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四大藏書家分別是誰?他們的藏書樓叫什麼名字?

晚清四大藏書家分別是誰?他們的藏書樓叫什麼名字?

作者: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林小靜,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晚清著名的四大藏書樓分別為海源閣、鐵琴銅劍樓、八千卷樓、皕宋樓,又稱為近代中國四大藏書樓,對應的藏書家分別是楊以增、瞿紹基、丁氏兄弟和陸心源。它們最初都屬於私人藏書樓,是清代私家藏書的典範,除了海源閣在山東聊城,其餘三個都在江浙地區,客觀上反映了清代中後期學術中心在南方。

海源閣

海源閣的首任主人名叫楊以增,是清朝道光進士,楊以增為官勤政,平時最愛讀書,喜好四處收購書籍。海源閣初建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後由楊以增親自題匾,藏書主要來源於楊以增任江南灑道總督時,趁戰亂搜集了很多藏書家散出的書籍,據說這些書都是楊以增藉助官方漕運糧船運回來的。其後,楊以增的兒子、孫子又不斷擴大海源閣的藏書規模,到了楊保彝時,藏書已達20多萬卷。海源閣的藏書搜括了南方藏書家的精英,許多稀世珍品均可在海源閣里找到,比如鮑氏知不足宅、大興朱行君等名家舊物。不過海源閣具有近代藏書樓的普遍特徵,即不準外人進入,當時被海源閣拒之門外的文人學士不在少數。

海源閣藏書大量散失是在楊敬夫手中,當時戰亂四起, 1927年,海源閣中所藏的宋元珍本被楊敬夫移至,1929年土匪王金髮設司令部於楊府內,士兵以閣書點火,其後珍本又遭後又遭大批搶劫,最後輾轉歸入北京圖書館和山東省圖書館。

與楊氏海源閣並稱「南瞿北楊」的是瞿紹基的常熟鐵琴銅劍樓,它被譽為清末四大藏書樓之翹楚,瞿紹基是常熟派藏書家的代表,他深受藏書文化的熏陶。他的藏書樓最初叫「恬裕齋」,藏書達10萬多卷,既有《鐵琴銅劍藏書目錄》等集大成的私家藏書目錄,又有《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本書影》、《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等豐富多樣的專題特色書目。鐵琴銅劍樓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向外人開放,允許外人傳抄、編目、刻書、借用,不僅如此,鐵琴銅劍樓的第四代主人瞿啟甲對前來看書的文人士子提供茶水膳食,深受讀書人喜愛。解放後,鐵琴銅劍樓的藏書全部歸入北京圖書館。

浙江歸安皕宋樓的主人名叫陸心源,是清咸豐時期舉人。陸心源不僅喜好收藏圖書,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位著作頗豐的學者。皕宋樓的藏書量達15萬多卷,藏書量僅次於聊城楊氏海源閣,以宋元舊刻著稱,據說其名是源於藏有兩百部的宋元舊槧。其餘三大藏書樓都是集幾代人的努力而成如此規模,而皕宋樓卻是由陸心源憑一己之力搜集十餘年而成,因此更是來之不易,和鐵琴銅劍樓一樣,皕宋樓的藏書也是對外開放的。只不過在陸心源去世後,其子陸樹藩非但沒有擴充藏書樓的規模,反而因虧欠巨款將大量藏書以6萬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財團,歸屬日本財閥岩崎靜嘉堂文庫。

另一個藏書樓名叫「八千卷樓」,是浙江錢塘丁申、丁丙兩兄弟所有。八千卷樓的一大特色在於補抄了文淵閣的《四庫全書》,丁申也因此被賞四品頂戴。丁丙終身未仕,主要精力在修復古籍、搜集書籍上。經過二人的努力,八千卷樓的藏書頗豐,藏有宋元刻本一百四十餘種,明刻精本、舊抄善本及著述稿本等約2000餘種有著 「甲兩浙」的美譽。1907年,八千卷樓全部藏書被兩江總督端方以7.5萬元的價格收購,後來集中收歸到了江南圖書館中。

近代中國四大藏書樓出現在清代中後期,是晚清學術最後輝煌的見證,隨著清朝的覆亡以及接連不斷的戰亂,四大藏書樓也遭受了不小的衝擊,經過「搶救」,最終存留下來的部分都分別收歸到了公共圖書館中,成為精品。

參考文獻:

1. 劉淑榮:《清代四大私家藏書樓之一——海源閣探究》,《圖書館學刊》2006年04期。

2. 蘇全有、秦磊:《對近代中國四大藏書樓研究的回顧與反思》,《山東圖書館學刊》2012年05期。

3. 陳傑、王旻霞:《天一閣與近代四大藏書樓的命運對比》,《科技視界》2014年26期。

4. 徐艷芳:《瞿氏鐵琴銅劍樓發微》,《圖書館雜誌》2017年09期。

編輯:桂強

歡迎訂閱季我努學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具有先斬後奏權力的「尚方寶劍」,為什麼在清代被稱為「王命旗牌」?
清代的馬政制度是如何確立的,推行狀況如何?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