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菩提道次第廣論》依六種想(4)

《菩提道次第廣論》依六種想(4)

學誠法師:《菩提道次第廣論》總攝佛法,次第明晰,特別有系統完整的菩提心修法,能銷融宗派諍論,促進佛教界的團結,並且比較契合現代人系統次第的科學思維習慣。

要點

於所教誡起藥品想,凈化身心,破我執。

思考題:

1.解釋這兩種想的意思?六想中最重要的是哪一個?

2.如何照著善知識所開的這個法葯去修行?

找了醫生以後怎麼辦?要吃藥了。所以

【「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如諸病者,於其醫師所配藥品,起大珍愛。」】

醫師現在開的藥品,照著去好好地做。

【「於說法師,所說教授,及其教誡,見重要已,應多勵力,珍愛執持,莫令由其忘念等門,而致損壞。」】

佛也是一樣,像醫生一樣。佛沒有辦法把我們叫你說加被你,讓你成佛。佛只是如理地把他悟證的法告訴你,你如法行持,很清楚,理論是如此,事實也是如此。沒有一個佛例外的,都是大慈大悲,沒有一個佛例外的,都是大智慧。他的慈悲心要救渡一切人,他的智慧了解一切,他的力量能作一切。如果是他能夠把我們轉化成佛的話,當然絕對會做!現在做不到,明白表示,就是這樣。

所以每一個佛都是說:「我沒辦法把你轉化成佛,我只有告訴你怎麼成。告訴,是非我不行,成不成,是要你如理去行持。」醫生跟佛一樣,他告訴你這個教誡,你聽了這個教誡以後,說這個重要!應該怎麼辦?應多勵力,要努力,這個才是我們珍愛執著之處,我們不應該珍愛執著這個我。我這個不行,不應該執著這個見,不應該執著這個情,應該執著這個法,你能這樣做,那麼就對了。

這個六想當中,第一個自己病,無明大病,這是一切病的病根所在,這是我們修學佛法首先必須應該認識的,這個概念非常重要。現在所以大部份人,所聽懂的道理做不到的根本原因,實際上對於這一點沒有正確的認識,認識的都是文字上的。然後把那文字上的還要告訴別人去,結果有一點功效,種下一點善根的種子,但是對於整個的佛法來說,眼前產生不了功效,不但產生不到功效,反而成為斗諍之因,這是我們應該為了這個要深深地痛心疾首努力改過的。

這個關鍵,本論順著次第一步一步告訴我們,就是告訴我們怎麼樣把聽聞的道理應用在身心上面,凈化罪障,然後把煩惱慢慢地凈化,積聚資糧,凈除自己。等到你自己能夠凈除了,那個時候進一步去告訴別人,這才是真正弘法!所以在座的各位,尤其是這裡非常難得,將來出去都是佛門龍象,說到這裡,我勉勵各位同修,大家應該有這個志趣,不要忙著去說法,千萬不要忙著去說法,像普通這樣說法,已經很多人啦!我們應該進一步提升我們自己,至少把這個法懂得怎麼凈化自己身心,那個時候才告訴別人,幫助就大了。

法的真正的目的是凈化身心,要凈化,你至少曉得自己毛病在那裡。所以不是說貪、瞋、痴,文字認得很容易,要想認得自己這個身心上貪、瞋、痴的行相,這個是重要的。認得了,還要曉得怎麼去對治它,它有什麼缺陷?對治了有什麼好處?就是這樣,這些都應該要知道。

第一點要曉得自己是病,因為有了病,所以就努力去找醫生,你有了這個,那時候找到了醫生,你覺得這個醫生,就是我的最好的莊嚴,醫我的病,你沒有這個概念的話,那麻煩就來了!我們跑到那裡去求學問的,求學問的,世間的,我們反正付一點學費,然後向這個老師求一點學問,就是如此而已,大家互相這麼交換,世間的交換。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老師說一點什麼聽不進的話,他自己就不服氣,大家就爭執。現在佛門當中也都是如此,這是一點用場都沒有。所以我昨天已經鼓勵大家看看祖師們的傳記,不管是中國的,可惜西藏的祖師傳記比較少,還有偶然有一點印度的傳記,尤其是密勒日巴尊者傳,所以鼓勵大家去看,看看他們是怎麼成就的,必須要師弟之間有這樣的關係,你才能夠真正的調伏自己的煩惱,要不然自己心裏面都是煩惱,講的佛法都是空話。所以第二─善知識。找到了善知識,他的教誡就是藥品,拿這個藥品幹什麼?進一步去治病。所以我們看第四,十八頁的第五行文字:

【「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

現在我們知道有病,找到醫生,得到醫生開的葯,緊跟著自己去吃藥治病。世間身體上的是吃藥治病,在出世,我們整個的身心上面照著這個法師所開的這個法葯去修行,這個才真正修行。你懂得了這個去修行的話,不管你做什麼,都在這兒增長功德,凈除罪障;拜佛、念佛、參禪、早晚課、聽經,乃至於你睡覺吃飯,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也許我們說,古人他說:穿衣、吃飯無不是道,那是開悟了以後的事情,這是沒有錯。但是開悟是對我們現在來說,這個結果,你因地當中,要怎麼樣做,才能夠感得這個果。假定你因地當中一點消息都沒有,請問那個果能天上掉下來嗎?佛法會是講天上掉下來那個果嗎?當然不會。那麼現在我們因地當中應該怎麼辦呢?這就是修行。聞、思二個階段,應該怎麼修?拿這個聞思階段的修作為因,你才能夠感得、得到這個修相應的這個果!這個次第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那麼對我們現在來說,目前這個完整的教授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所以你要了解它,然後在起心動念之間都跟法相應,拿這個心念在日常生活當中行、住、坐、卧,這個才是真正的修行。所以我們現在下面看文:

【「猶如病者,見若不服醫所配藥,病則不瘥,即便飲服。」】

就像病人,這醫生雖然開了藥方,也給了你葯,假定你不吃的話,那個病不會好,所以我們緊跟著要去吃。那麼對我們現在呢?就是:

【「於說法師所垂教授,若不修習,亦見不能摧伏貪等,則應殷重而起修習,不應無修,唯愛多積異類文辭,而為究竟。」】

對於說法的這個師長,所告訴我們的這個教授,假定你不照著他去修習的話,修就是修改,習就是不斷地照著這個辦法去做、做、做,就是這樣。修改些什麼呢?就是我們的行,以前我們的行是跟無明、煩惱相應的,見、思二惑,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有一點小聰明,這種小聰明,真正說起來是害我們的,無始以來害我們的,就是這個。我們真正的唯一的救怙就是佛法,第一個要把這個東西拿掉。我們現在這個小聰明,自己的見解,就是見惑,這個大冤家是這個東西,我們的習性叫思惑,與情緒相應的。那麼細的部份就是塵沙無明等等……都是這個東西,要把它修改過來。但是一次還不行,所以不斷地、不斷地努力修習,不可以不修。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歡迎分享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行精舍 的精彩文章:

半路出家見聞錄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去思維人的整個真相呢?
半路出家見聞錄出家前與親人的別離

TAG:解行精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