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最匪夷所思的炸彈:殺傷半徑一公里 只傷人體不傷武器

最匪夷所思的炸彈:殺傷半徑一公里 只傷人體不傷武器

核武器,是人類戰爭的終極力量,是世界大國競技場的入場券,五常人人都有核彈,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如此之多年裡,並沒有人敢在任何一場戰爭中使用核武器。

核武器分為戰略核武器和戰術核武器,但是核武器自誕生之日其,就帶有其強大的震懾性,例如廣島長崎原子彈,這兩枚原子彈的強大震懾力,迫使日本提前投降。作為一種戰略武器,他瞄準的不是軍隊和戰艦,而是敵國的城市——是普通公民。

而核武器又具有其捆綁性、報復性。若是擁核國家對無核國家使用了核武器,並不代表你不會被還擊——大多數國家都有其核保護傘,例如西歐受美英法的核保護,東歐受前蘇聯的核保護。而其報復性則指的是,如果檢測到敵國的大量核導彈來襲,在缺乏攔截措施的冷戰時代,被襲擊國家的選擇是將自己的所有核武器傾瀉到對方的頭上,拉著敵國甚至是全人類一起下地獄。

如此一來,使用核武器的危險性就大大的提升了,但前蘇聯卻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核武打擊升級理論。這一理論是對應歐洲戰場的。眾所周知的是,冷戰時期,北約和華約在歐洲地區囤積了數量極其龐大的常規武力,一旦冷戰變熱戰,歐洲戰場將會是影響世界的核心戰場,而蘇聯顯然希望在歐洲使用其龐大的核武庫來突破僵局。

所謂的核武打擊升級理論是指的,在開戰初期,雙方都是用常規武器,但若有一方先使用了生化武器,那麼對方也可以使用,如果一方使用了戰術核武器,那麼另一方也可以使用。而其言下之意就是,使用戰術核武器並不會招來對普通國民的毀滅式戰略核打擊。

而戰術核武器,打擊的目標就是敵人的軍隊,一般來說,戰術核武器當量小於一萬噸,可以有效摧毀對方的旅師級單位。

最初的核武器通常都是縮小化的原子彈頭,其特點是帶有較高的輻射,威力也不十分大。例如下圖的美國M388無後坐力核火箭筒,只能覆蓋150米半徑,主要目的是阻遏蘇聯武裝力量通過其核戰鬥部所造成的核輻射區。

但蘇聯不同,他們需要的是一種威力大,能摧毀敵人防線,殺死要塞和裝甲車輛里的敵人,並不會殘留嚴重輻射,地面部隊可以快速通過核爆區的一種戰術核武器——美國人也在探索這種東西,大家都在摸索他,希望獲得這種威力無窮的武器。

於是,中子彈應運而生了。

理論上,應該是美國人先研發出了這種武器,中子彈是一種小型氫彈,其特點是,擁有非常強的早期輻射,而地面的沾染性長期輻射大大衰減了。

中子彈的當量一般小於五萬噸,殺傷半徑通常在一公里左右,可以釋放齣劇烈的中子流和電磁輻射殺傷作戰人員——即使躲在車輛內部或建築內部也無法倖免。而其爆炸威力卻相對較小,衝擊波和光熱不會嚴重的摧毀城市和裝甲車輛、軍用物資。

最重要的是,中子彈爆炸之後24小時,地面部隊就可以快速通過核輻射沾染區。因此,中子彈甚至不被認為是一種核武器,或者是被認為是一種乾淨的核武器。因此被劃分至戰術核武器範疇——雖然理論上這是一種氫彈。

作為戰術核武器,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在進攻時,使用後裝甲部隊即可推進,是對於攻堅時摧毀敵要塞和大量常規武力的有效方式。而在防守時,由於其長期輻射大大降低,甚至也敢於在本國土地上放心大膽的使用。(利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23軍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中國核力量只能排全球第三:究竟比美俄差在哪?
中國第一款國產大狙:質量非常好 但精度就是比不上蘇聯原版

TAG:123軍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