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禪一個大智若愚的人,卻一直被說成是個傻瓜?怪哉!

劉禪一個大智若愚的人,卻一直被說成是個傻瓜?怪哉!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三國演義》中劉禪的第一次露面就顯得無心無肝,因為趙云為了救他,在萬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差點把命搭上,他卻能呼呼大睡。往後的記載就是寵信宦官,拖諸葛亮和姜維伐魏的後腿。而《資治通鑒》則是貢獻了「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並成功塑造了一個「二傻子」的形象。

劉禪真的昏庸嗎?

從《三國志》留下的少量記載來看,劉禪的能力應該是被後人誤解了。首先,以劉備之能,不會立一個二傻子來接管自己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其次,諸葛亮當政時,獨攬軍政大權,罩的他暗淡無光。但是,以後來蜀國的情況看,劉禪其實絕非那麼簡單。

先看《三國志》中的幾段記載:

建興元年遣尚書(郎)鄧芝固好於吳,吳王孫權與蜀和親使聘,是歲通好。

三年春,務農殖穀,閉關息民。

十二年以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以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

十三年春正月,中軍師楊儀廢徙漢嘉郡。夏四月,進蔣琬位為大將軍。

對外政策上與吳修好,對內休養生息以安民,同時還任用蔣琬、楊儀等賢臣來治理國事,從這幾件事上來看,他至少應該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君主,和昏主是絕然掛不上鉤的。

再看劉禪的在位時間,從223年登基,至263年投降曹魏,稱帝四十一年。其在位的時間,在三國時期所有的國君中是最長的。當時社會動亂,能執政如此之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做到的。或許有人會說,他當這麼長時間皇帝,完全是諸葛亮的輔佐,可是,諸葛亮死於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二十九年皇帝,似乎難以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

在其他史料上記載的幾件事說也很說明問題。

魏國大將夏侯霸因遭到曹爽的株連而逃亡入蜀。他的父親夏侯淵就是被蜀將黃忠所殺,他能逃到蜀國來,足見其已是走投無路了。但劉禪在接見他時,卻只淡淡地說:「你父親是被反間計所殺,並非是我先人直接謀害的。」只是輕描淡寫的寥寥數語,就讓夏侯霸放下心來。

諸葛亮死後,安漢將軍李邈上書,含沙射影地詆毀諸葛亮有不軌之心,他本以為這樣做會迎合主忌權臣的心理。誰知劉禪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將李邈處死。因為劉禪知道,諸葛亮雖然能力有欠缺,但忠心是滿滿的。

一個人口和地利絕對劣勢的國家,從誕生起就在打仗一直打到滅亡(前期諸葛亮後期姜維),作為大部分時間都在權力不完全屬於自己的君主能做到不內亂,每次打仗士兵都有飯吃,還能苟延殘喘幾十年,這就說明他能力絕對不差。

還有一件事最能證明劉禪有充分的能力識人用人、總領朝綱: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立即就廢除了丞相制度。然後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行政,兼管軍事。又任命費禕為大將軍,主管軍事,監管行政。也就是把原來集權於諸葛亮一身的職務和權力,一分為二,而且還讓兩個人相互交叉、相互制衡。試想,能做出這樣一種政治安排的人難道會是庸劣之主嗎?

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但從這些事件的背後來分析,劉禪非常有能力,但性格比較平和,不是好爭的那種人。劉備託孤後,諸葛亮一方面認為責任很大,做什麼事都親力親為,盡心儘力。另一方面初入權力中心,把權力看地很重,抓地很緊,在軍政事務管理上表現地非常強勢。對此,劉禪表現地很淡定:諸葛亮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干就怎麼干,自始至終對諸葛亮信任有加,內外事務全委之,之於能否光復漢室憑你諸葛亮的能耐。可惜的是諸葛亮沒有那個能耐。

從小說和史料記載來分析,劉禪實際上是一個文學和史學的犧牲品。從文學上來講,描寫一個人需要把他藝術化;從史學上來講,對君主和名臣需要神化。而藝術化和神化一個人,就要減少他的錯誤和責任,甚至要把很多錯誤和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

很不幸,為了神化和藝術化一個諸葛亮,劉禪便成了那個倒霉蛋和犧牲品。看一下史料和小說中的諸葛亮,不單要把別人的功勞移到他身上(象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等),而大權獨攬、窮兵黷武、用人唯親等問題隻字不提。因為既然諸葛武侯這麼厲害,為什麼還沒有完成興漢大業呢?原因出來了,因為劉禪昏庸無能,光拖諸葛亮的後腿,讓諸葛亮在外打仗的時候都不能安心,所以仗也打不好,國家也完了。

想繼續證明劉禪非但不弱智,而且很睿智,就不得不提那個非常著名的事件:「此間樂,不思蜀」。

語出《資治通鑒?魏紀十》:丁亥,(魏元帝)封劉禪為安樂公,子孫及群臣封侯者五十餘人。晉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況姜維邪?」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謂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岷、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禪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注意其中的三句話:1、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2、(郤正怕劉禪鬧笑話,教了劉禪幾句話,被司馬昭知道了)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3、封劉禪為安樂公。

簡單的三句話,一個活脫脫的玩物、一個毫無威脅的糊塗蟲躍然紙上!

千百年來,人們由「樂不思蜀」而百般地看不起這位劉後主。試想,一個能把國家治理二十幾年的君主難道真的會如此不堪嗎?

總結他在位和亡國後的兩種表現,我們可以歸納出一句話:其實,他是一個演員。

再看一看幾百年後另一位更出名的後主。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當皇帝還有閑號,自古以來還沒有聽說過。另外,據史載:「(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在位時完全就是一個紈絝子弟,而亡國後卻形象迥異。公元978年(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當時南唐的兩個忠臣),悔之不已!」宋太宗聞之大怒。另據宋代王銍的《默記》記載,後來,李煜寫下了千古名篇《虞美人》。這首詩詞不加掩飾地流露出故國之思。宋太宗認為李煜是「人還在心不死」,想復辟變天,於是賜李煜「牽機葯」自斃。

在位時不思治國,亡國了才開始自怨自艾。人云「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你的羊早被狼吞吃殆盡,才整天哀嘆你的「牢」之破,除了搭上一條小命,一點意義也沒有。

只因為表現出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晚節」,再加上詞名,李後主竟被千載傳誦。而明於治國,淡定天下的劉禪,在看到復國無望時,選擇了明哲保身、不做無謂犧牲,卻被千夫所指、千年詬病。

豈不怪哉?

今天小編就寫到這裡,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我會繼續發表的,你們的關注是我的動力,對文章有什麼意見或者想法,歡迎評論,謝謝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聞聚匯 的精彩文章:

「春風十里,那就是五千米」——謝安視覺
朱允炆能夠登基,多虧了朱棣的『關照』?

TAG:潮聞聚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