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書齋里,內心清凈

書齋里,內心清凈















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里,焚起一爐香,裊裊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裡的空氣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波瀾似的。我獨自暗暗地望著那條煙線發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樹還帶著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時時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小聲清脆的折斷聲,然後是撞擊著枝幹的磕碰聲,最後是落到空階上的拍打聲。






這時節,我感到了寂寞。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這種境界並不太易得,與環境有關,但更與心境有關。寂寥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澤里去尋求,只要內心清凈,隨便在市廛里,陋巷裡,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在這種境界中,我們可以在想像中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與古人游。所以我說,寂寞是一種清福。







在禮拜堂里我也有過同樣的經驗。在偉大莊嚴的教堂里,從彩畫玻璃透進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線,沉重的琴聲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覺到了我自己的渺小。這渺小的感覺便是我意識到自己存在的明證。因為平常連這一點點渺小之感都不會有的!










我的朋友蕭麗先生卜居在廣濟寺里,據他告訴我,在最近一個夜晚,月光皎潔,天空如洗,他獨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寶殿前的石階上,翹首四望,月色是那樣的晶明,蓊鬱的樹是那樣的靜止,寺院是那樣的肅穆,他忽然頓有所悟,悟到永恆,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個人常有這樣經驗,他的胸襟自然豁達遼闊。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長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間的存在。世間有太多的東西不時地在提醒我們,提醒我們一件煞風景的事實:我們的兩隻腳是踏在地上的呀!一隻蒼蠅撞在玻璃窗上掙扎不出,一聲「老爺太太可憐可憐我這瞎子罷」,都可以使我們從寂寞中間一頭栽出去,栽到苦惱煩躁的漩渦里去,至於「催租吏」一類的東西之打上門來,或是「石壕吏」之類的東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敗興生氣,就更不待言了。這還是外界的感觸,如果自己的內心先六根不凈,隨時都意馬心猿,則雖處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團,六神無主,暴躁如雷,他永遠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說來,所謂寂寞不即是一種唯心論,一種逃避現實的現象么?也可以說是。一個高蹈隱遁的人,在從前的社會裡還可以存在,而且還頗受人敬重,在現在的社會裡是絕對的不可能。現在似乎只有兩種類型的人了,一是在現實的泥溷中打轉的人,一是偶而也從泥溷中昂起頭來喘幾口氣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幾口清新空氣。喘過幾口氣之後還得耐心地低頭鑽進泥溷里去。所以我對於能夠昂首物外的舉動並不願再多苛責。逃避現實,如果現實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遇靜坐經驗的人該知道,最初努力把握著自己的心,叫它什麼也不想,那是多麼困難的事!那是強迫自己入於寂寞的手段,所謂參禪入定全屬於此類。我所讚美的寂寞,稍異於是。我所謂的寂寞,是隨緣偶得,無須強求,一霎間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悵惘。但凡我有一刻寂寞時,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文 | 梁實秋


(本文來自:本上創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文人的書房書案布置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