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身許國的清華學子,聽從我心《無問西東》

以身許國的清華學子,聽從我心《無問西東》

無論是張甲洲的白山黑水,還是駱春霆和影片中沈光耀的血色長空,都有一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情。以他們為代表的一批清華學子,成為了時代的一種象徵,那就是——勇敢的中國。

張甲洲、駱春霆和沈光耀讓人們看到了我們民族心底的剛強。謙遜卻不軟弱,豁達而不退縮,是沉浸在中國人骨骼中的性格。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脈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這種勇敢,不僅指他們所代表的中國人在那場戰爭中的犧牲,更指的是他們心底里那種深沉的勇氣——面對命運的無畏。

有一次,筆者到莫斯科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有一位老將軍問筆者怎麼看俄羅斯人。筆者對他說,只有知道了雪有一千種顏色,才會理解俄羅斯人。「那麼,我們該怎樣理解中國人呢?」將軍認真地問道。「只有知道了世界上有一千種苦難,才會理解中國人。」筆者回答。中國人就這樣沉默而堅韌地,將自己的文明延續了幾千年。心中所存的那份神勇,使我們能夠涉過苦難,無畏前行。

郭永懷。(資料圖)

如果說《無問西東》中,沈光耀代表的是一種剛性的勇敢,那黃曉明所飾演的陳鵬,便是一種溫和的勇敢。陳鵬沒有像沈光耀那樣走上戰場,但他的選擇同樣震動我們的心靈。影片中,清華大學畢業後,陳鵬遠赴大西北,為新中國的核彈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也讓筆者想起了現實中「兩彈一星」的元勛郭永懷先生。郭永懷先生來自西南聯大,終生沒有上過戰場,但他所做工作的意義,不亞於最優秀的軍人。這位溫文爾雅的書生,是中國彈道導彈發動機的「教父」,在他和他的同事們的努力下,原子彈在羅布泊爆響,為中國帶來了一面大國盾牌。

1968年12月4日,郭永懷從青海趕回北京,飛機到達北京機場時,不幸失控墜毀。當人們辨認出郭永懷的遺體時,發現他和警衛員牟方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人們費力地將他倆分開,才發現一隻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安然無損地夾在他們胸前。

這位溫和的學者,在祖國需要時,迸發出一種充滿悲壯的勇敢。

當沈光耀與陳鵬的故事,穿越時空,最終與張震所扮演的張果果發生關聯時,張果果,這個廣告公司的高管在面對職場的爾虞我詐時,正在糾結該做出何種選擇。「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影片中的這句話其實也是對我們的拷問。

歷史中的人物也好,現實中的我們也罷,總會有許多需要選擇的時刻。這時候,我們難免擔心選錯了後悔。到底是選東還是選西,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這部影片就用一個個人的青春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不忘初心,恪守理想,那麼,無論怎樣選擇,都是在推動社會的進步,都會讓你的人生有價值。在那個時代如此,在今天也是如此,我們只需赤誠前行,勇敢擔當,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軍網-軍刊薈萃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軍網-軍刊薈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