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小常識——中藥湯劑服用法

中醫小常識——中藥湯劑服用法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

——《神農本草經·序錄》

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則非特無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清·徐靈胎《醫學源流論》

GIF

時間

一般而言,病在上焦(如心、肺)者宜飯後服藥,病在下焦(如肝、腎)者宜飯前服藥。具體來講,對胃腸有刺激作用的方葯,宜飯後服用;滋補劑宜飯前服用;安神劑宜睡前服用;截瘧劑宜在發病前2個小時服用。總之,服藥時間在發揮方葯功效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可忽視。但亦不可拘泥,急證重病可不拘時間服藥等。

次數

服藥

一般湯劑,通常是1日1劑,將頭煎、二煎兌合,分早晚2次溫服,或分早中晚3次溫服。個別病性危重的,可1次頓服,或可1日連服2劑。

方法

服藥

一般湯劑多溫服。解表葯宜熱服,並溫覆或喝熱粥以助汗出。一般服藥嘔吐的患者,宜加入少許薑汁,或用鮮生薑擦舌,或嚼少許陳皮,然後再服湯藥,或用涼服,少量頻服的方法。如遇患者昏迷,吞咽困難時,宜鼻飼給葯。對於使用峻猛或毒性葯,應審慎從事,宜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有效即止,慎勿過量,以免中毒。

療法

熏鼻

在我們門診上,大家常看到中藥處方後面應用方法注有「先熏後喝」、「藥渣泡腳」等,這其實體現了內外合治的思路。清代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說:「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葯亦即內治之葯,所異者法耳」,意為外治與內治的道理和藥物是相通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因此,熏鼻法、浸足(泡腳)法等外治法可充分發揮藥物作用,有助於加快病證痊癒。

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說:「大凡上焦之病,以葯研細末,?(嗅)鼻取嚏發散為第一捷法。」即指出鼻腔給葯是治療上焦病的第一捷法。近代張錫純用清腦黃連膏治眼疾由熱者,即用黃連一味為細末,香油調如薄糊,常常以鼻聞之,日約二三十次。張錫純言「莫不隨手奏效」。

療法

泡腳

浸足(泡腳)法亦是常用外治法之一。足部與臟腑經絡關係密切相關,浸足法融合了中藥藥性及溫熱刺激,可調整臟腑經脈,防治多種病證。如採用浸足法可發散風寒,治療風寒感冒效佳,深受患者青睞,尤其適用於不接受中藥內服的小兒。

總之,重視中藥湯劑的服用時間、頻次、方法,配合熏鼻、浸足等外治方法,充分發揮藥物作用,將會極大提高治療效果。這也體現了中醫學內外合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路,也充分展示了中醫學的特色及優勢!

關於中醫足心療法與中醫鼻療法大家可以參考高樹中教授《中醫足心療法大全》和《中醫鼻療法全書》,裡面有非常詳盡的介紹!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山東省中醫院

臍療團隊醫生(部分)門診時間表

姓名

職稱

門診時間

高樹中

主任醫師

周二下午

周六上午

馬玉俠

主任醫師

周三下午

周五下午

周天下午

於岩瀑

主治醫師

周一下午

周三下午

周五下午

周六上午

註:各位醫生門診地點均位於山東省中醫院東院區扁鵲樓六樓(南)針灸科,其中,高樹中教授周二下午門診為正常門診,周六上午門診為特需門診,兩次門診均需提前一周預約挂號。

圖 片: 網 絡

編 輯: 鵲 中 李文元

審 閱: 馬玉俠 於岩瀑

關注臍療 守護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臍療 的精彩文章:

TAG:臍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