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雙鞋走遍天涯-5AU資訊

一雙鞋走遍天涯-5AU資訊

鞋子和時裝,鞋子與建築等等都曾經發生有趣的故事。而在不穩定的戰爭年代,結實的、沒有廢話的皮靴常常成為人們首選的鞋子。

曾經時髦的皮靴,不得不先把腿上蘸上水,在僕人的幫助下,才能把靴子穿上腳。而歐洲的女性也曾經為了時髦,不得不委屈自己穿不怎麼舒適的皮靴,由於鞋子的束縛,平時與走路有關的活動也會相對減少。

1850年左右之後,社會上才接受讓婦女參加戶外活動:槌球、網球及遠足等,而戶外鍛煉也被認為有利於婦女的健康和容顏。鞋子也悄悄發生了變化,1860年《歌德利女子用書》曾報道說「我們從鮑頓先生的鞋帽部得知,今年冬天普遍都穿那種厚厚的步行靴,誰都不必為了看上去優雅或時髦而穿那種薄底靴受凍了」。

是誰帶頭搞事情呢,也許是那些國王或者王后以及其他有權有勢的人。「快活的君王」查爾斯二世也被成為英國過往中最聰明最懶惰的國王。查爾斯二世喜歡跑馬、賭博、擁翠偎香,腳上穿的鈍頭鞋面上總要綴著絲繡的玫瑰花。朝廷的其他富有的男男女女也都效仿這位快活君王的風格,競相在豪華和色彩上攀比。

有時候,最有錢有勢的人也會從工人階層穿過的鞋子上面照抄鞋樣。1555年,「pumps」第一次在英格蘭被描繪為「薄鞋······不用系lachettes,但像泵一樣緊緊吸附在腳上」,這是一種淺口鞋,用軟木或皮革做底,專為奔跑的男僕設計。而後來,即使在富人階層,這種鞋也開始流行起來,料子卻更好。鞋跟的發明促成了最戲劇化的時裝變化。而鞋跟產生於一種不讓裙邊沾濕雨水、泥水等的實際需要。

而高跟鞋曾由於只是高跟導致行走不便等,義大利、英國、法國這種時髦的方式越來越受到歡迎。

亨利二世的妻子凱撒林·德·美第奇就從義大利帶來了一雙重新設計過的高跟鞋。高跟鞋便很快火爆起來,使得鞋匠不得不為左右腳製作不同的鞋底,這個高跟傢伙曾使很多人的腳、腿腫脹,而且穿著不舒服、不方便。法國人把這種新式高跟鞋叫「chaussure a port」,又叫「橋鞋」(因為下面的拱形)或「chaussure a cric」(嗒嗒鞋,因為鞋子發出的聲音)。

建築和鞋子

鞋子的時髦走向也在建築學上產生了回聲。在亨利八世統治期間,英國的房屋和教堂外形設計都很厚重,水平線條和寬大表面相交,只在成對稱裝置的窗戶和門的地方才被打斷。在這個時代,亨利八世和朝廷開始穿起了腳尖圓方的寬大有勁的鞋子。當帶著高聳入雲尖頂的教堂在歐洲出現時,婦女的服裝反映了新式的哥特式建築風格:頭飾高而尖,袖口長而苗條,頭巾拖著長長的尾巴,鞋子很尖。鞋面也有類似彩色玻璃的效果。

如果在未來的某個世紀,現代高貴紳士所穿的長趾鞋被人在某座古代博物館中發現,那無疑會使人產生學問高深的懷疑和猜測的。——倫敦泰晤士報1799年

由於通訊、電視、電影、報紙和雜誌等手段的提高,對時裝的變化與傳播起了很大作用。如今,正如當年的國王和王后以及宮廷之士引領的潮流一樣,很大電影明星、搖滾明星及時裝模特等,引領了「時式」。

如果穿上這種木屐,走路要十分小心才能保持平衡。在京都古城熙來攘往的大街上趲行之時,這種木屐就會啪嗒、啪嗒、啪嗒地響著。這種高兩英寸的木屐能夠使長長的和服下擺不會沾水。傳統的日本和服男女老少都穿,披掛一般裹在身上,再在腰間系起來。一件和服就需要20英寸長的絲綢!既然你也許在某段時期穿不同顏色的和服,那木屐就很方便使衣服保持乾淨。到住處後,先脫掉木屐,再把宣紙梭門打開,然後進屋。一般認為木屐是在室外穿的臟鞋子,從來不在室內穿的。當脫去木屐,走進室內,站在地板上蓋的榻榻米墊子上,腳不會感到冷,因為腳上穿的是很舒適的棉短襪,叫「足袋」,那是為人字拖特製的,這樣大腳趾依然可以活動自如。

到了外出的時候,會發現木屐跟其他大大小小的木屐等在門邊。有的用料是雕花雪松,還有的是用橡木、松木或輕桐木。雖然木屐的基本形狀相同,但傳統上男人穿灰色、黑色或棕色的人字形拖鞋,而女人則穿綠色的。如果天氣多雨,木屐的前端就會戴上塗了真漆的皮罩、油布罩或紙罩,用繩子扣在腳踵,以保持腳尖乾燥。至高無上的皇帝穿的木屐是所有木屐中最豪華的。這種木屐名曰「koma-getas」,其木底似乎是用一整塊木頭製成,但其實裡面是空心的。Koma-getas木屐上塗了一層閃亮的真漆,幾乎有一英尺高。明治皇帝在舉行加冕禮時,腳上穿的是天鵝絨面的木製koma-getas,天皇裕仁1926年登基時腳穿的是絲綢護面的雕花木製koma-geta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失憶了,你會更快樂么
你所不了解的虎式坦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