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征服死亡與時間 人體冷凍從科幻走向現實

征服死亡與時間 人體冷凍從科幻走向現實

人類對生命之謎的探索腳步從未減緩,挖掘出基因版圖的每一塊碎片,揭開生命終極奧秘的一層層面紗,每一個疾病攻克的重大突破與發現,每一個醫療尖端技術的發明與運營,都讓人永遠興奮、徹夜不眠,把目光從星辰大海重新聚焦到生命的瑰麗之中。

不論是電影《太空旅客》里的低溫休眠倉,還是《星際穿越》中極具宇宙氣息的尖端科技,或是《阿凡達》里密密麻麻隨處可見的未來裝備,人體冷凍技術總是科幻小說、電影里串起整個故事情節的關鍵要素。

但人體冷凍絕非僅僅只是科幻片里的科學暢想,它其實基於嚴謹的科學原理!

生命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化學世界,而化學反應的速度總是隨著溫度的下降而減緩,並最終停止。常見的由微生物所引起的食物腐敗便是典型的化學反應,這樣的化學反應可以被低溫延遲。眾多科學家研究證明,熱量的快速散失能成功阻止人體的衰老。

在自然界中,也得到了印證。

梨樹在-20~-33℃、蘋果樹在-46℃ 的低溫下休眠一冬之後,仍能春暖花開傳宗結果。而某些溫帶海域,冬季夜晚的溫度可以下降到-20~-30℃,海灘上遍布的軟體動物如貽貝、牡蠣等徑直化為冰雕,但當潮水回漲,它們彷彿睡美人般再次蘇醒。

動物在冬眠的時候,體內的物質代謝過程減緩,幾乎不需要補充外界的食物,就可安然度過漫長寒冷的冬季。

所以,從理論上說,生命的進程應該也可以隨著溫度的下降逐漸減緩並最終定格,然後再隨著溫度的回升而再次復甦。

人體冷凍技術可以幫助人類延長or暫停生命。

冷凍絕症患者的人體,期待未來醫療科技進步,攻克現在的絕症,在未來「復活」後接受治療,以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

或者如科幻片里一樣,人類將要進行以光年為單位計算的星際旅行時,有可能還未到達目的地,壽命就已經耗盡,採取人體冷凍技術就可暫停生命,到達目的地後再適時喚醒。

現在,它已經走進了現實。

據媒體報道,目前國內已有首位人體冷凍者,她叫展文蓮。

2016年6月,展文蓮被確診為肺癌晚期,12月,突發腦出血,檢查得知肺癌發生腦轉移已經3個多月,產生了耐藥性,生命即將終結。

在偶然得知可以將身體冷凍起來等待未來複活這一可能性後,展文蓮與丈夫共同決定去做這個嘗試。以期在未來肺癌可以被治癒的時候蘇醒過來接受治療。

冷凍手術過程像是一條流水線卻又精密無比。

一、抗凝,病人死亡後立即進行。

這一步相當關鍵,需在人體臨床死亡4-6分鐘內迅速介入,此時大腦細胞還沒有大量消亡,基本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還有,這是以後復活的基礎,若等到腦死亡,一切都為時已晚。

2017年5月8日展文蓮被宣布臨床死亡,之後火速被抬到定製的低溫手術台,心外科醫生、麻醉專家快速給展文蓮注射抗凝、抗氧化和中樞神經營養等藥物,通過循環系統快速輸注冰鹽水給人體進行物理降溫。並啟動呼吸機和心肺復甦機等心肺支持設備,以保證身體的供血供氧氣,維持機體生理功能。

接下來轉入灌流手術室。

二、灌流,用保護液替換血液。

因為人體內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水分,水在低溫下一旦結成冰晶,會刺破細胞壁,造成人體損傷,所以這一步也十分關鍵。

對此,專家的辦法是用防凍劑置換出體內的血液和水分。首先通過頸動脈和股動靜脈建立起微創雙通路循環,把血液引流出來,通過外部的泵支持血液流動。

隨著抽出體外的血液由深紅變成淺紅以至越來越淡,注入展文蓮體內的防凍劑變得越來越濃稠,它會逐漸變成固體但不會結冰,最終展文蓮身體的溫度達到了3.2度,身體代謝也隨著置換的完成大大減弱。

這一步需要5-6小時。

三、降溫,使身體穩定在零下196度

灌流結束後,展文蓮又被轉移到大尺度程序降溫床上,繼續深度降溫。工作人員稱,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台可實現連續將整個人體從常溫降到-190度左右的自動控制設備。

與當前低溫保存技術廣泛採用的降溫設備一樣,這台程序降溫床也是使用液氮蒸汽進行降溫,此次降溫過程共用了3000升左右液氮,並配有二十多個溫度感測器,以實時監測和反饋每個角落的溫度變化,通過電腦控制實現精準降溫。

數十小時的程序降溫後,展文蓮身體內外溫度都穩定在了零下190度以下。

整個過程持續了55個小時。隨後她被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等待復活,需要等待多久,尚無定論。

展文蓮真的能「征服死亡」,最終復活過來嗎?

以人類目前掌握的醫學技術和未來數十年的發展來看,通過冷凍的方式保存甚至復活人體確有可行性。

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人體的部分組織和細胞可以冷凍保存,如臍帶血、幹細胞、皮膚、血液、胚胎等。而器官移植中,可以使用季度低溫的方法使器官的存活時間延長至數小時甚至數天。

但就目前,人體復活並無先例,也沒有任何一家機構或者一位科學家敢保證,冷凍人體一定會被復甦。也沒有哪項實驗證明,在長時間冷凍後,細胞仍可以完好無損。

2014年人體冷凍行業鼻祖美國公司阿爾科現任CEO馬克斯·莫爾(Max More)在接受BBC採訪時承認,他們無法擔保人體冷凍最後能成功,「我們無法確認,因為有很多地方可以出現問題」。但他又表示,「並沒有基礎物理學上的限制說人體組織是不能修復的。」他無法給出具體的復甦時間,「我們可能甚至不知道,未來會用什麼復甦技術。」

所以一切都還是未知的。展文蓮的丈夫說:若最終妻子無法復活,就當是為醫學做貢獻了。

除技術之外,人體冷凍還面臨倫理、法律方面的爭議。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一旦被破壞,可能給人類帶來無法想像的後果。在東西方的文明中,復活死人都是現在社會難以接受的醫學現象。再者,若一個人百年之後被複活,他的身份以及跟後代關係該如何定義?他又該如何融入完全不一樣的社會環境呢?

我國法律也未對人體冷凍做出明文規定,人體寄存和保管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在法律層面還屬於空白。

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不過值得欣喜的是,這項技術仍在高速發展!

由於冷凍精子卵子、器官移植等需要,對細胞、組織的冷凍與解凍技術在不斷改進升級,比如納米技術被認為在此或大有作為。這些或多或少讓人體冷凍復甦這個遙遠的夢想出現可能的希望。

美國研究人員在《ACS Nano》期刊發表文章,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解凍方法,成功復活了冷凍的斑馬魚胚胎。解凍後的胚胎有一部分被培育成斑馬魚,但成功率並不高,超過三分之二的胚胎在解凍後一小時內死亡,到第二天則只剩下十分之一的胚胎存活下來。

技術仍在以人類無法預測的方式前進。對於展文蓮等眾多人體冷凍者來說,他們都是帶著有一天,技術得以發達到復甦他們,並治好生前不治之症的念頭而接受低溫冷凍的。但至少,現在還不是他們所設想的已經足夠發達的那天。

我們只能祝福他們的生命終究能得以延續,也期待人體冷凍技術給人類帶來更多意外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咖帶你玩科技 的精彩文章:

買一張Geforce顯卡還得向店員保證不會用來挖礦

TAG:大咖帶你玩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