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桌面CPU 2017年銷量出爐,硬體廠商依舊在纏鬥

桌面CPU 2017年銷量出爐,硬體廠商依舊在纏鬥

8代酷睿和AMD Ryzen在2017纏鬥了一年,結局如何呢?

作為參考數據之一,德國網站Mindfactory公布了自己的線上渠道從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Intel和AMD相關CPU產品的銷售情況。

以盒裝CPU的銷售數量來看,Ryzen推出後就開始蠶食Intel的市場,到了6、7月份Ryzen 5+Ryzen 7已經可以和7代酷睿分庭抗禮。

8月份,隨著Ryzen 3在市場嶄露頭角,AMD保持了4個月也就是整個秋季對Intel產品的壓制。

在此期間,AMD陣營中的Ryzen 7 1700和Ryzen 5 1600是絕對的出貨主力,而Intel那邊幾乎只有i7-7700K獨撐。

從12月開始,8代酷睿開始找回節奏,重現黃金銷售期,尤其是i7-8700K表現強勢,又把天平傾斜到了自己這面,但是雙方的差距已經不像是Ryzen推出前那樣0:1的誇張局面了。

再以每月的營收來看,基本和銷量趨勢相符合。但因為Intel產品普遍價格高,8代酷睿又相對漲價,導致AMD領先的優勢被稀釋,而落後的劣勢又被放大。

最後再看看品牌內本身的分野,在2017年11月還是Kaby Lake處理器占絕對主導,但到了12月以及今年1月,8代酷睿Coffee Lake已經上升為當家花旦。

AMD這邊則比較穩定,ThreadRipper四平八穩,保持著自己的發xiao燒zhong身份。也就是無論Intel還是AMD,高玩對HEDT平台產品的消費熱情都是近似的。

從2012年的HD7970算起(研發代號Southern Islands),AMD的GCN圖形架構已經推進了5代,最新就是Vega。

具體如下:

GCN第一代: Southern Islands

GCN第二代: Sea Islands

GCN第三代: Volcanic Islands

GCN第四代: Arctic Islands

GCN第五代: Vega

GCN第六代: Navi

按照官方路線圖,第六代GCN架構代號為Navi,採用7nm工藝。

據Wccftech報道,Navi將是GCN的最後一代產品,2019年推出。在2020年到2021年旗艦,AMD將完成對下一代通用圖形計算架構的更新。

爆料稱,在RTG前負責人Raja Koduri跳槽Intel之前,新架構代工作就已經開展了,現在隨著王啟尚的加入,將重新領導研發項目。

就像當年HD7000系列橫空出世,GCN取代老邁的TeraScale架構(HD2000到6000系列所用)所帶來的單芯顯卡性能巔峰,目前的消息是,下一代AMD圖形架構也會藉助7nm+工藝等達到類似的水準。

相應地,NVIDIA方面是繼續CUDA還是也拿出對應的新計算架構,還未可知。當下,Volta架構還沒有消費級產品,下一代安培架構會不會亮相,也需要等待3月底的GTC大會上才能揭曉。

2018年開年不久,Intel和三星就推出了多款SSD新品。

據PCworld報道, Intel的目標是藉助Optane(傲騰)技術的SSD產品和雲存儲,讓機械硬碟在消費市場消失,也就是普通消費者不會再去考慮購買一塊機械硬碟做本地存儲。

其中,58GB/118GB的M.2 Optane SSD 800P將於2月出貨,今年還會發售基於Optane存儲技術的DRAM內存。

PW稱,存儲技術是AMD的空白,而且Optane僅限Intel的最新的晶元組、處理器等支持採納,造就了和AMD的差異化。也許Intel明白在理論性能方面,AMD遲早會趕上,但其實早就想好了Optane作為應對之法。所以局面會是,儘管AMD越來越強,可消費者電腦里Intel標籤的產品卻越來越多。

當然,瞄準未來,Intel的目標是隨時隨地擁有5G連接的雲PC。按照5G的理論速度,和當下的SATA硬碟傳輸相近,所以Intel希望用戶把機械硬碟交給雲,本地只留下Optane做加速、緩存之用即可。

不過,考慮到5G需要2020年只有才有大規模商用、普及的可能,上述願景渲染還需要一些時間來籌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美學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嗎,其實二維碼不是中國發明的
疑似魅族15亮屏照曝光;堅果Pro2純白色版發布丨資訊100秒

TAG:科技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