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格頓研討2016(五)其它投資理念及策略探討3

格頓研討2016(五)其它投資理念及策略探討3

121、 地產,當消費品買,就只和你的消費能力有關係。當投資品,必須考慮久期和回報。所有投資產品都這樣,無一例外。(cccp 16-2-21)---房產我個人感覺目前只宜有家的價值(解決有無的問題)、作為一個所謂投資品也許相對於10倍PB或100PE的創業板股票;2007所謂的藍籌股票有所謂的穿越概念、如今的房產似乎也有穿越的概念,作為投資品所謂的「穿越」同樣都會破產(sosme)。

122、 rainman 如果有兩種投資方法,巴菲特和施洛斯,您的思路應該是前者。您的投資如何來避免風險,分散對嗎?巴在證券方面還是集中持股方法,巴的證券只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加上保守的安全邊際。這是他控制風險的策略。(mikeyao 16-2-22)---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單一企業或者行業持股絕對不超過30%,這樣就算一個行業完蛋比如銀行,那麼我也不怕(rainman)。---其實您的策略核心是低估加適度分散。成功關鍵在於您的判斷成功概率和對風險的管理水平。提問,若滿倉遇到1927年股災,您如何度過(mikeyao)?---一個字:熬,有錢繼續買,分散買(rainman)。---所以仍然有資產配置的必要,熬和繼續買的前提是現金流。如果估值向港股靠攏呢?如何應對?十年前的投資和現在一定有不同。接著,熬和再買,核心在現金流的再生。從這一點講,sosme老師的比例配置是合理的,滿倉或不妥。每個人生而不同,找到適合自己策略才是根本(mikeyao)。

123、 林園投資的核心就是確定性、永續。持有消費股,業績大起大落的可能性較小,長期持有,可以保證不虧。投資保持長久不虧是很難做到的。(遠望天空 16-2-22)---即便如此,仍需擇時建倉。分散持有消費股,滿倉策略。我們一起考慮一下,是否有我們未知的風險存在。比如市場的成熟或內外接軌,整體估值的下降(mikeyao)。

124、 中國建築只是格頓組合中普通的一員其實並無什麼特別之處,當初我們的建倉成本在3元以下,這個價格讓我們感覺有很好的風險-收益配比,其實就這麼簡單。我一再在群里強調大家探討個股一定要與價格(風險-收益關係)聯繫起來,否則單純的公司分析意義不大。對投資者而言100元的茅台與200元的茅台是大不一樣,雖然公司還是那個公司。(sosme 16-2-22)

125、 其實投資沒那麼複雜,投資收益最終還是由支付的價格決定的:支付的價格越低未來的回報越高,但等待極端低價格有踏空的風險,特別踏空幾年的大風險也是讓人難以承受的。在經歷幾輪股災之後,我不建議極端操作(空或滿)。特別是在市場具有明顯崩潰特徵時一定要強制性的讓自己留在場內。(sosme 16-2-22)---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崩潰市場為什麼不離場規避,擔心沒有資產份額了嗎?繼續修鍊去(華哥)。---sosme君說的太好了,崩潰不離場建立的是這個市場不會真正崩潰的基礎上的。如果碰到29年那樣的股災,只有完蛋。或者香港70年代的股災,股市跌掉90%,財富全都灰飛煙滅。很多企業都破產了(rainman)。---其實當所謂的崩潰已成共識,價格的崩潰也許早就提前甚至超額完成了,我強調過多次:市場是反映預期而不是事實的。我並不認為現在崩潰已成共識,「壯士斷腕」只是舉起了刀但還未落下--最痛的時刻也許還未到來,也許非空非滿才能避免患得患失吧(sosme)。

126、 「壯士斷腕」的過程是可以進行心理或精神分析的:在刀落下的過程中壯士也許早就崩潰麻痹了、當刀到碗斷的時候也許已感覺不到痛了。大家都曾談到1929大崩潰從380點到40點,我特別剛興趣的是50或40點的時候會有怎麼的買入者呢?雖然過了20年才恢復曾經的高點,但對那麼40點的買入者而言其實已經是近10倍的收益了。最不確定的是:刀落到什麼位置壯士會崩潰呢?其實只要刀敢於落下,壯士就不會斷腕;現在中國的問題就是不敢明確「落刀」--壯士也賭刀不敢落下。我一直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情節,中國經濟是否已到這個時刻? 或又有某某政策拖延到不確定期限的未來?(sosme 16-2-22)

127、 其實以價投的邏輯,真跌到40或50點(假設相當於A股的1000點吧,沒去算過),並沒有太好的方法來規避重大損失。因為在跌到低點以前肯定早就重倉了,即便按照倉位再平衡的辦法,剩餘的增持能力也很有限。這個時候,內生的現金流就很重要,比如原先買入時4%的股息率,也許已經變成了10%,可以以時間換空間。(自然之心 16-2-22)---其實大蕭條的周期比較長,長期的分紅派息再投+持續的債轉股,漫長的時間周期會讓這個過程極富價值(sosme)!

128、 要像s大說的,大的方向感還是最重要的。什麼區間應該提高倉位,只買不賣,什麼區間應該緩慢降低倉位。另外技術分析里一些東西也確實不是感覺,有理有據,我不是價值死忠。(飛泥翱空 16-2-24)---技術分析和價值分析,都是分析的工具,互相印證。在技術分析、價值分析的交集里,選擇買入和持有,增加勝的概率(流年)。

129、 你等更低的價格(但可能等不到)、我也等--等每年實實在在的分紅(基本確定能夠拿到的),「持股」與「待持股」的等待過程有鮮明的差別。我對所謂的「時機」沒有所謂的判斷力,跌殘跌久又有價值的個股在忍不住的時候就下手了--沒有那麼複雜的所謂流程。(sosme 16-2-26)---真正到了極度低估時候,我也不管是否再有跌,就會毫不猶豫出手(華哥)。---所謂的極度低估是個主觀判斷,何為「極度」?有時需要脫離主觀判斷(可能出錯),比如50+50或指數化,我感覺在蕭條中實證組合的股票配比不足,從一定程度而言只是恢復或維持組合平衡之舉(sosme)。---我能理解50+50或指數化對於追求長期穩定的收益的作用。積累的階段,我願意承擔更多點風險加快一點增值速度(華哥)。---「承擔更多點風險」與「加快一點增值速度」之間沒有必然聯繫,可能適得其反,當然作為策略選項也無可厚非(sosme)。

130、 對所謂的換股操作我歷來謹慎,每筆投入都是深思熟慮、都是著眼與長期持股。對老千我都可以在持股中觀察數年,很多變化出人意料,我會盡量控制所謂的操作頻率。(sosme 16-2-26)

131、 跌殘跌久又有價值的個股在忍不住的時候就下手了,這本身就包含估值與擇時呀。擇時:跌久、忍不住的時候,估值:跌殘、有價值。(BBS 16-2-26)---這個過程沒有明顯的所謂流程指引,有很多經驗或運氣的因數,比如前期抄底的華電福新就在買入價基礎上最多跌了20%以上。抄底可能會出現的所有意外都要提前預估,還要適度保留攤低成本的能力(sosme)。

132、 巴菲特的很多所謂的經典投資在介入後都曾深度「套牢」,投資真是不容易,這個過程有玄與運氣的成分。選對牛股、而且還能抄到底、而且重倉--能夠三合一這幾乎比中彩的概率還低,我們不求最好只求能夠盡量接近最好--這其實也是不容易的。也許我只能退其次:盡量選好股(這個可以通過基本面分析)、盡量在底部開始配置、配置比例不太小。做到這三點也許就可以滿足了吧。現在通常說的所謂「好股好價」是不完整的,也許「好股好價好量(配比)」更能闡明投資的實質。(sosme 16-2-26)

133、 我對好股的定義比較寬泛,低估大小藍籌、在低估基礎上有內生變異、內生成長的公司都在池裡被長期觀察中。(sosme 16-2-26)

134、 賺了錢就投資到房產、股票等,這也是一種資產配置風險分散。單一持股的風險是有的,總有一個坑在前面等你。除非運氣非常好,或者企業的確夠大夠完善,時間長了就會遇到鬼。給你帶來麻煩的,不是未知,而是你確信的事情並非如你想的那樣。這句話很貴。(forget 16-2-27)

135、 安全的賺錢和快速的賺錢,是兩回事,思維方式、角度都不一樣的。為賺更多的錢,而且做激進的配置,效果一般比較差。為穩當的賺錢,而做安全的配置,效果長期看反而好。很多錢是意外驚喜,哪有那麼多事前預判。防止預判錯誤比防止預判正確要重要的多,更好的方式是不預判。(cccp 16-3-2)

136、 任何一種投資/投機方法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需要客觀面對。而且巴菲特也好,格老也好,都可以借鑒,不能生搬硬套。究竟中國的國情不一樣。(東方 16-3-2)

137、 擇時擇股,要同時考慮。一維角度,已經不夠應付市場。所謂的優質資產,也是有概率性的。也就是說擇股是有概率性的,擇時也是有概率性的,要從擇時擇股二個角度去考慮投資股票。(賀蘭山雪 16-3-5)---對我來說,擇時比擇股重要。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擇時能夠最大可能的保護資產因系統性下跌導致的損失;二是系統性下的擇時,同時包含了對應標的估值相應低估,不至於以過高的價格買入(優秀)資產(老九)。

138、 投資不光是看收益率 ,更要看承擔了多少風險,不同風險水平下的收益率不可直接比較。說簡單一些,躺著賺的一百塊錢,和冒生命危險賺的一百塊是不一樣的。投資看收益,有些不入流。更多的應該看資金回撤,永久性損失有多少。(賀蘭山雪 16-3-5)

139、 之所以選擇爆發性強的標的,主因也大致兩個:一是每一次系統性的波動是由不同行業的標的起主導作用,如果因過於保守而選擇了穩健品類,其收益率極可能會被大幅拉低;二是所謂系統性機會來臨,一定是吹泡沫的過程,不具備深度低估的品類也是不可能給出超額的收益。因此,對我來說,儘可能的選擇具備三擊的品類。(老九16-3-5)

140、 在熊市中其實虧損是可控的(在心態與策略上的熊市預期),在一輪瘋狂牛市之後就普遍而言反而放大投資者的虧損。比如假設「2000-2500」與「2000-5000-2500」雖然起點與終點一樣,但結局怎麼都會不一樣……(sosme 16-3-5)---人性的問題。和價值無關,但和價值觀有關(cccp)。

141、 管理當局最近有個說法「吸引資金入場」,我認為「一個跌出深度價值的市場」比「一輪所謂人造牛市更能夠吸引長期戰略性資金」,不知我們的管理當局能否轉變一下思路。(sosme 16-3-5)---但我們這裡,政府介入經濟各方面太深了,他已經無法置身事外。比如有個國有上市公司資不抵債,按市場化就破產清算就行了。但我們能做到嗎?政府介入的太深了,之前太多利益糾結。不是那麼容易站在岸邊看潮漲落(cccp)。

142、 做投資只要能「樂在其中」、「偶有感悟」、「內在自發的投入」就是成功的,順便再積累些財富算是額外收穫。(sosme 16-3-5)

143、 每個人處的位置不同吧,已經財務自由的人沒必要上杠杠,富一次足矣,但對於還在拼搏階段的人來說,杠杠還是有意義的。(自然之心 16-3-9)---能玩槍肯定比用刀砍好。槓桿沒錯,錯在人。越低層,其實越玩不好槓桿,心太急。企業都在用槓桿的(cccp)。

144、 其實杠杠有時候是很好的工具,比如去年融資打新(有的券商有專門股票抵押融資打新的產品,資金封閉,只能打新,不平倉),去年為我的賬戶貢獻了10%的收益,我覺得還是非常好的。(自然之心 16-3-9)---我雖然也算半個槓桿受益的,不過確實很少看到股市裡能把握好這個魔鬼的人。槓桿只是改變了一個群體的利潤分布,把本來10個人每人賺10%的遊戲變成1個人爆賺其他人虧損的遊戲。群體本身的增長沒變化,這時候會極度放大能力和運氣的效果,本來中游能賺錢的人,上槓桿後會虧(飛泥翱空)。

145、 關於槓桿,分享一下馬克斯的看法:槓桿本身既不好,也不壞。適量且運用在正確資產上,會很好。如果大量用於給定的標的資產上,則糟糕透了。槓桿本身不增加價值,它只是放大或好或壞的結果。所以槓桿不應該當作「銀彈」或神奇的解決方案。它是一個可以明智地或不明智使用地工具。(黑夜明眸 16-3-9)

146、 格雷厄姆式絕對的分散其實需要相當高的公司研究能力。安全邊際有兩點:品質價值。(遠山 16-3-22)---格雷厄姆貌似對品質不看中,看中企業清算能力。格雷厄姆:好價格第一、好公司第二,巴菲特倒過來(markone)。---老巴的方式容易被誤用,格老的方法更加側重定量(自然之心)。

147、 股市不是賭博。認為股市是賭博的,看中的一定不是價值,對你來說只是賭場。賭博是負和的,股市投資是正和的,這是股市的最大優勢,不能混為一談。(markone 16-3-24)

148、 我個人不太喜歡所謂「財務自由」的說法,財務自由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自然的結果(可能有也可能沒有),踏實做事、順其自然就好。集中持股的成功者很多,但也有強烈的選擇性偏差,失敗者更多--而且失敗者之中能力超級者也不少,我們需要全面分析而不是偏執一方。(sosme 16-3-24)

149、 實話說,個人在研究公司,研究行業這塊幾乎是空白,不懂。但也有個困惑,對於長期的收益來說,到底這些個股及行業的深度研究對收益的提高有多大的提升,換句話說,是不是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為了研究而研究?對提升長期收益效率有多高?普遍意義上來說的,可能在這方面市場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太多的人在裡面競爭? 靠研究公司行業勝出的概率有多大?(工作中 16-3-24)---你的觀察非常敏銳,現在的所謂研究基本都是「為了研究而研究」,「研究」與「投資收益」之間沒有直接聯繫,只要解決了資產配置問題就比所謂的個股研究對投資收益的影響更大。但研究也有價值的,主要體現在:1、對盲點的研究也許會提供超額回報,這也是我對港股中的死股比較感興趣的原因--研究的人稀少;2、對估值形成初步判斷,在一定價位敢於持有甚至增持;3、研究的某些成果會給自己的投資操作提供心理支撐作用;4、具有強大的分析、透視能力,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競爭優勢。這個難度很大,你怎麼能保持你就是最聰明的那個人呢?5、「持續分析」可能會具有某些優勢,比如你跟蹤與研究數年的公司可能會比其他人更有感覺,我對此有認同;6、其實研究與分析的最大意義還是在於給我們的資產配置提供參照(sosme)。

150、 拓展投資視野我覺得比分析公司和行業更難,因為分析方法有路可循,視野沒人指路交流一下太難了。比如我還買了債券的網上課程,還是感覺深不下去,更不要說期指啥的了。這還只是二級市場的一小類產品。(James 16-3-24)---投資視野確實是個有意思的話題,比如:1、你關注的股票是不是太少?2、債券關注了多少,信用債與可轉債的投資機會在那裡?何時出現的幾率比較高?3、股債如何搭配?股票組合如何構築?債券組合如何構築?4、分級基金了解多少?股指期貨了解多少?有沒有實踐的願望?5、……這些東西除了持續的理論學習,更需要多年的投資實踐,其實從這個角度而言:投資並不容易(sosme)。

151、 萬事都有個認識的過程,股票也是新舊更替,一個是知識的局限,有些你很難深入的研究下去。(邢生 16-3-24)---其實如果你天天沉浸於這個工作,那麼工作量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大,研究是具有累積性的:多年前的研究在多年後仍然是有效的或可用的(sosme)。

152、 需要適度分配自己的時間與精力,視野擴張還是需要一個「度」並與自己的認知水平相當,否則容易一頭霧水。斯洛斯就專註股票也做的很好,但在股票這個領域的視野拓展就是全方位的,從持股數量就可以看出。拓展投資視野需要點或面的有效結合。卡拉曼專註優先順序債券也做的很成功,研究廣度與深度是相關作用的關係,用套話說就是需要「統籌安排」。(sosme 16-3-24)

153、 「面的廣度」與「點的深度」那個更重要呢?這又是一個無解的話題。個人感覺還是中庸策略:要先有基本的面度(比如至少股債搭配)、然後在此基礎上盡量挖深度。其實不管是「廣度」還是「深度」--「適度」才是最重要的。但為何適度呢?--這還是個無解的話題。(sosme 16-3-24)

154、 香港分紅每次30元手續費,對小額投資而言有時也是沉重的負擔。(sosme 16-3-29)---如果立足於長期持股,以股代息是可以考慮的,如果只打算持有1-2年的話,以股代息會產生碎股,麻煩不說,而且需要單獨找券商賣出,會產生額外的費用(化張)。---所以買入港股,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公司分析暫時先不談,很多操作層面的和以往熟悉的國內券商還是有多不同,只能是接觸到了慢慢學習才行。總的體會是香港那邊有便宜貨,但是港交所搞的交收結算等程序有點坑,基本是雁過拔毛,干一件事收一次錢,像我賬戶裡面每天還扣0.01元的組合費(旺旺)。---前幾天談論過「拓展投資視野」的話題,其實這是個很現實也很簡單的話題,建議群友把從對「A股的單純關注」至少拓展到「A股+港股關注」(sosme)。

155、 其實如果是充分的競爭市場,所謂的債轉股是中性的,關鍵是「對價」與「意願」是否是市場化的決策。目前的所謂債轉股讓殭屍企業僵而不死(如何去產能?)、銀行的隱形壞賬隱而不爆,真的是皆大歡喜嗎?強勢政府是否能夠過濾或減輕「市場經濟的殘酷」? 這是個讓人思考的問題, 長痛與短痛、大痛與小痛,如何取捨平衡呢?(sosme 16-4-11)

156、 以前崇拜巴菲特,現在知道格雷厄姆才是真正的大師。因為他開證券分析之先河,因為他對資產的分析橫跨股債等投資領域。並且他的方法適合普通投資者,而巴菲特非常人,所以他的方法對許多人而言並不適用。(道法自然16-4-14)

157、 市場是長期有效的,別以為能佔市場便宜。用貨幣基金舉例就很好說,這個債券時間、價格、流動性都高度確定,你看看1年有幾次失效過。(cccp 16-4-14)---其實買入或不買入未來都是不確定的,在買入前後投資者感覺與認為很多東西可以確定,這就是所謂「屁股-腦袋」說的根源吧(sosme)。

158、 其實能夠提供多年年化10%以上回報的就算不錯了,實體經營企業多年凈資產收益率10%以上的本來也是少數。很多小資金時機合適的時候確實很容易高收益,但這個不是常態。大多數人沒有記錄自己每次操作的習慣,容易高估自己的收益率,因為總記得自己在其中一段時間收益很高,而回撤的時候選擇失憶。(化張 16-4-17)

159、 大牛股往往會讓「參與者」置身其中而成為故事的一部分,這種情節的影響深遠而根深蒂固,適度跳出來是必要的。回顧投資的本質(風險-收益)才是最重要的,二級市場太過詭異往往讓美好的期望落空…。(sosme 16-4-18)

160、 我還曾找到過粵照明、雨潤甚至虧光本金的老千旭光,你怎麼能說我有超強的選股能力呢?選擇性的判斷是不適當的。港股幾年的實證給我很多感慨:你做出過很多錯誤的決定、但依然能獲取適度回報--承擔有限風險獲取持續利潤,從這個角度而言港股實證比選擇性的單股萬科更有啟發意義。分析某某個股是沒有意義的,只有把其「置於組合中」並參考「介入價格」及「配置比例」才有意義。(sosme 16-4-18)

161、 老段的思路和老巴的更像些,強調看得懂的生意模式、恪守能力圈,標準很苛刻,核心是對企業的洞察力。國內茅台03也是這個思路,屬於少數具備超強洞察力人的投資理念,感覺易學難精。(歡樂的葡萄 16-4-19)

162、 選擇投資的關鍵,不是看所謂的低估高估。而是看價格中包含的風險,你是否值得參與。報表只是一方面,公司還有看錯投資方向虧損或行業過剩淘汰。這二年產能過剩的企業都很慘,但裡面是否有機會,才是值得思考和觀察。(cccp 16-4-20)---我的理解,C大說的是風險收益的匹配關係,最好是下有底上空間很大。但每個人能看到的風險收益是不一樣的。從標的選擇上看,S大和C大對業績好的標的都會保持謹慎的態度,因為不大有雙擊的機會,還有不小雙殺的可能。而目前業績不太好的標的,最多也是單殺,但有可能雙擊(自然之心)。

163、 在某個時間集中探討某個公司的方式是很好的,但建議:最好有某篇相關主題的文章(原創或轉帖都行),大家先要有些基礎了解,否則最終難免自說自話不得要領。建議--公司研究其實具有延伸性:至少會涉及到行業因素及可對比的一些公司,我個人感受有時研究一家公司會牽出一批公司,很有趣的。(sosme 16-5-5)

164、 其實有些問題發散性思考一下挺有意思的:1、目前所謂抄底港股的觀點有一定普遍性,如果有太多人抄到所謂的底部--這似乎不太符合常識;2、底部的20%-30%的跌幅--其殺傷力也是非常強大的,底部持續殺跌從重倉殺到輕倉(做錯方向)--這也是面臨清盤線的基金經常面臨的困境;3、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都有,概率分布的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也許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坦然面對未來的任何變化。(sosme 16-5-6)

165、 股息率並不是最重要的。股息率是動態變化的,估值低股息率就高,估值更低,股息率更高。(BBS 16-5-10)

166、 存在嚴重治理問題,比如大規模利益輸送的,再低價再好前景,最好不買。芒格認為,狗屎和葡萄乾混在一塊,還是狗屎。(芒本小富 16-5-10)---芒老的這個觀點我知道,但芒老的話不是真理,我們可以有自己的分析方式與決策思路,這也是拓展投資視野的一種方式吧(sosme)。

167、 我覺的投資就是投人,有嚴重品德問題的人,最好不投。當然,人無完人。港股做假退市的不少。(芒本小富 16-5-10)---公司與人都是可以變化的,大的機會都在「變化之中」,但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你期待的變化可能永遠都沒有到來),但風險-收益的分析方法對這類公司也是適用的(sosme)。

168、 其實股市下一秒或下一月的漲跌無人可以判斷,我們只能按照常識來買入覺得回報最大的標的。另外針對整體市場的PB指標,我覺得意義非常大,PB代表凈資產,中國發展正常,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每年會增加,成熟國家6%每年,像中國這樣的6-8%是沒問題的。所以我認為長期來看全市場股價隨著PB增長是常識,所以PB目前是我選股和選擇市場的主要指標。這裡長期是指10-20年,而非1-2年。當然以目前港股的股指 2-3年兌現一倍收益可是有可能的。(markone 16-5-13)

169、 段永平的收益率大幅超越巴爺? 段就沒有失敗的投資嗎?不要只算成功投資要算總體。其實要評價段的投資能力,需要掌握他的所有投資才能做出評價,否則會進入「選擇性的陷阱」。(sosme 16-5-14)---各有方法,不必厚此薄比。看他的博客貌似超高,沒有太確切的數據。動態平衡更加穩健,更能容錯,可以保證長期勝出。投資是長跑(卡哇依)。

170、 股票投資,更多的是看投資者的毅力耐心、哲學,大道至簡。投資,自認為是價值,成長,時間三個因素為自變數的函數。(賀蘭山雪 16-5-14)

171、 牛股模式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對那些渴望財務自由的人來說具有很大的誘惑性,因為這個不確定才可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實現財務上的自由。大部分人在年輕的時候很難接受要到40-50歲才慢慢開花結果的命運。(化張 16-5-14)

172、 其實很多東西都是群里探討的集體智慧,但我一個可能比較震撼的觀點是談到投資的本質:風險-收益的匹配關係,否定了格蘭姆與巴菲特的一些說法:比如認為企業或公司是投資的本質。這個誤導性很大,中巴陷入迷思需要自拔,所謂大師或領袖的某些觀點對我們束縛太扭曲了。(sosme 16-5-16)---兄的看法我能理解。但我也有我的一些意見,可能不容易接受。比如,我覺得,對於「怎樣看待公司和市場」這個問題,首先可能要承認,在海量信息當中和有限的認知能力下,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不可知的。對於這類問題,不一定有一個「正確」的看法。而是說,裝備有不同的「思維」的人,用相應的方法去面對市場,從而獲取屬於他的收益。有的人,比如通常的小企業主,他確實是商業思維,沒必要否認,他也許根本不知道二級市場是什麼東西。那麼,對於這樣一個人,他不太可能去用概率論,或者物理學,或者什麼選股配置平衡的概念去面對市場。他如果足夠聰明,可能就一句話,不懂我就不投。我隔壁朋友開的飯店上市了,我全倉進。就這麼簡單,我覺得不應該否認這種思維(eastweirdo)。

173、 安全空間是投資本質這個觀點還可以接受,但這個安全空間一定要是保守謹慎下的安全空間;公司或企業是投資的本質這個說法其實沒有道理,投資不是研究價值,而是研究價值-價格的背離關係,公司與企業研究僅能解決價值問題,怎麼能成為投資的本質呢????(sosme 16-5-16)---我是較早就接受了格老的25/75原則,也一直那麼做。偶也很早套利,一直保持流動性。我是最近才接受了投資就是買公司的看法,大概最近1~2年吧。較早前其實我不太理解S兄為何不參與債券和套利等活動,25/75格老不是寫得清清楚楚嘛....不過從閩發起就從S兄這裡偷師,尤其是謹慎態度,感覺非常受益。講回來企業和投資的問題,首先偶還是想要界定一下:太多不可知,我們說任何思維方式時,一定要注意邊界,把自己局限於邊界裡面。比如說,我說投資於企業,那麼請注意,我已經排除了老千股,所有的收益低於通脹的企業,所有的老闆人品存疑的企業,所有的可能最終無法返還現金流的企業...諸如此類,如果我投資錯了,那是我搞錯了,而不是這個思路的問題(eastweirdo)。

174、 投資和賭博能分得清嗎?其實真分不清。但有些三觀是需要正的,那就是賭場永遠是個負反饋系統,而投資公司或企業是正反饋系統。從正能量和社會發展來說,投資公司和企業是正道。這也是為什麼投資的最後還是要落實到公司和企業上。但對投資者而言,僅僅投資公司或企業的經營發展,不是投資的核心問題。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是企業家的事情,投資者關心的是安全和收益。(cccp 16-5-16)

175、 研究解決價值問題,這一觀點對我來說,如沐春風。其實DCF方法的計算過程,是個對企業,對市場的認知過程。(賀蘭山雪 16-5-16)---研究解決價值問題僅是理論表述--研究是希望能夠解決價值問題。但無法確認能否完成這個任務,畢竟價值判斷是主觀的(sosme)。

176、 我記得多年前還曾與人爭論「打新」是不是價值投資,打新不研究企業怎麼能是價值投資呢? 其實從風險-收益的角度而言打新是最純正的價值投資。(sosme 16-5-16)

177、 其實歸零就沒有價值了嗎?9+1策略最開始就是檢驗歸零策略的,10%的概率賺100倍我願意被經常歸零。(sosme 16-5-16)---兄說的歸零,不是一個資產包的歸零,而是資產包中的一個歸零,這個資產(包)本身是不可能歸零的。這是你去做這個策略的理由(eastweirdo)。---那當然,很多結論都是有前提或局限的,這是大家在分析問題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sosme)。---但即使如此,S兄,我還是想多嘴給個建議:即使是9+1,也要避免歸零標的。為什麼?因為如果你不顧忌這個東西,那麼0.1的概率,10個標的不過變為0.1的10次方而已。如果真的運氣不好,怪概率是沒有用的,對不對?更麻煩的是,0.1的3次方可能已經足以讓專業投資人出局了。想想看,假設3年100%換手率,30年就1000%換手。那麼100個這樣的人裡面,就有一個被三振出局(eastweirdo)。---是的,我也反思很久,不要放縱歸零,每個投資都要深思熟慮、精耕細作,謝謝你的建議(sosme)!

178、 決定收益的不僅是價格,還有配置比例;所以所謂的「個股分析與投資」只有將其放在組合中評估才有意義。一個組合有100隻股票,出現一隻大牛,能證明選股能力很強嗎?--其實恰恰相反:說明選股能力糟糕,否則怎麼解釋為什麼會選出另外99隻表現一般的股票呢?所以建議大家看文章做評估需要注意兩點:長期分析(牛熊輪迴)、整體分析(不是選擇性分析)。(sosme 16-5-19)

179、 先講安全,再說收益。沒有安全基礎的收益,空中摟閣,一夜消失。2015年太多幾倍收益的,今天看,能還在手的有幾個。(cccp 16-5-19)

180、 時間是試金石,一個策略多久才能檢驗出來,真不好說啊。(oncego 16-5-19)---本群的興趣在策略,我覺得策略比選股靠譜(雨農)。---策略正確不會犯戰略性錯誤,在這個基礎上選股也是很重要的(sos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最美詩經——綠衣
順產鎮痛知多少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