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三鞭炮入窗來,訝覺新春序幕開

二三鞭炮入窗來,訝覺新春序幕開

小年一到,年關迫近

2018年2月8日,農曆臘月廿三,我們迎來了農曆的小年。

「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

小年一到,年關迫近。如果說春節是中國人的狂歡節,小年的到來則象徵著狂歡前夜的興奮與忙碌,對於中國人來說,小年的意義不僅在於這一天的各式習俗,更在於它對春節到來、新舊年正式更迭的倒計時作用,更是中國人約定不論相距多遠,都要回家團聚過年的提醒作用。

小年,年之序幕

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間傳統節日「小年」,也被稱為交年、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等。

北方一般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則一般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

一般說,進入臘月,就要過年了。人們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可是真正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

過了小年以後,人們開始打掃庭院、居室,清除積垢,置辦年貨,製作節日食品,一直要忙到臘月底,即臘月三十或臘月二十九,也就是除夕。到除夕,那就是大年了,可以說小年是大年的序幕。

糖瓜祭灶過小年

小年最重要的習俗是「祭灶」,也叫「辭灶」,祭祀的是灶神。

祭灶神這一習俗始於商周時期,而祭灶風俗的流行則始於漢代,據《後漢書?陰識傳》記載:「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後,暴至巨富。」

灶神是民間傳說中主管炊事的神祇,而中國人歷來主張民以食為天。因此,灶神是老百姓十分親近的神靈,對於灶神的祭祀非常普遍。灶神,或稱灶君、灶王等等,民間一般稱之為灶王爺。

過去差不多家家灶間都供奉「灶王爺」。灶王爺的神像,有的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傳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所封,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平時就待在這家的灶房,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上天賞罰。「祭灶」就是送灶王爺上天的簡單儀式,在灶王爺神像前供上餃子和麥芽糖制的糖瓜。

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爺的嘴,餃子意在堵住灶王爺的嘴,以免他到玉皇大帝那裡去說人間壞話。還要備有竹篾或者秫秸扎的灶馬作為灶王爺的坐騎,紙錢作為盤纏,以及喂馬的一點草料。

最後把舊的灶王爺神像和灶馬以及草料、紙錢焚化,同時嘴裡念著:「臘月二十三,焚香燒紙錢,灶君去上天,灶馬草料全,一不圖富貴,二不圖吃穿,好事替我說,壞事替我瞞!」這就是送灶王爺上天了。

七日後,也就是除夕,家家再燃香燭,擺上供品,把新買來的灶王爺神像供上,俗稱「迎灶」。神像兩邊貼對聯,有的寫「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有的寫「油鹽深似海,米面積如山」,但灶王爺的神像兩邊最常見的對聯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

灶王爺常住灶間,察看一家人的活動,善行和惡行,主宰一家的興衰禍福,自然成為「一家之主」。有了灶王爺這精神上的「一家之主」,人們自然會約束自己的言行,而一年到頭,人們也會回顧過去的一年,省身向善,許下來年家人平安和睦、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望。

小年祭灶,有一種眷戀和溫馨的味道,也是一種平凡而簡單的幸福。

GIF

▲ 動圖來源於張愛學

掃灑撣塵, 忙年備新

以往,小年時節各家各戶都要掃塵,北方謂之「掃年」、「掃塵埃」等,南方謂之「撣塵」。宋代吳自牧《夢梁錄》中說:「不論大小家,俱洒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以祝新歲之安」。為何要在小年前後掃塵呢?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有「臘月不掃塵,來年招瘟神」的說法,這樣掃塵就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另外,「塵」與「陳」諧音,民間認為小年時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寓意,在辭舊迎新的日子裡,清潔衛生,掃除塵埃,更有把不好的陳舊晦氣清理出門、迎接新年新氣象之意。除打掃庭院之外,大人、小孩要洗浴、理髮,正如過去一句老話說的,「有錢沒錢,剃頭過年」。

小年中的忙年備年活動還有很多,辦年貨也是其中的一件大事,出門前往往開出年貨單,將過年必須的物品一應記在一張單子上。《春明採風志》中記載了一段忙年的購物單:「琉璃、鐵絲、油彩、轉沙、碰絲、走馬、風箏、鞬毛、口琴、紙牌、拈圓旗、陞官圖、江米人、太平鼓、響葫蘆、琉璃喇叭、率皆童玩之物也,買辦一切,謂之忙年」。其實在民間購買的物品還要更多,除了這裡記載的,像燈籠、春聯、門神、年畫、香火、紅燭、鞭炮……這些裝飾零碎、吉祥事物、兒童玩具等一應春節物品全要一一挑選,置入家中,新年才會款款到來。

小年是春節的序曲,從這一天開始,家家戶戶開始進入過年的「衝刺階段」:「二十三 ,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糰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齊貼」……

而對於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小年的到來,提醒著歸期不遠,乘飛機、坐火車……穿過人山人海,無論如何也要過年回家,這是每個中國人心底最虔誠的期盼。

庚子送灶即事

魯迅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小年》

文天祥

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

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

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

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

《祭灶詞》

宋·范大成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

男兒酌獻女兒避,酌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

乞取利市歸來兮!

歡迎在文末發表留言評論,

也請別忘了動手點贊支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臘八詩10首,臘八家家煮粥多
《紅樓夢》里的7副經典對聯,洞見真正的大智慧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