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天台、賢首二宗的心性論 陳兵教授

天台、賢首二宗的心性論 陳兵教授

台、賢二宗自判為「圓教」,它們宗依如來藏系經論,對心性內涵的真妄、境智關係等問題,作了深徹的發揮,通過「體相用」或「體用」、「理事」等範疇,將真心與妄念、真心與萬有統一於一體,將大乘經論中蘊含的心性義發揮得淋漓盡致。

天台宗依空、假、中三諦觀心,以空、假、中為心性的一體三面。此宗心性論的精髓,是從諸法實相涵蓋一切,真妄一如、體用不二的角度,就眾生現前一念而觀心性、法界之全體,認為 「一念心即如來藏理」 (《摩訶止觀》卷一),當下一念無明妄心當體即是真心,所謂「一念無明法性心」。智顗《四念處》卷四云:

此之觀慧,只觀眾生一念無明心,此心即是法性,為因緣所生,即空即假即中,一心三心,三心一心。……其實只一念無明,即法性、十法界,即是不可思議一心,具一切因緣所生法。一句,名為「一念無明法性心」。若廣說四句成一偈,即因緣所生心,即空、即假、即中。

此本來是真的當下一念,具足法界全體所含具的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聲聞、緣覺、菩薩、佛十重法界,每一法界又各具足十法界,則十法界共具百法界,其中每一法界又各具五蘊、眾生、國土三種世間,百法界凡具三千世間。此三千世間,具足於我人當下之一念,謂之「一念三千」,可謂台宗哲學的主題詞。《摩訶止觀》卷一謂「介爾有心,即具三千」。《金剛錍》謂「洞見法界生、佛、依、正,一念具足,一塵不虧」。一念三千,意謂眾生一念心當體即真,具足宇宙全體——包括各個層次的生命主體及所依止的國土世界。一念所具的一切皆空、皆假、皆中故,互相融通無礙,重重無盡,這是法界本然之理,名理具三千。一念順十法界的因緣,變造、變現為十法界的種種世間,凡夫眾生念念隨迷染之因緣,變造出各自受用的有礙有苦的世間,諸佛念念隨順覺悟之因緣,變現並享用無礙自在、清凈極樂的世間,此名事造三千。日本天台宗更說一念事具三千。這種當下一念具足法界全體的見地,稱「性具」或「體具」。

台宗性具說的特出意趣,是「性惡」。明釋懷則《天台傳佛心印記》謂「今家性具之功,功在性惡」,說台宗山家派性具思想的要義是性惡。性惡,謂不僅善心、凈心是心性本具,即貪嗔痴等煩惱妄心、不善心,其根源也是心性本具的性惡——能生起惡、不善心的心理功能,正因為性中有此功能,眾生才能依染緣而起「修惡」(現行的、修道時必須對治的惡)。《大乘止觀》云:

真心雖復體具凈性,而復體具染性。(卷三)

一一諸佛,一一眾生,悉具染凈二性,法界法爾,未曾不有。(卷一)

煩惱是性具,故斷煩惱為「不斷斷」,法性本無可斷;修行是「不修修」,即性是修,別無可修。

體具的性惡,屬中性的潛能,與凡夫必定招感生死苦果的修惡價值當然不同,但其體性實際無異,皆本來即空、即假、即中,故曰「性修不二」。懷則《天台傳佛心印記》云:

達此一念修惡之心,即是三千妙境,修惡即性惡,是理具三千;而此修惡便是妙事三千。但觀理具,俱破俱立,俱是法界,自然攝得事用三千。三千皆實,相相宛然,事理本融,非頭數法,不屬所破,寧非所顯?故曰:諸佛不斷性惡,闡提不斷性善。

一念修惡煩惱,以即是唯一實相故,當下理具、事具全法界的一切,故無煩惱可斷,性惡不可斷故,諸佛亦不斷性惡(只斷修惡),而斷盡善根的極惡之人(一闡提)也不失其本具不可斷的性善(只斷修善)。這種性具說,從人性論角度看,可謂一種絕對心本體論的性善惡論,這種性善惡論的實質,是超善惡論。

與天台宗即凡夫一念妄心觀由佛果境界所顯示的真心相對,華嚴宗從《華嚴經》所描述的佛果境界顯示之一心妙用出發,觀眾生本具的真心—— 一真法界,說一真法界的性質有四個方面或層次,稱「四法界」。澄觀《華嚴經疏》云:

統唯一真法界,謂總該萬有,即是一心。然心融萬有,便成四種法界。

謂總攝萬有的一真法界即是一心,此一心具四種法界:一事法界,此心現為千差萬別的紛紜萬象,其中因緣、因果關係有條不紊;二理法界,心所現萬象普遍共具空、無生的體性,即真如理:三理事無礙法界,現象與體性為一心之二面,互相融通無礙,並非矛盾;四事事無礙法界,一一現象既然皆真如、真心現起,體性是一,亦皆同真如、真心,本寂本凈,真空妙有,隨心現相,相即相入,融通無礙。

事事無礙法界,尤為賢首宗心性論的圓極旨趣,其所蘊含的理,被歸納為「十玄門」或「十玄緣起」,據澄觀《大華嚴經略策》,十玄門為: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一心同時具足全宇宙十法界之一切。喻如大海一滴,含百川之味。

二廣狹自在無礙門,一一事物由皆一心為體故,遍於一切,名廣,廣不礙其自相,名狹。喻如徑尺之鏡,影現千里。

三一多兼容不同門,個別與一般兼容無礙,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一為多中一,多為一中多。喻如一室千燈,光光涉入。

四諸法相即自在門,全法界一切現象互相緣起,互相依存,互遍互入。喻如金與金色。

五秘密隱顯俱成門,事物之間此隱彼顯,相映相扶。喻如片月澄空,晦明相併。

六微細兼容安立門,大可入小,小可容大,須彌山可納於一粒微塵,一微塵可容大千世界。喻如琉璃瓶盛多芥子。

七因陀羅網境界門,一切事物重重互攝互入,就像天帝釋提桓因(因陀羅)寶冠上的如意珠網,其一一珠中映現一切珠。喻如兩鏡互照,傳耀相寫,遞出無窮。

八託事顯法生解門,一一事物,皆顯現真如理,皆在說法,反言之,真如理通過具體事物顯現。喻如立像豎臂,觸目皆道。

九十世隔法異成門,時間隨心轉變,一念與長劫融通無礙。喻如一夕之夢,翱翔百年。

十主伴圓容具德門,一切現象皆俱為主伴關係,此為主則余為伴。喻如北辰所居,眾星所拱。

十玄門說明:法界萬有,如空間、時間、一多、大小、隱顯、主伴等,皆緣起性空故,唯是一心故,同一真如故,本來具有能隨心轉變的重重無盡之妙用,法界中隨舉一法,乃至當下一念,皆本具這十門玄理,佛菩薩利用這心性本具的理,成無量無盡的利益眾生、莊嚴國土之妙用,《華嚴經》對這種妙用作了描述。由佛菩薩果地妙用顯示的十玄門妙理,揭示了眾生心性的究竟底蘊,指出了通過明見心性而實現絕對自由的輝煌前景。

選自《佛教心理學》上冊--第七章心之體性第二節大乘心性論之三台、賢二宗的心性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驛站 的精彩文章:

高僧開示:在家人,不要叫出家人給你倒茶、添飯
肉眼看不到的福報——獻給行善後感覺沒得到回報的人

TAG: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