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時間緊迫、材料短缺,大會堂建設者如何攻破層層難關?

時間緊迫、材料短缺,大會堂建設者如何攻破層層難關?

1958年8月,為了慶祝建國十周年,北京要在短短十個月的時間裡建成十大建築,這其中,萬人大會堂是當之無愧的重頭戲,拆遷,是萬人大會堂建設過程的首要工作。在這個北京城最核心的鬧市區,建設一座建築面積達17萬多平方米的大會堂,意味著需要拆掉大量民宅和商業街區,如此大規模的拆遷,能順利開展么?

皇城根下的民宅

正在群眾們積極配合,搬遷工作進行的熱火朝天時,有一個人開始犯愁了。他就是時任北京建築設計院副院長沈勃,他是當時大會堂工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按正常情況,從搬遷到安置,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而建設大會堂留給人們拆遷的時間只有一個多月。任務重、時間緊不說,臨時住房還嚴重不足,這麼多人和單位該如何安置呢?

沈勃

從大會堂破土動工開始,工地上就流傳一句口號「十八台鑽打擂台」。每天天剛亮,工地上迅速支起18台手搖鑽。工作人員一聲令下,擂台賽熱火朝天地開始了。就算天暗下來,工地上還是高高挑起一盞盞煤油燈,夜晚從不沉寂。工人們都在掙著搶著的做事,因為這關乎著第二天一大清早公布的比賽結果。

大會堂工地

這張宣傳畫上,一位工人舉起一捆鋼筋,看起來幹勁十足。後面,還有一面寫著「青年突擊隊」五個大字的紅旗。青年突擊隊,是當時的一個新組織,是在企業基層組織領導下,由青年自願報名參加的一種青年突擊性的勞動小組。

宣傳畫

由於每個工期都環環相扣,為了趕工期,他們吃住在工地上,並要求凡是規定項目完不了工的,24小時不休息也要趕製出來。當時有個笑話:「遠看要飯的,近看六建的」,說的就是他們。

工人

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役拉開了序幕,工人們以「某指揮部全體戰士」這樣莊嚴的身份,紛紛寫下「決心書」、「保證書」、向黨、向毛主席保證:一定完成任務。

工人宣誓

工程驗收時,工作人員激動地形容:「地面顏色就像碧綠的湖水,光潔得像鏡子一樣亮,讓人不敢下腳。」那時,前來檢查工作的各級領導都是脫鞋在上面走的,連陳毅元帥,都是二話沒說跟大家一樣提著鞋參觀。後來,在大會堂各廳室鋪了地毯以後,「不許穿帶釘的鞋入內」的規定仍然延續了許多年。

大會堂大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揭秘 的精彩文章:

中共最強五重身份間諜袁殊,在青幫中竟能和杜月笙平起平坐!
《共同綱領》部對新中國影響深遠的文件是如何誕生的?

TAG: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