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峰雲海亦崢嶸:品讀孫德才山水畫藝術

奇峰雲海亦崢嶸:品讀孫德才山水畫藝術

【藝術簡介】

孫德才,1950年8月出生,遼寧鐵嶺人。1968年入伍,畢業於北京教育學院美術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創作院研究生課程班,高級研修班。系空軍報社原主任編輯,記者,大校軍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中華書畫協會常務理事,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公共美術部畫家,中國水墨畫院專職畫家,中國道教協會書畫院名譽院長。

孫德才的山水畫作采軍旅與人文之長,技法臻美,情滿筆端而不溢,意達細部而不累,以神入畫,又離畫傳神,具有時代軍旅山水的實驗品格,乃自成一家,被譽為當代軍旅山水畫的代表之一。孫德才畫作承中國古典山水傳統,而以軍旅一派行世,尤以巨幅作品為長,其畫筆觸雄渾,而意境蒼勁,近觀則臨風浩蕩,遠望亦出雲磅礴,恰如其分地實現了殿堂畫卷的藝術張力,使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骨力並舉,而氣象萬千。同時,又得益於自身細膩、充沛的人文情懷,蓄雅麗於優美之態,喻曠達於壯美之姿,且二者相互映襯、迴環、調和,得以兼美,即將中國傳統士人山水沖淡、平遠的美學趣味融入新時代軍人視野的崇高、正大氣象之中,既匡正了軍旅畫作陽剛有餘而柔情不足的問題,又在一定程度上處理了巨幅山水尺度愈闊而氣韻見薄的難題。其畫風格調高遠且質地淳樸,使山水之作「可觀、可游、可居」的繪畫美學親切可感、雅俗共賞。故孫德才山水畫作品多為國家級重要場所收藏,亦作為禮品見於外交場合,並常年參加軍內外及國內外大型展覽。

《萬山凝神看雲起》245cm×125cm

《岫色橫空》136cm×68cm

奇峰雲海亦崢嶸——品讀孫德才黃山系列山水畫

筱竹

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的黃山,因其峰巒峭壁的雄渾、蒼松雲海的瑰麗,曾令無數遊人趨之若鶩。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在登臨黃山後發出「登黃山,天下無山!」的感贊,歷代名人墨客黃山歸來後驚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的奇松、怪石、雲海、瀑布,被古往今來的山水畫家們稱作「搖籃」,視為「山水畫創作的源泉與範本」。

《妙筆生花》136cm×68cm

《雲舉蓮花》136cm×68cm

善於畫雲的著名軍旅畫家孫德才,鍾情於黃山雲海的奇異景緻,先後兩次登黃山寫生、採風,創作出大量的山水畫作品,為他獨特畫風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今年春天從黃山採風回來後,黃山山山是景,峰峰如畫,令他欲罷不能,他將在黃山對景寫生的小品加以整理、創作,二十餘幅新作脫穎而出。如以黃山北海為主題的《秀峰入雲》,黃山天都峰《雲浮群山》,黃山光明頂《光明之巔》,黃山玉屏峰《扶雲登天》,黃山西海《千峰競秀》,還有以奇石具象創作的《石猴觀海》《仙人指路》《妙筆生花》《仙桃石》《八戒照鏡》等等。品讀其黃山系列山水畫,彷彿置身其中,感慨之餘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畫家「海到盡頭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邁氣魄和「別有天地非人間」的玄妙境界。

《蒼松自舒待客來》136cm×68cm

《臨風屹立》136cm×68cm

如果說作為一名空軍畫家,得以近水樓台的從空中觀察雲海,奠定了他的創作風格,那麼黃山的雲海則豐富了他的作品,令其更加絢麗多姿和美輪美奐。也許他沒有大師劉海粟十上黃山的執著,但黃山的雄渾卻在他創作時的反覆體味中浸潤了筆墨,他將心中蘊藏的萬千感觸,在紙筆的碰撞中產生更為唯美、醇厚的美學意味。經過多年的錘鍊精進,其靈動的筆墨技巧和深厚的藝術功力在新一批畫作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孫德才的山水畫注重意境的營造,無論是宏闊亦或深邃,均講究神形兼備、氣韻生動。迎客松作為黃山標誌性景觀,被不計其數的畫家所描繪,誠然,一個古老的題材,創作難以出新。他卻獨闢蹊徑以洶湧的雲海作為背景,襯托出迎客松的舒展挺拔和雍容俊逸。作品《蒼松自舒待客來》中的迎客松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蓮花峰作為黃山第一主峰峭拔巍峨,氣勢雄偉。

《凌雲獨秀黃山蓬萊仙島》136cm×68cm

《光明之巔》136cm×68cm

孫德才站在海拔1864米的主峰之巔極目遠望,身邊霧氣朦朧,腳下雲海洶湧,彷彿置身人間仙境,創作慾望噴薄而出。他創作的《雲舉蓮花》,以流暢的筆觸描繪厚厚的雲層,用濃淡不一的墨色表現蓮花峰昂首怒放的氣勢,真好似一片雲海在托舉著蓮花,細細品讀無不被作品中所透出的人性美所折服。《臨風屹立》是以黃山著名的飛來石為範本創作的又一幅作品,飛來石不僅有遠古「女媧補天之石」的美麗傳說,更被現代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劇組作為開篇之作,可以說是黃山絕妙的一景。孫德才創作的飛來石,既有橫空而來的險峻又給人一種傲然而立的氣魄,加上雲的點綴,使整幅作品構圖自然,章法嚴謹。靜動結合,情景交融。孫德才的山水畫融情,甫觀便能入境,畫作卓爾不同,自有神采,自成一家,也正是祖國山水的大氣和中華民族的雄風鋪陳出他山水畫的風骨。

《高天流雲》136cm×68cm

《雲浮群山》136cm×68cm

壯懷太行山水間

孫德才

身為北方人,我看慣了北方山石的雄渾硬朗、飛瀑流泉的蔚為壯觀,那種大山大水所營造的磅礴之美極大地震撼了我。太行山作為北方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大山,奇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千峰競秀、萬壑爭奇的自然風光,使我對其情有獨鍾。為了更全面更真實地表現太行山的神韻,我曾數次深入太行腹地考察、採風,對景寫生創作、與自然山川對話。在「搜盡奇峰打草稿」的過程中領略了的太行山的雄奇險峻,靈秀壯美,理解了太行山山石結構的特點,為日後太行山系列作品繪畫語言的創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雲涌太行千峰秀》365cm×145cm

前不久,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我傾情創作了一幅山水畫《列陣太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此創建了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領導八路軍與日寇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殊死抗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做出了彪炳史冊的歷史貢獻。

《列陣太行》105cm×90cm

巍巍太行猶如一座歷史的豐碑雄踞於晉冀豫遼闊的大地上,先輩英魂孕育了永恆的太行精神,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人格化身。在我的作品中高聳挺峻的山巒,如鐵甲列陣似雄獅勁旅,氣勢凌然。茂密的松柏如頂天立地的抗日將士,蒼勁的峰巒化作將士們的錚錚傲骨,象徵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和百折不撓的民族氣概。我創作《列陣太行》的主旨是為了讓後人銘記歷史,傳承和弘揚革命先輩不畏艱難、忘我犧牲的抗戰精神。

《嵩岩石碧掛飛流》125cm×220cm

自然山川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吸引了包括我在內的當代無數畫家走進太行、探究太行。綿延800里太行的無私與博大,為為畫家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我眾多的或恢宏磅礴或清新明媚的山水畫正是得此山川厚愛。我始終牢記一個畫家對於藝術創作的責任,我筆下的太行山不再是簡單的描繪對象,而是遵從內心的情感,將自然界的山川草木賦予其特有的靈性。

《丘壑泉音》68cm×136cm

所以,我注重到大自然中汲取養分,把實地考察、對景寫生看成是每個山水畫家在藝術創作前的必修課。每一次的太行之行,我都有不同的收穫和感受。我用心體會大自然帶給心靈的震撼,尋找自己夢境中的河流山川。在我心中,太行山不單純是北起西山,南至王屋的地質學意義上的山脈,而是一片內蘊著人文歷史、深情厚感的熱土。

《翠谷飛泉》68cm×136cm

帶著這份感情,我創作的山水畫從立意到構思、從筆墨到圖式更加率性和豪放。我善於畫雲,作品多以云為襯托,作為曾是空軍的一員,我猶愛藍天白雲。太行山的雲自有其不同反響的氣勢,居高而視,奇峰欲飛,如深海涌浪似滄海桑田。與黃山洶湧彭拜、廬山若隱若現、峨眉山飄忽空靈的雲海相比又是另一番別有洞天的奇異景象。我將自然界千姿百態、四季不同的雲,經過自己的理解、加工、提煉融入到作品中,形成個人獨特的繪畫風格。

《晴嵐染翠》68cm×136cm

畫家必須將全身心融入天地山水之中,獲得最直觀的自然感悟,才能創作出生動的作品。那種身臨其境的之感令人心曠神怡,「謳歌祖國、捨我其誰」的豪邁油然而生,創作慾望如初升的太陽噴薄欲出。前期功課做紮實,創作一氣呵成,《嵩山石壁掛飛流》、《翠谷飛泉》、《列陣太行》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翠峰流雲》68cm×136cm

在《嵩山石壁掛飛流》中,我用偏於寫實的方式表現太行山壁立千仞、撐持天地的氣勢,瀑水氤氳蒸騰、飛流直瀉的動態。遠觀層巒疊嶂、山勢森然,近看雲煙繚繞,渾然一體。充分體現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讓人們在欣賞太行山壯麗雄奇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此畫入選「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作品展覽」,並被某博物館收藏。

《千巖聳峻》136cm×68cm

《蒼山遠煙》136cm×68cm

有朋友說觀《翠谷泉鳴》,會感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風撲面而來。山上樹木蔥蘢,山中炊煙繚繞,山下小橋流水,我在創作時刻意營造一種意境,讓現代人在浮躁喧囂的都市中感受山水的靜謐溫馨,在回歸自然的美景里盡情暢遊。此畫曾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政要。

《山家住在雲深處》68cm×68cm

我習慣於運用豐滿的構圖,豪放的筆墨,明媚的色彩,表現逸趣橫生的意境,我畫太行為藝術而求索不僅表現自然山川之景,更要傳其神壯其魂。在追求太行山博大雄渾之壯美的同時,賦予作品以旺盛的生命力,藉以展示新時期的精神風貌,謳歌祖國日新月異的繁榮富強,力求通過作品為人們傳遞人與自然的和諧,激發人們愛國愛家的熱情,給人以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

《秋染太行》68cm×68c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