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一起過小年 年年事事皆如意

我們一起過小年 年年事事皆如意

法不自他生 不共不無因

觀是法空性 一切本不生

2018年2月8日,農曆丁酉臘月廿三,在中國傳統習俗中被稱為「小年」,是民間祭灶掃塵日子,而佛教是紀念監齋菩薩聖誕的節日。那麼,作為佛弟子過小年該幹些啥呢?此時殊勝的意樂該是什麼呢?

民間過小年的習俗

1、灶神

灶神,也就是廚房之神。全稱「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灶王、灶王菩薩。

灶神起源於商周。秦漢被列為五祀之一。灶神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家宅的土地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於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職責,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善惡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上報玉皇大帝。

2、小年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過小年日期不同,一般是在臘月廿三至臘月廿五這三天。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官家過小年是臘月廿三,百姓家是臘月廿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廿五。

清雍正年間開始,皇帝每年臘月廿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祭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紛紛於臘月廿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3、過小年的習俗

民間過小年的主要習俗是送灶神。送灶神回天庭,先要祭拜一番。江南百姓一般用湯圓(團團圓圓)、年糕(年年高)、甘蔗(節節高)、蘋果(平平安安)、糖果(甜甜蜜蜜)、花生(長生果)等深含寓意的祭品,祭送灶神。希望灶神享用甜點糖果之後,上天多說好話。

送走了灶神之後,家家戶戶便可掃塵(陳),剃頭洗浴、剪窗花貼春聯,迎接新年的到來。除夕,又得將灶神請回家,讓灶神繼續執行神職。

雖然灶神在諸神中級別不高,但在民眾心目中卻是一個很重要的俗神。送灶神接灶神,寄託了民眾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寺院里的監齋菩薩

上圖為杭州香積寺監齋菩薩聖像

1、寺院的香積寮

佛門辦造飲食的地方,叫做「大寮」。在《維摩詰經·香積佛品》里提到,香積佛國的香氣為十方三界第一,他們會用香飯供養諸佛菩薩,因此佛門的大寮又被稱為「香積寮」。

大寮製作的飲食需具三德六味,這是佛門齋飯的基本要求。其意義主旨並非在「吃」,而是在「德」。所謂「法輪未轉,食輪先轉」,以一顆歡喜供養大眾的心操辦飲食,必能料理出菩提法味,此是其一;其二,清凈、柔軟、如法,正是修行人調柔的功課,在揮動鍋鏟之中,若能繫心於此,則即使身在熱如鐵鍋、急如星火的廚房裡,也能做好修行的功課。

世間人為一方、為一家、乃至只為一人操辦飲食,佛門寺院十方來十方去,齋飯不為一人一家一方,而是為廣大有緣人而做,所以結的緣自然多而廣;雖然多而廣,卻不執著於這些外相,只是專心備辦清凈美味的飲食供養大眾,所以說「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四相;因為無相,所以功德亦無量,可見在大寮的行單,也是一處養深積厚的所在。舊時佛門叢林有句話說:「金衣缽,銀客堂,珍珠瑪瑙下廚房」,這說明香積工作的重要性。

2、監齋菩薩

監齋菩薩,指監護僧眾齋食之神祇,在我國稱監齋菩薩。

農曆臘月廿三,是監齋菩薩聖誕日,這在佛教經典和義凈三藏的文章中都有記載。

監齋菩薩的梵名為「緊那羅」,意譯作疑神、疑人。由於緊那羅頭上長了角,似人非人,似天非天,有點令人疑惑不定,故名為疑神。緊那羅中的上首,即是緊那羅王菩薩。其中最有名的是大聖緊那羅王菩薩。

在中國佛教里,緊那羅曾化為少林寺香積廚火頭和尚,持三尺撥火棍打退圍寺的紅巾軍。由此,監齋菩薩聖像根據傳說被塑造為頭頂塑有發表上升的青煙,袒胸赤腳,手握燒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樣。

3、監齋菩薩的供奉

寺院每日中午要在佛前大供,按供佛儀規,僧眾齊集大殿佛前上供。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分別在韋馱、伽藍、祖堂、大寮上四聖供。如逢佛菩薩聖誕,亦分別在各佛菩薩前上供。

農曆十二月廿三為監齋菩薩聖誕日,寺院按照供奉儀軌,以潔凈素食、香花果等供奉監齋菩薩。上供下施,利益人天!

監齋菩薩供奉儀軌

1.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2.南無大聖緊那羅王菩薩(三稱)

3.《准提咒》(七遍)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准提惟願慈悲垂加護

南無颯哆喃 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 怛侄他 唵 折戾主戾 准提娑婆訶

4.變食真言、甘露水真言、普供養真言(各三遍)

5.偈贊

監齋使者 火部威神

調和百味薦惟馨

災耗永無侵

護命資身 清眾永蒙恩

南無焰慧地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6.迴向偈

佛弟子過小年的意樂

用佛法的角度來講,小年的意義就是護法安僧、清凈內心、讚歎他人,這也是佛弟子該有的殊勝意樂。

1、除舊布新

每年從農曆臘月廿三日起到除夕止,這段時間叫做「撣塵日」。新年來臨,家家戶戶打掃環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掃庭院,撣拂塵垢,疏浚渠溝。

「塵」與「陳」諧音,過年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在佛教中除塵的意義,在於掃除自己內心的塵垢,清凈煩惱。

2、護持三寶

監齋菩薩聖誕日,我們紀念菩薩,就是要學習菩薩那種不畏一切困難,護持寺院,護持常住,當寺院有難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使災難化解。護持三寶,應該是我們每一位在家弟子的責任。

3、利樂他人

民間過小年,以灶糖供奉灶王,希望灶王上天多講好話,降福人間。

以佛教的觀點看,說柔和語,讚歎他人,人際關係自然通達,隨之而來的就是福報。

香積菩薩如法的辦造飲食,助人修行精進,也在為自己累積無量福德。福不是上天賜的,是我們自己努力而得來的。

佛言:我為培福歷三僧祗,舍頭目腦髓,乃至心肝五臟,悉為培福。因福深厚,得成佛果。蓋福能空罪,慧能破愚也。

在小年的日子中,佛陀慈光普照,年年事事如意。我等一起護持三寶、清凈內心,讚歎他人,利樂他人,從而福慧增長、六時吉祥!

閱讀聞思獲利益,

點贊隨喜皆功德,

分享轉發廣結緣,

你我同種福慧田。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普及與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天竺法凈禪寺 的精彩文章:

人生三十八件吉祥事

TAG:中天竺法凈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