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岩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四大避暑勝地。廬山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江西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裡的佛教和道教廟觀,代表理學觀念的白鹿洞書院,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聯繫的文化景觀。

簡要介紹

廬山

廬山位於中國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東接鄱陽湖。山體總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公里,南北長、東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布有許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澗,地形地貌複雜多樣。

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現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說,水氣繚繞的萬頃江湖,使廬山夏日清涼,雨水充沛,雲霧瀰漫。廬山的年平均霧日多達191天,瀰漫的雲氣為廬山平添了許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廬山風景名勝區(10張)

廬山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這裡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慕名登臨廬山,為其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晉代高僧慧遠(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東林寺,開創了佛教中的「凈土宗」,使廬山成為中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宗教勝地。遺存至今的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和理學的中心學府。千年國寶---「觀音橋」創造了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廬山上還薈萃了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傑作,包括羅馬式與哥特式的教堂、融合東西方藝術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築,以及日本式建築和伊斯蘭教清真寺等,堪稱廬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部分。廬山不但擁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風光,更有著豐厚燦爛的文化內涵。


編輯本段

地理位置

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在九江市南部、九江縣東南,北臨長江、東偎鄱陽湖,於平地之間兀然拔立。


編輯本段

自然環境


地勢地貌

廬山風景

廬山地處江南台背斜與下楊子坳隱的交接帶,區內地層除三疊紀外均有系統的出露,構造明顯,展現出地殼演化的主要過程。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迹,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麓鄱陽湖之濱.遺留著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群。

本區地質構造複雜,形跡明顯。主要有北東向華夏式構造和北北東向新華夏式構造。許許多多的斷裂構造,形成眾多的山峰。廬山是第四紀強烈上升的斷塊山,當廬山上升之際、周圍相對下陷,鄙陽盆地進一步發展,繼而形成鄱陽湖。

北部以招曲構造為主要特徵,形成一系列秀麗的嶺谷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則由一系列的斷層崖,形成雄偉高峻的五老峰、觀音橋、秀峰、石門澗。山地中分布著寬谷和峽谷,外圍則發育著階地和谷階。山上和山麓地帶都存在著古地面。在廬山與長江的交接地帶、鄱陽湖的形成與擴張、塑造出一系列獨特的湖濱地貌,與之相連,長江九江河段的地貌演變,湖洲交錯的鄱陽湖大平原,形成了多種地貌的彙集,表現出極高的地理地質科學價值與旅遊觀賞價值。

廬山眾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泉岩洞等,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嶽景觀。雲霧頻繁,夏季涼爽,是廬山氣象的顯著特徵;土壤呈垂直分布現象;植物顯示出中國第三紀植被組成的特點;昆蟲形成了廬山特有的種群。


編輯本段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廬山山地自然環境的複雜性,提供了保存植物的古老類型和引種新的植物種類的有利的環境。因此,廬山有著豐富的植物種質資源和瀕臨滅絕的物種。廬山有野生植物2155種。首次在廬山發現或以廬山(牯嶺)命名的主要植物有40種。

廬山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和珍稀動物。至今尚知獸類有33種,鳥類171種。廬山之麓的鄱陽湖還有世界著名的候鳥保護區。珍稀動物金錢豹分布於山麓山頂。廬山昆蟲有2000餘種,其中多稀珍品種和新種。首次在廬山發現或以廬山(牯嶺)命名的昆蟲有33種。鄱陽湖魚類有139種。


編輯本段

主要景點


三疊泉

廬山三疊泉

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巔萁背上一傾而下;二疊彎曲,直入潭中。站在第三疊抬頭仰望,三疊泉拋珠濺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又如百副冰綃,抖騰長空,萬斛明珠,九天飛灑。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節,飛瀑如發怒的玉龍,衝破青天,凌空飛下,雷聲轟鳴,令人嘆為觀止。故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


五老峰

廬山五老峰

五老峰地處廬山東南,因山的絕頂被埡口所斷,分成並列的五個山峰,仰望儼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們便把這原出一山的五個山峰統稱為「五老峰」。五峰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山姿不一,有的像漁翁垂釣,有的像老僧盤坐。其中第三峰最險,峰頂有「日近雲低」、「俯視大千」等石刻。第四峰最高,峰頂雲松彎曲如虯。下有獅子峰、金印峰、石艦峰、凌雲峰和旗竿峰等小峰,往下為觀音崖,獅子崖,背後山谷有青蓮寺。

五峰中,二峰最奇、三峰最險、四峰最美、五峰開闊。遊客量力而行,到了二峰的指示牌處,可只抬頭望其他山峰,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只看到亂石一堆,不過如此。其實,勝景如何,只有身臨其境才知,發燒友可攀著亂石爬上去,直至峰頂,觀山勢之險,亂石之奇,才能真正感受到廬山之盛名不虛。


如琴湖

廬山如琴湖

如琴湖利用西谷深窪,攔天橋上端谷口築壩而成,湖與花徑組合一體,成為丰姿幽雅的勝地。如琴湖建於1961年,面積11萬平方米,蓄水量100立方米,浩浩蕩蕩又不失秀麗雅緻。因湖岸曲線玲瓏,湖面酷似一把媚人的小提琴,加之湖邊石上有古人刻「如琴」二字,微妙的結合,更具深意,故名如琴湖。湖半邊近靠花徑園內,又叫「花徑湖」。由於湖坐落在西谷,又稱為「西湖」。


美廬

廬山 美廬

美廬是廬山特有的一處人文景觀,展示了風雲變幻的中國現代史的一個側面。 「美廬」曾作為蔣介石的夏都官邸,是當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它演化出的歷史軌跡與世紀風雲緊密相聯,它曾是一處「禁苑」,日夜被包裹在漂浮的煙雲中,令人神往,又令人困惑。庭院卧石上的「美廬」二字由蔣介石親筆題寫。

「美廬」是紀錄歷史的真實載體,是中國唯一一棟國共兩黨最高領袖都住過的別墅。當年周恩來就是在這裡同蔣介石進行國共合作的談判。1950年代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也曾住過這裡。如今,這裡收藏的物品、照片極具歷史意義。


含鄱口

含鄱口

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嶺和對面的漢陽峰之間形成一個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盡山麓的鄱陽湖水之勢,故得名。

含鄱口西側,為著名的冰川角鋒「犁頭尖」,活像一塊犀利的犁頭,耕耘著茫茫雲海。含鄱口對面為廬山最高峰漢陽峰,北面為廬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為廬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湖光山色,相互比美。

含鄱嶺上有一座雕樑畫棟的方型樓台,這就是廬山觀日出的勝地「望鄱亭」。


仙人洞

廬山仙人洞

仙人洞為廬山著名景點之一。位於錦繡谷的南端,有參差如手的「佛手岩「。仙人洞高、深各約10米,幽深處有清泉下滴,稱「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題詞。洞中央「純陽殿」內置呂洞賓石像,傳說八仙中的劍仙在此修道成仙。每當雲霧繚繞之時,驟添幾分仙氣。至清朝,佛手岩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稱仙人洞。毛澤東的著名詩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使仙人洞景點名揚四海。仙人洞的左側有石砌的月亮門,門楣鐫刻「仙人洞」三個大字。在月亮門內有一巨石突兀,形如蟾蜍,名「蟾蜍石」,有一勁松插石挺立,稱為「石松」。石上刻「縱覽雲飛」、「豁然貫通」摩崖大字,石下亂雲飛渡,如入仙境。 仙人洞右側觀妙亭下,有一比蟾蜍石更大的遊仙石凌空突出,石下萬丈深淵,奇險無比。在此可通觀錦繡谷。「遊仙石」三字和傍山崖的詩「竹林無處訪仙居,百尺丹崖懸斷石,遊蹤亦是未除」為明嘉靖7年(公元1528年)東莞錢全志所作


龍首崖

廬山龍首崖

由大天池西南側,循石階下行數百米,便可見一崖拔地千尺,下臨絕壑,這就是龍首崖。

懸崖左邊石亭是觀看龍首崖的最佳位置——只見龍首崖懸壁峭立,一石橫亘其上,恰似蒼龍昂首。崖下紮根石隙的幾棵虯松,宛如龍鬚,微風吹佛,恰似龍鬚飄飛。

龍首崖是觀雲霧的好地方。每當大霧襲來,遊客站在岩上,有如騰雲駕霧,雲遊太空;也似乘龍探海,嬉戲波濤。不多時,濃霧散去,睛空艷陽,滿目青翠,遠處峽谷,河流、田野、農莊清晰可辯。

在龍首崖上憑欄俯瞰石澗峽谷,可見懸索橋似的彩虹橫卧,獅子岩、方印岩、文殊岩、清涼岩、萬丈梯等景觀。

錦繡谷

廬山 錦繡谷

自天橋循左側石級路前行至仙人洞,為一段長約1.5km的秀麗山谷,這便是廬山錦繡谷。

谷中斷崖、怪石、峭壁、險峰彙集,一路景色如錦繡畫卷,令人陶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天橋一景,這裡還留下了關於朱元璋的一段傳說。

錦繡谷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採擷花卉、草藥處。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詩云:「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


懸索橋

廬山懸索橋

廬山懸索橋,當地人又稱鐵索橋,坐落在神龍宮地帶,橫跨於將軍河面,懸空險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象特色小鎮 的精彩文章:

甘肅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

TAG:印象特色小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