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給自己30歲之前的一些碎碎念

寫給自己30歲之前的一些碎碎念

爐灶上燉著我的蘿蔔牛腩煲。剛放了蘿蔔,寫下標題後湯又一次溢了出來,匆匆忙忙去廚房救火。

做飯兩年,依舊這麼隨便。

出差半個月沒有回到家裡,想想要好好給自己做頓飯。最關鍵的是哪怕一個人吃飯也要有儀式感,所以擺盤就很重要。所謂「禮輕情意重」,中間可能漏了「包裝好」三個字。

去年的生日這天回憶了過去,記錄下了這兩年我做的最關鍵的幾個決定——《這個年紀,每一個選擇都是對的》。那麼今年生日前夜,想好好總結這一年我改變最大的幾個方面:

#1 活在當下

我今年說過最mean的一句話,大概就是女朋友苦惱說讀完B School要不要先去做諮詢忍兩年賺些錢,再出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說,你怎麼知道自己能夠活到兩年後啊?

雖然不太禮貌,但真實反映了我這一年秉承的理念,既然意外可能比明天來得更快,不如今宵有酒今宵先醉。

我開始很少plan一年以後的計劃,不會為未來未知的事情杞人憂天;我這一年確實也沒存下什麼錢,每個月的收入都花在了機票酒店和每天吃飯上面;猶豫的東西一定不買,但真的喜歡的東西一定會當即買下,因為後面也許再遇不到;想去的國家,想體驗的事情,都一定把最想做的先做完,就像一碗草莓,我一定先吃最好看的那顆,生怕吃著吃著媽媽說,妹妹來了,你把草莓給妹妹吃吧。

這確實讓我每天都過得還蠻開心的。但其實這也把自己往越來越自我,優先考慮自己的方向去推。身上肩負和被賦予的責任,好像排在個人意願後面?所以這是一個又好又壞的轉變。

#2 Giver

但我覺得自我和自私不一樣。我的開心的原因是自己大部分時候能夠掌控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但並不要損害別人的利益。在美國的時候朋友說,人有三種,taker,matcher,giver,她說我和托先生都是完全的giver,從我們帶朋友出行中就能看出來。

這一年從甲方到乙方,從賣產品到賣服務,我反而覺得自己更加giver了一些,7*24小時都在手機上,有朋友諮詢必先回復;帶團的時候一切都是客人的需求優先,錢我先墊,手續一切從簡,先把問題解決了,其它的事情回頭再算;場地不熟的時候壓縮自己的時間先去摸清楚每個環節,直到晚上六點才吃上一天第二頓飯,坐在座位上看著食物放空;不願意掙朋友的錢不把自己的時間當時間,「幫忙」給攻略「幫忙」做行程,即使人家只是拿你行程做個參考去自由行,或者做了半天的方案沒有成行,也期待著現在免費諮詢將來總是有變現的機會。

朋友滿不滿意不知道,倒是很多人經常表達不滿意。所以有一段時間特別迷茫,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辛辛苦苦花了很多時間做行程跟當地合作夥伴溝通,家人覺得你這工作又不賺錢還要把時間全花在工作上;團友覺得你的團好貴啊你一定掙了很多錢;同事覺得你為了自己玩又花大家的時間幫忙又不給公司帶來收入;而朋友圈的人覺得你天天出去玩究竟有在認真工作嗎真是好浪呀。

所以我明明累得要死要活,為什麼大家都不認可呢?

但特么付出就很開心啊,傻逼Giver。

#3 創業

其實創業者精神,除了情懷和財富的激勵之外,還有一種可持續驅動力叫自我價值的體現。

有一篇寫外企人何去何從的文章里寫到:「不要把平台的資源當做是你自己的資源。」這句話差不多就是支持我這一年以來走下去的最根本的原因。

說白了,就是我就想看看自己個人到底能對一攤生意帶來多大的改變。

我記得剛回國重新看工作的時候聊過一個獵頭,獵頭問我:品牌方很重視投入產出,你覺得應該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去獲得最大的收益?

我當時非常狂妄地回復了一句:這是小品牌沒錢才會問出來的問題吧?

我當時確實是這麼想的,在Top快消最有預算的品牌工作,見多了好的壞的campaign,哪個最終不能用錢砸出好看的成績?

然而這一年,從大公司到小公司,從外企到民企,落差是無限大的。不管是你手握的資源和預算,還是你學習和成長的方式和途徑,一開始都讓我覺得恐慌:沒有錢怎麼做生意?原來每天都有洋氣的agency和品牌找你合作普及最前沿的技術,現在你要主動敲門去介紹自己。那做個幾年之後,我就是被市場淘汰的市場人嗎?

但是我之所以離開,不就是因為我也不能證明哪些方式真的對生意有用嗎?原來賣出一包洗衣粉,可能是insight抓得准,廣告打的好,包裝改的好,宣稱做到位,銷售鋪得廣,促銷員能聊,贈品吸引人,價格很勁爆……那麼這一年,我是可以充分地控制變數來試驗了。

於是沉下心來把同一個故事講了一年,摒棄掉80%市場營銷中花里胡哨的那些手段,我發現靠最基本的營銷方式,其實就可以是有用的。每天活在小確幸里,一封EDM的CTR表現好,我都是滿足的。

在我們的講堂上第一次作為授課老師分享自己對於市場營銷的總結,越寫越多靈感乍現,才發現這些年潛移默化的積累竟然講起來都是一套一套的。所以當老闆同事告訴我說,我覺得這一年你把品牌做得很好的時候,彷彿是給這麼多年的培訓交出了一份答卷——

為什麼做marketing一定要花錢啊。

而除了自己的份內事被賦予足夠的試錯空間,更為感激的是自己被允許開發產品、接觸客人、做與行業更相關的這些事情,公司18年的經驗教訓提醒了我少走很多彎路,同時也更加理智和現實地看待這個行業,和創業這件事情。

原來經歷過的每個老闆在給我打分的時候,Bias for action這項永遠都是最高分,而這一年的經歷,讓我看到了真正的創業者從想法到落實可以迅速到怎樣的地步。

風險,去冒就好了啊;客戶,去爭取就好了啊。不要總想著我要什麼樣的資源去做什麼樣的事,你把事情做起來了,資源自然就來了。

#4 陪伴

壓力越大越發現自己其實是個需要陪伴的人。

如果忙到晚上十點,有些人可能就想回家倒頭睡覺,而我要是不找人聊個天說個話,大概會抑鬱。

我想我喜歡賴在北京的理由之一就是北京總有各行各業願意在晚上喝酒聊天的朋友,這種接地氣的談話必然不能在Lounge,而是應該在火鍋店、串店、與小龍蝦一起進行深度探討的。

說到底大家都三十了,錢誰比誰少啊,最珍貴的不是生日的時候我送你一份禮物,而是願意在你身上投資時間。

所以謝謝這一年肯陪我玩的你們。不管是在上海還是北京,我們都再多聚聚好嗎?我也會繼續努力把自己變成一個既有用,又有趣的朋友。

...

所以這一年我還是挺高興的。

年齡從來不算什麼,反正工作中的朋友覺得我不是89年的,生活中的朋友也覺得我不是89年的,大概這是對現在的我最大的認可吧。

與你共勉。

2018年2月6日,於上海。

謝謝你聽我碎碎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ki的碎碎念 的精彩文章:

TAG:Aki的碎碎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