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預算案或提終止國際空間站撥款,引擔憂,也呈機遇

美預算案或提終止國際空間站撥款,引擔憂,也呈機遇

【《航天新聞》1月26日報道】白宮的2019財年預算申請很可能將包含讓NASA在20年代中期停止運行國際空間站的方案,由此會給商業航天項目帶來機遇,但已遭到一位重量級議員的反對。作為旨在落實特朗普總統去年12月11日簽發的「第1號航天政策指令」的幾項舉措之一,NASA2019財年預算案的一份草案要求「2025年停止聯邦政府對國際空間站的直接支持」。特朗普的這項行政令指示NASA送人重返月球。《前沿》網站1月24日首先報道了近日在業內流傳的這份草案文件。

該草案並不是由政府正式發布的預算文件。管理與預算辦公室1月24日宣布,2019財年預算案將不早於2月12日公布。受1月20~22日政府關門影響,這一時間比原計劃晚了一周。不過,參院商業委員會副主席、佛羅里達州民主黨議員納爾遜已站出來對該草案表示反對。他1月25日發表聲明稱,政府若打算2025年就倉促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他們定將迎來一場肉搏戰」。納爾遜稱,2025年停止運行國際空間站「很可能會毀掉佛州正在興起的商業航天產業」。他指的是將在卡納維拉爾角進行的商業貨運和載人飛船發射以及站上科研保障工作。國際空間站停止運行將讓貨運和載人飛行器減少一個固定用戶。

納爾遜說,由此會給航天產業帶來的潛在影響「正是國會指示NASA研究將國際空間站延壽到2028年並提出一項方案來幫助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在此之後能繼續在低地軌道上開展實驗的原因之一」。去年3月成法的《2017年NASA過渡授權法案》指示NASA制訂一項國際空間站「過渡方案」,以「有條不紊地從嚴重依賴NASA出資的現行體制過渡到讓NASA只充當低地軌道非政府載人航天事業的多家用戶之一的一個體制」。方案中包括了對國際空間站延壽到2028年和2030年的費用估計以及「對國際空間站至少用到2028年的可行與推薦服役壽命的評估」。NASA錯過了法案規定的12月1日向國會提交報告的期限。

從預算案草案還看不出NASA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上的作用將如何結束以及將如何同該項目的國際夥伴進行協調。在去年9月的國際宇航大會上,NASA及其他航天局局長都表示不急於就該站未來命運做決策。不過,NASA主管載人探測與運行的副局長格斯頓梅爾在那次會議上稱,他正在爭取在近期讓該站2024年後的前途得到明確。他說:「我認為2018或2019年或許是做出這方面決策的合適時間」。宣布該站未來安排的一個潛在時機是定於3月3日在東京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空間探測論壇。屆時主要航天國家的高級政府官員將會出席。在2014年1月在華盛頓舉辦的首屆論壇上,奧巴馬政府宣布了要把國際空間站使用時間從2020年延長到2024年。

預算案草案指出,結束聯邦政府對國際空間站運行的支持將會同「向以商業方式提供低地軌道能力過渡」聯繫起來。文件並未詳述這會牽涉到什麼,但稱這會為NASA通過租賃或其它安排利用擬議中的未來空間站打開大門。包括公理空間公司、比奇洛宇航公司和納型支架公司在內,已有幾家公司提出要建設商業空間站,其中有些是想從在國際空間站上加裝商業艙段開始。預算案草案下的方案是否要把引入商業艙段作為過渡工作的一部分尚不清楚。

公理空間公司主管戰略發展的副總裁布萊克曼1月24日在一次會議上稱,該公司正在著手建設首座商業空間站,打算明年開始建造所需艙段。他說,該站的前兩個艙段將在2022年發射,全站會在約4年後完工,其組件需分6次發射。他說,該站採取模塊化方式建造,所以可以進行升級和擴展。

一些公司稱,它們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一些人覺得國際空間站必須由某一座商業空間站來接替。納型支架公司首執曼博1月18日在一次會議上說,政府和NASA有人仍試圖謀劃如何才能只出一個贏家。他認為,NASA需要讓市場來決定國際空間站時代過後空間站的數量和類型。他說:「我們必須徹底改變觀念。」曼博說:「嘴上說這將是由聯邦政府所有和運行的最後一座空間站是一回事,而真正放手讓我們去使用帶寬、使用資源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平台則是另一回事。」

早就在尋求建設商業空間站的比奇洛宇航公司警告不要太快地甩開國際空間站。公司創始人比奇洛1月25日發表聲明說,這並非一定是一場零和遊戲。他說:「如果有能在繼續使用國際空間站的同時利用商業平台開展載人航天工作的大膽倡議,那麼國際空間站就應繼續使用,直到NASA能安全地擺脫這一沉重的財務負擔。」

停止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聯邦經費只是預算案中包含的旨在支持20年代在地月空間(包括月球表面)開展載人任務的全面政策的內容之一。這項政策據稱還會帶來其它商業機遇。預算案提出要支持通過公私合作模式在20年代初開發月球著陸器和相關運輸服務。已有幾家公司表達了這方面的興趣,包括原谷歌月球X大獎賽參賽隊伍以及去年推出了「藍月亮」月球貨運著陸器概念的藍源公司。

預算案還將為以商業方式發射擬議中的「深空之門」設施的首個組件打開大門。這個電力與推進艙段擬在2022年發射。NASA曾提出在「航天發射系統」(SLS)巨型火箭第二次飛行時發射該艙。那次飛行也將是SLS的載人首飛,將採用SLS-1B型火箭,有效載荷能力有所增加。但鑒於SLS首飛已推遲到不早於明年底,那次飛行有可能難以在2022年進行。

NASA代局長萊特富特1月18日在一次活動上稱,2019財年預算案將會包含重返月球指令落實方案的細節。但他並未提供更多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小宇 的精彩文章:

載人型「龍」飛船試飛再推
日超小型火箭發射成功,運載能力僅3公斤

TAG:航小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