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廈門人首次看到!在故宮要排隊5小時才能看到的神作,來家門口了

廈門人首次看到!在故宮要排隊5小時才能看到的神作,來家門口了

《千里江山圖》局部

寫在前面

你還記得,你十八歲時,抽屜里都有哪些珍藏嗎?

無論是一封情書、一個MP3、還是幾張大頭照,十八歲時擁有的一切,往往讓人格外喜愛、懷念。

一千年前,一個十八歲的少年,他也有自己的珍藏,這份珍藏,傳到了宋徽宗手中,傳到了蔡京手中,最後留在了故宮。

對它,陳丹青讚歎,「這是只有十八歲才能畫出來的東西,多一天不行,少一天也不行」。

這個少年叫王希孟。這幅畫便是《千里江山圖》。

去年12月,《千里江山圖》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展出,引發轟動。

很多人寧願排隊5小時,只為看5分鐘這幅傳世巨作,甚至再度引發「了故宮跑」現象。

不過,因為各種原因,如此「神作」,很多廈門人卻是無緣目睹其真面目,不可謂是一個大遺憾。

然而,現在,一個好機會來了!

在家門口,你也能欣賞到媲美原作的《千里江山圖》版畫作品。

2018年2月1日至28日,廈門傳世藝宮免費開設「千年之約,只為等你」——《千里江山圖》原作版畫戶外公益藝術活動,帶你走進青綠山水的世界,品味《千里江山圖》的恢弘與傳奇……(地址:思明區虎園路16號,廈門賓館南門)

《千里江山圖》是宋代王希孟18歲的書畫作品,也是唯一傳世的作品,全長11.91米。

該畫作全圖既壯闊雄渾而又細膩精到,是青綠山水畫中的一幅巨制傑作。原作在清乾隆年間收入宮中,現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據傳世藝宮美術館負責人說,原作版畫是用現代化的專業版畫設備複製原作而成,其特點忠於原作,所以在視覺效果上、細節上均與原作一致,用其替代博物館原作進行展出,已是國際慣例。「因為非常有代表性,就想藉此機會讓廈門市民近距離接觸,感受一下畫作魅力。」

現場講座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參加

當然,除了看優質版畫,傳世藝宮美術館還策划了許多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

2月3日下午,來自集美大學美術院的汪賢俊博士,為觀眾帶來了《千里江山圖》品鑒講座;2月4日下午,廈門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詩斌老師,則帶來了《千里江山圖》臨摹活動等,受到不少觀眾喜愛。

同時,每場活動均舉辦書法家筆會,書紅福、寫春聯,以賀新春。到場嘉賓均可獲贈迎新春聯一幅。

所以說,這次戶外公益藝術活動,不僅能讓人大飽眼福,還能滿載而歸。

活動現場舉辦書法家筆會、寫春聯等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幅《千里江山圖》究竟妙在何處。

11.9米長!比《清明上河圖》還長一倍

《千里江山圖》局部

一般人對中國山水畫的印象,就是素雅的黑白色調。

但《千里江山圖》屬於青綠山水,用的是石青、石綠色的礦物顏料,描繪千里江山的錦繡恢弘:山峰層巒疊嶂,奔騰起伏;江水煙波浩渺,平遠無盡;山水間有屋舍村落、橋樑渡口、樓閣亭榭,細微處可見眾多畫中人物在行旅、幽居、捕魚、觀水、遊玩。

這幅畫一共有11.9米長,比5.28米的《清明上河圖》要長一倍左右,成為存世青綠山水畫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因為礦物顏料的特殊性,顆粒的礦物質顏料打開一次就會有一定損壞,說白了就是看一眼少一眼。出於對畫卷的保護,上世紀共展出過2次,2013年才首次全卷展出。

把手機橫過來看《千里江山圖》全圖↓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畫家是位18歲天才少年

《千里江山圖》乾隆題詩

《千里江山圖》的故事很傳奇,它的作者是一位18歲的天才少年。

他叫王希孟。

他的老師名氣很大,叫趙佶,也就是宋徽宗。

宋徽宗藝術造詣了得,是歷史上有名的不愛江山愛藝術的皇帝。

宋徽宗在位時的翰林書畫院,以畫作為科舉陞官的一種考試方法,以繪畫技藝的高低來定畫家職位。考試共設六科: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木屋。

關於王希孟的資料極少,北宋權臣蔡京為《千里江山圖》作的跋文里說他只有18歲,曾在宮廷畫院做學生,後來進了文書庫。文書庫即檔案館,只承擔抄賬、編目等活。

但年輕的王希孟顯然更喜歡畫畫,多次獻上自己的畫作。很快他就得到了宋徽宗的賞識,並且親自指導他繪畫。

有了豪華導師加持,王希孟更拼了,他開始著手畫《千里江山圖》,沒日沒夜趕工,整幅畫的面積加起來有60多平方米,用了半年的時間才完成,最終一畫成名。

這幅畫就被皇帝賜給了蔡京。

然而,年輕的身體也經不住熬夜加班,長時間的透支體力,幾年之後,積勞過度的王希孟便熬干心血而亡。

繪畫史上就記載了這樣一句話:「希孟天資高妙,得徽宗密傳,經年作設色山水一卷進御,未幾死,年二十餘,其遺迹只此耳。」說的就是天資極好的王希孟,得了徽宗密傳,嘔心瀝血畫了這幅《千里江山圖》獻給皇帝後,沒多久就去世,年僅二十幾歲,留下的畫作只有這一幅。

《千里江山圖》畫的是江南風光

《千里江山圖》局部

《千里江山圖》畫的是哪裡的山水?

以王希孟短暫的生活經歷和當時的交通條件,他應該來不及遊歷祖國名山大川,但這確實是一幅寫實山水畫。

根據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古書畫專家餘輝研究,畫中的大山大嶺屹立在江湖沼澤之畔,在北宋統轄的疆域里,只有鄱陽湖畔的廬山有此特點,畫中展現了開闊的水域,近處水草叢生,遠處煙波浩渺,像是長條形的沼澤大湖,極類似鄱陽湖一帶的濕地、沼澤地貌。

這種大起大伏的地貌以及湖上望山的視角,給畫家帶來了創作靈感,畫中群山和水泊的造型元素,應該大多來自在鄱陽湖的灣流里眺望廬山各峰。

畫中出現的植物如竹林、樟樹、桂樹等和竹製品如竹籬笆、竹扉、蓑衣、笠帽等,還有用竹篙撐船、挖河泥等勞動場面,顯然是江南湖區。

畫中的建築樣式很豐富,著名建築歷史學家傅熹年曾經研究圖中各類建築的類型、構造和用途,確定具備江南或江浙特色。有利證據之一是圖中的木構長橋,橋的正中還建造了一個十字廊,以避風雨,上下兩層,廊內有路人休憩。

傅熹年認為,十字形建築是唐宋時期流行的樣式,該長橋的原形極可能取自於江蘇吳江(今屬蘇州吳江區)的長橋,始建於北宋慶曆八年(1048年)。

中國郵政出版《千里江山圖》系列郵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申文藝坊 的精彩文章:

TAG:子申文藝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