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沉溺在自己的想像里

別沉溺在自己的想像里

無意間看到吳悠講的故事,這讓我的思緒飄得很遠。我在想,吳悠故事中的那句話。我贏是正常的,輸是意外。每次關鍵的投球時候,我不是在想怎麼贏,而是在想輸了的後果。

這讓我想到我自己,想到我弟弟。客觀的說,我弟是個極其普通的孩子。除了反應快一點之外沒有什麼天賦異稟。但在他心中他卻無所不能,所向披靡。當然了,在每一個年少人的心中自己都是個英雄,夢想改變全世界。

這樣的想法,我是尊重的。只是有一點,我不太認同。我媽媽常說我弟「這孩子特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他要是認真起來,學習成績肯定好。」

?

這句話堪比「我就是不想做,要不然早就成功了」,偏偏很多家長,小孩就是對此信以為真,此後便執迷不悟。後來,會在心裡滋生一個念頭:聰明比努力高級,智商比態度牛逼,「聰明」是非常重要的優點,「不用心」是次要的缺點。

?

而這種自以為「很聰明,不用心」的孩子,卻很很容易得病。得一種在心理學上被譽為「表演型人格」的病,又稱尋求注意型人格障礙症。這種病大多表現為:不為他人考慮,高度自我中心,需要活在別人的誇獎中,從來不肯也做不到全力以赴。

?

他們的成績通常不壞,但不可能名列前茅,並且看不起那些日夜苦讀的學生。在他們心裡,我這次考得不夠理想,是因為粗心,下次避免就好。可他們卻忘了,粗心是其本身造成的。

他們以為下次就好了,可事實的真相卻是,永遠不會好。他們永遠也盡不了全力,他們需要維持自己「學習不用心,但依然成績不賴」的現狀。往往還沒有學會正視自己與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就已經喜歡了那種輕盈獲勝的姿態。為了姿態好看,他們寧可輸,也不想通過努力制勝。

回到吳悠講的故事,為什麼我們那麼害怕考驗?為什麼面對考驗,我們大多數最先想到的是失敗,而不是成功?因為我們被太多外界的聲音污染,我們開始有各種各樣「包袱」。這使得我們面對生活本身,不幹凈了。有個電影中的女孩給出了真相,她說:「我活到現在還沒有拚命努力過,我就是害怕要是都拼盡全力還是不行的話,那時候的那副樣子會很難看。」

在上大學之前,別人誇我聰明,我會很開心,真的會很開心。大致可能是我並不聰明,自己沒有的往往都更想獲得的緣故。但在大學之後,在別人誇我聰明之後,我會反問:「聰明有什麼用嗎?」現在,我真的不覺得聰明是一個多有魅力的辭彙。

我本身不聰明,我也並不喜歡聰明的人。在我的意識里,聰明好像就意味著一種捷徑。而且聰明的人往往快樂沒有別人快樂,悲傷卻比別人更悲傷。皆因看的太透徹。聰明的人把利弊分析透了,然後還能相信什麼呢?還能快樂什麼呢?

所以,相比聰明我更喜歡簡單的人,我更喜歡願意相信的人。這好比,你相信什麼,你心裡有什麼,你就會看到什麼一樣。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就會聽到什麼樣的歌,看到什麼樣的文章,遇到什麼樣的人。你能相信你看到的那些信念,那些溫暖,那些夢想以及那些堅持那些美好那些人。是因為你就是這樣的人啊!這些早就老掉牙的字眼,是因為你的相信才光彩熠熠。

最後,幸福不過是一件可貴的小事,簡單的你終會獲得。畢竟,如果有人正好可以那麼幸運那麼幸福,為什麼那個人不可以是你呢?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氣美少女的小故事 的精彩文章:

喜新厭舊的毛病,遇見你就全改了

TAG:元氣美少女的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