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冬來臨,水溫都去哪兒了?

寒冬來臨,水溫都去哪兒了?

心馨聽茶,用耳朵感受世界 |第14期

和茶相伴越久,就越明白:其實,茶只是一面鏡子,照見的是我們來時走過的路。

我們將透過茶這扇窗,打開無限的風景。讓古老的茶文化,和時代在一起、和生活在一起、和我們在一起。

初冬來臨,茶桌上的溫度越發成了喝茶人關注的焦點。許多泡茶的人開始困惑,同樣是剛燒開的水,為什麼我泡出來的茶就是不夠燙呢?到底是什麼吃掉了泡茶的水溫?那麼今天,我們要分享的主題是:水溫去哪兒了?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學茶時書本上所說的「泡茶的水溫」不是指水壺裡水的溫度,其實是指:水接觸茶的時候的溫度。

很多學茶的同學很好奇的是,為什麼不用溫度計測量或者直接把水燒到指定的溫度,原因就是這樣。因為,茶水相遇的那一刻無法測量,而水在流動中水溫也在變化,儀器無法幫助到我們動態測量,只能靠長期的泡茶經驗才能準確掌握。

其次,泡茶的過程需要好好統籌,因為剛燒開的水從壺中倒出到接觸茶葉的這個過程,有很大的降溫可能性;還有,已經泡好的茶,從公道杯到每個人的杯中,又有很大的降溫可能性。

除了環境和季節等因素外,我們還可以列舉出更重要的、可調控的一些因素如下:

一是煮水器具。燒水壺的質地、大小和壺嘴嘴型都會影響水溫。玻璃燒水壺、不鏽鋼水壺相比銀壺、鐵壺、陶壺降溫要更快;同樣質地的,小壺水裝得少降溫要更快;壺嘴直、粗比壺嘴彎、細的降溫更快。

二是泡茶器具。泡茶常用器具有玻璃杯、瓷蓋碗、紫砂壺、陶壺等,一般來說玻璃杯比瓷蓋碗降溫快,瓷蓋碗比紫砂壺、陶壺降溫快;再者,闊口的比收口的降溫快,薄胎的比厚胎的降溫快。

三是器具的溫度。我們都知道,在泡茶前所有的器具都要用開水燙洗一遍,這樣不僅是在感覺上潔凈一些,更重要的是,把沉睡中的器具一一喚醒,告訴它們該工作了。這時,溫具的水溫和水量就影響泡茶的溫度了,水溫不夠高、水量不夠滿、溫得不透,就會吃掉茶的溫度。而每過一個器具,就吃掉一點,到我們手中的茶湯,就變成溫吞水了。

四是泡茶節奏。泡茶人的動作節奏間隔時間也是影響水溫的重要因素,如果動作拖沓、磨蹭會讓水溫降得很快。這裡要說明的是,動作拖沓、磨蹭與優雅緩慢是有區別的,拖沓呈現的是泡茶時遲疑、不確定,甚至是忙亂,而優雅緩慢呈現的是「看起來慢」的速度,實際上節奏緊湊,不留痕迹。

五是泡茶時的水注。泡茶注水時,水流的粗細、高低、穩定性是茶人最要關注也是最考驗功底的關鍵點。因為泡茶的過程,就是一個關注水流的過程。總體來說,水流細的降溫就會更快,水線拉得高的降溫更快,如果初學者還掌握不好水流,忽粗忽細、時有時無、急起急落,也會導致降溫更快。所以,在教茶時,我們反覆強調,注水要平穩,節奏要緊湊,呼吸要均勻,一氣呵成才能成就一杯好茶。

最後,我想再來總結一下,什麼茶用什麼樣的水溫,在看茶時又有哪些要考慮的方面。

我們可以把六大茶類分為兩個版塊。

先看高溫區,黑茶、烏龍茶,泡茶時盡量用剛燒開的水,每一次沖泡保持高溫。

再看低溫區,綠茶、黃茶,芽葉細嫩的85度左右,葉片成熟一些的、炒制鍋溫較高的90度以上,普通的大宗綠茶100度開水沖泡也是可以承受的。紅茶一般90度左右,帶焦糖香的可比薯香的高溫,正山小種包括金駿眉可用100度水溫。白茶新茶按等級,銀針用85度左右,白牡丹、貢眉用90到95度,壽眉及所有陳茶用100度。

總之,葉梗佔比多的可以用高溫,海拔高的耐高溫,產於岩石地貌的更高溫,經過存放的陳茶或者經過壓製成形的更高溫。

戳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茶以後 的精彩文章:

TAG:愛茶以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