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3.07億年前的雨林崩塌影響了早期陸地脊椎動物的進化

3.07億年前的雨林崩塌影響了早期陸地脊椎動物的進化

3.07億年前的雨林崩塌影響了早期陸地脊椎動物的進化。

伯明翰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造成的大規模滅絕植物物種中看到3.07億年前出現乾燥的氣候導致了一些組四足動物的滅絕,第一脊椎動物生活在陸地上,但是允許其他人在全球範圍內擴張。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天(2018年2月7日)的《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

石炭紀和二疊紀時期(358 - 2.72億年前)是陸地生命演化的關鍵時期。在石炭紀時期,北美和歐洲在赤道附近的單一陸地上,被茂密的熱帶雨林覆蓋。這些熱帶雨林因為溫暖濕潤的氣候而繁榮,為四足動物(有四肢的脊椎動物)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棲息地,使它們可以多樣化到多種物種。

但在這一時期的末期,全球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就像四足動物的數量開始增加一樣,雨林也開始消失。氣候變得更加乾燥,導致許多物種在主要的植物群中大量滅絕,例如馬和苔蘚。儘管這對植物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事件,但還不清楚這是如何影響到早期的四足動物群落的。

在此期間,先前試圖估計物種多樣性變化的嘗試受到化石記錄的阻礙,因為化石記錄並沒有在不同的時間間隔或地理區域中被平等地取樣。為了填補這些數據的空白,伯明翰研究人員從古生物資料庫中收集了一個新的數據集,並使用先進的統計方法來估計多樣性和生物地理變化。

研究結果表明,在雨林崩塌和乾燥條件下,四足動物的多樣性減少,這主要是由於在需要潮濕環境生存的兩棲動物棲息地的減少。

然而,他們也發現,在雨林崩潰後,四足動物物種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更自由地傳播,並在赤道附近開闢了新的棲息地。這些倖存者中有許多是早期的羊膜動物,比如早期的爬行動物,它們的體型通常比早期的兩棲動物大,因此它們可以長途跋涉,而且它們產卵的能力也意味著它們並不局限於水棲的棲息地。

艾瑪·鄧恩,伯明翰大學的學院的地理、地球與環境科學,說:「這是有史以來最全面的調查早期四足動物的進化,並使用許多新開發的技術估算物種多樣性模式從化石記錄,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早期四足動物對環境的變化作出了回應。」

Dunne繼續說:「我們現在知道,雨林的崩潰對於amniotes的形成至關重要,它最終造就了現代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成為二疊紀和以後的陸地脊椎動物的主要群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面手 的精彩文章:

沿海的水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
衛星和全球模型估計的陸地蓄水之間的差異

TAG:多面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