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聲律啟蒙·詳註》

《聲律啟蒙·詳註》

增對損,閉對開,碧草對蒼苔。書籤對筆架,兩曜對三台。

周召虎,宋桓魋,閬苑對蓬萊。薰風生殿閣,皓月照樓台。

卻馬漢文思罷獻,吞蝗唐太冀移災。

照耀八荒,赫赫麗天秋日;震驚百里,轟轟出地春雷。

【注釋】:

書籤:古代卷子裝的書籍最右端有一根帶子,上系有一象牙做的書籤。收藏時,先將書籍卷好,用帶子捆緊,然後將書籤插入帶中,起到緊固的作用。筆架:擱毛筆的架子。兩曜(yào):此指太陽和月亮。曜,日、月、星的總稱。三台:星宿名,也稱三階、泰階。分上台、中台、下台,各有兩顆星,共六顆。

召(shào)虎:人名,即召穆公,見於《詩經·大雅·韓奕》。據說周宣王曾命令他帶兵,沿長江漢水出徵到當時的少數民族淮夷。桓魋:huánkuí,春秋時宋國人,曾經將孔子圍困在宋國的大樹下。閬苑:làngyuàn,傳說為崑崙之巔的閬風山中的一座園林,為神仙所居。蓬萊:也叫蓬壺,傳說中渤海上的三座神山之一,上有神仙居住。

薰(xūn)風:和暖的風,多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皓(hào)月:明亮的月亮。

這裡用了兩個典故。上聯說的是西漢文帝劉恆的事。據原注說,《漢書》記載,有人獻千里馬給漢文帝,文帝想通過此事堵住官員向上級獻禮的惡習,下詔退回不收(今本《漢書·文帝紀》未見此記載)。下聯說的是唐太宗的事,見於《貞觀政要·務農》。唐貞觀二年,關中大旱,蝗災肆虐,唐太宗視察時抓住幾隻蝗蟲說,百姓以農作物為命,你們卻去殘害,這是危害百姓。百姓的過錯是我造成的,你們只應該吞噬我的心肺,不要危害百姓。說完便要將蝗蟲吞入口中。手下人都來勸阻,說吃了會生病。太宗說:「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意思是說:所希望的就是將災難轉移到我的身上,怕什麼生病?就將蝗蟲吞下去了。此後蝗蟲也就全都飛走,不再危害莊稼了。冀:希望。

八荒:四面八方的荒遠地方。根據西漢劉向《說苑》的講法,九州之外有四海,四海之外為八荒。赫赫:十分明亮的樣子。麗天:附著在天空。麗,附著,動詞。

沙對水,火對灰,雨雪對風雷。書淫對傳癖,水滸對岩隈。

歌舊曲,釀新醅,舞館對歌台。春棠經雨放,秋菊傲霜開。

作酒固難忘麴櫱,調羹必要用鹽梅。

月滿庾樓,據胡床而可玩;花開唐苑,轟羯鼓以奚催。

【注釋】:

書淫:愛書入迷的人。《晉書·皇甫謐傳》說,皇甫謐(字士安),「博宗典籍百家之言」(廣博地學習古書上各家的說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沉迷於讀書,忘記了睡覺吃飯,當時人稱他為書淫)。淫,過分地(愛好)。傳癖:zhuànpì,以熱愛經典為癖好的人。《晉書·杜預傳》說,杜預,字元凱,極有政治才幹,且「耽思經籍,為《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沉迷於閱讀經籍,寫了流傳至今的最早的《左傳》註解:《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又作《盟會圖》、《春秋長曆》,備成一家之學」。杜預曾說王濟善解馬性,有馬癖;和嶠愛錢如命,有錢癖。武帝司馬炎問他有何癖好,杜預說:「臣有《左傳》癖。」傳,解釋儒家經典的書,一般認為,《左傳》是解釋《春秋經》的。癖,已形成習慣的嗜好。滸:hǔ,水邊。隈:wēi,大山的彎曲處。

新醅(pēi):剛剛釀造出來的酒。醅,未過濾的酒。

此兩聯均出自《尚書·說命下》,原文為:「若作酒醴,爾惟麴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意思是說:我如果釀酒,你就是發酵的曲禁;我如果烹煮肉羹,你就是調味的鹽和酸梅。這是商高宗武丁對其賢相傅說虛心求教,請他盡心輔佐自己的話。麴櫱(niè):釀酒或制醬所用的發酵物,俗稱酵母。調羹:動賓結構,調和羹湯的味道,與「作酒」對仗。鹽梅:鹽和酸梅,用來調配食物的鹹淡和酸味的調味品。

這裡用了兩個典故。上聯出自《世說新語·容止》。東晉庾亮作江州刺史,曾在州治武昌與手下的官吏殷浩等人登南樓賞月,在樓上交談吟詠一直到天亮。胡床: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因由西域傳入,故稱胡床。玩:欣賞、品味,此字在唐宋時候還有一個讀音,屬去聲換韻,此處便應讀成去聲,才能與下聯的「催」字構成平仄對仗。下聯出自唐人南卓《羯鼓錄》。唐玄宗(明皇)精通音樂,特別喜好羯(jié)鼓。曾親自在內廷臨軒擊鼓,庭院中柳樹杏樹的葉苞花苞隨著鼓聲發芽開放。轟:象聲詞,鼓聲,此處用作動詞,使……轟響,即擊鼓的意思。羯鼓,古代羯族的一種鼓,形狀像漆桶,下有鼓架,用兩個鼓錘擊打,聲音高亢激烈。奚:疑問代詞,為什麼。

休對咎,福對災,象箸對犀杯。宮花對御柳,峻閣對高台。

花蓓蕾,草根荄,剔蘚對剜苔。雨前庭蟻鬧,霜後陣鴻哀。

元亮南窗今日傲,孫弘東閣幾時開。

平展青茵,野外茸茸軟草;高張翠幄,庭前鬱郁涼槐。

【注釋】:

休:美好、喜慶、吉利。咎:災難、災禍。象箸(zhù):象牙做的筷子。箸,筷子。犀杯:犀牛角做的酒杯。

荄:gāi,草根。剔蘚、剜苔:語出唐代文學家韓愈《石鼓歌》中「剜苔剔蘚露節角」,大意是只有把蒙在石碑上的苔蘚剜剔乾淨才能看清碑上的文字。杭州西泠印社社址內,鴻雪徑盡頭,四照閣西有「剔蘚亭」。此亭命名「剔蘚」,形象地喻意了印社社員常在印社四照閣邊研究古代文字,汲取天地靈秀的情景。該亭原在文泉西,1915年遷建於此。現為杉木六角小亭,攢尖頂。亭頂覆以茅草(曾用冰鐵),五面有護欄,一面通平台。

元亮:東晉人陶潛的字,其所作《歸去來辭》中有「倚南窗以寄傲」的句子。孫弘:即公孫弘,姓公孫,名弘,西漢武帝時人,漢代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曾任宰相。據《史記·公孫弘傳》記載,公孫弘在東閣中用私人傣祿供養故人賓客,家無餘財。

茵:草席子。青茵是說青草平整柔軟如席。幄:wò,帳篷。翠幄是說樹葉濃蔭避日如帳篷。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暖洋洋悅讀 的精彩文章:

TAG:暖洋洋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