶數量刷新紀錄,在此期間的應用總消費額超過8.9億美元,隨後的元旦節一天的消費額就達到3億美元。
第一財季期間,包括Apple Watch和AirPods等智能手機配件在內的「其他產品」收入的增幅最大,同比增長50%,至55億美元。
這些數據顯示出,蘋果正儘可能通過各種方式,從iPhone粉絲身上獲取更多的收入。雖然iPhone每年的銷量並不一定會保持增長的勢頭,但卻可以通過銷售配件以及吸引用戶使用Apple Music和iCloud等訂閱服務,從每一部售出的iPhone上賺取更多的利潤。
02
服務業務成賺錢機器
瑞信分析師庫賓德·加查本周預測,未來幾年,蘋果用戶在Apple Pay和Apple Music等服務項目上的花費將會翻番。這將給蘋果每年帶來額外數十億美元的利潤。
加查對蘋果的業務進行了一番研究後表示,投資者或許低估了Apple Pay、Apple Care、Apple Music和iCloud等蘋果應用的成長潛力。
加查在研報中稱,目前蘋果與服務相關的毛利潤已從2010年的32億美元上升至145億美元左右,到2020年可能會增長逾一倍,至34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每名用戶每天在蘋果應用上的花費將從目前的約61美元增長85% ,至113美元;屆時,服務項目對蘋果利潤的貢獻將從15%提高至29%,如果蘋果能推齣電視服務的話,這個比例還會上升。
加查表示,千萬別想當然地認為蘋果不會在未來某個時點涉足電視流媒體業務以及加大對遊戲業務的投入。
他還重申了對蘋果的「買入」評級,並將蘋果納入到瑞信編製的美股頂尖投資標的名單中。
過去幾年,蘋果業務的強勁增長十分依賴硬體(特別是iPhone)的銷售。2015財年,iPhone占蘋果總收入的比重甚至高達66%。不過,硬體市場的飽和迫使蘋果需要找到新的收入來源。
蘋果預計第二財季智能手機銷量為5,000萬部,較上年同期的6,100萬部下滑,也低於分析師5,900萬部的平均預期,這也將是蘋果智能手機銷量首次出現下降。預計iPhone相關收入將從上年同期的402億美元減少至330億美元。加查認為,到2020年,智能手機對蘋果毛利潤的貢獻僅為38%。
截至目前,蘋果已售出的設備總量超過了10億部,隨著該公司瞄準高消費客戶群體,軟體服務業務將可能從一定程度上彌補設備銷售下滑的不利影響。
在1月份召開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蘋果強調了服務業務的重要性。庫克表示,設備用戶基礎的擴大加快了服務業務銷售增長的步伐,服務業務已成為蘋果重要的大規模穩定收入來源。
蘋果CFO麥斯特里向分析師表示,蘋果極大地滿足了數量迅速增長的忠實用戶對服務的需求。
加查預計,目前蘋果活躍以及高收入用戶基礎達到了5.88億人;保守估計到2020年,服務業務以及iPhone 應用安裝和更新占蘋果毛利潤的比重將達55% 。
他表示,過去蘋果的成長得益於硬體的銷售,但未來服務業務將給該公司帶來持續不斷的現金流。
或許「超級周期」並未像分析師預想的那樣出現,這樣的舉措仍不失為引導收入增長的優良路徑。
03
現金儲備充裕
蘋果目前持有超過1,600億美元的現金,未來打算花掉這些資金,並最終停止積累巨額現金。
過去10年,蘋果的現金儲備一度高達2,840億美元,卻利用超過1,000億美元的債務來用於股東回饋等事宜。蘋果將在第二財季報告中進一步解釋如何處置巨額現金儲備。
有分析師表示,蘋果可能會將大部分現金用於分紅。該公司去年宣布,將把股東回饋計劃的規模擴大500億美元,至3,000億美元左右,用於股票回購和分紅。
假設蘋果在第二財季宣布把股東回饋計劃的規模擴大1,000億美元,它手頭的現金依然還剩630億美元。投資者關心的是,蘋果將通過何種途徑使用剩餘的現金呢?
蘋果曾在1月份表示,將把超過100億美元的現金用於拓展數據中心。該公司還打算興建一座新的校園,並帶動2萬個就業崗位。
蘋果也可能將部分現金用於收購其他公司。針對這一點,麥斯特里暗示蘋果不打算改變其收購戰略。
他表示,蘋果的收購戰略一向是關注能夠加速產品研發、填補品類空白以及提供新的用戶體驗的領域;蘋果在2017年展開了19筆收購交易,不過規模都不大。迄今為止,該公司完成的最大一筆收購是2014年斥資30億美元收購Beats。
一些分析師猜測,未來蘋果可能會展開大手筆收購,例如收購奈飛(Nasdaq:NFLX)和迪士尼(NYSE:DIS)。不過這兩家公司市值巨大,分別為1,150億美元和1,670億美元,不太可能成為蘋果收購的對象。因此蘋果或許還是會尋找能夠帶來人才和未來產品提升的小型企業。


※iPhone 8缺乏創新,還是華為Mate 10值得入手
※iPhone 6 Plus電池緊張:換新等三月
TAG:iPh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