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緬甸與清朝數次兵戎相向,因何緣故又最終向清朝稱臣納貢?

緬甸與清朝數次兵戎相向,因何緣故又最終向清朝稱臣納貢?

原標題:緬甸與清朝數次兵戎相向,因何緣故又最終向清朝稱臣納貢?


作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18世紀後半葉,正值中國「康乾盛世」的尾聲,大清王朝與緬甸貢榜王朝在雙方邊境展開了一場近十年的邊境戰爭,其引發的外交風波與連鎖反應前後持續了二十餘年。這場雙方均號稱自己勝利卻均對戰果不滿意的戰爭,究竟是怎麼回事?



緬甸戰船


緬甸貢榜王朝創立後開始開拓疆土,在雲南邊境降服了許多土司,不斷派兵襲擾,蠶食清朝領土。此時大清王朝用兵新疆無暇難顧,但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新疆局勢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乾隆帝對西南邊境事件不願再繼續綏靖,開始在邊境準備軍事行動。第一次清緬戰爭初期緬軍總是掠奪一番後全身而退,清軍追擊也收穫甚少,甚至有一路清軍遭到埋伏死傷數百,乾隆大怒將謊報邀功的雲貴總督劉藻降職,不久劉藻自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乾隆帝更換自己賞識的陝甘總督楊應琚接任雲貴總督,清軍臣緬軍撤退之際主動出兵,佔領了緬屬整欠和孟艮兩土司管轄地區,留下800清軍駐守。乾隆帝希望邊境問題迅速了解,恰逢此時緬甸貢榜王朝與暹羅的戰爭陷入膠著,清軍主動出擊,開始了第二次清緬戰爭。緬甸國內留守部隊和各地土司部隊奮起迎戰,結果將戰線推進清朝疆域,清軍不得不調各地綠營兵助陣。緬軍裝備了一些從英法印度公司購買的燧火槍,給清軍造成了不小傷亡,緬屬孟艮土司已經分別奪回孟艮、整欠等地,並進犯內地孟連地帶。但緬軍主力遠在暹羅,自知不能持久迎戰,於是堅壁避戰。楊應琚常常依照前線謊報軍情向乾隆報告,乾隆雖不在前線,但也是有不少軍事經驗的皇帝,他按照地圖參看奏章,認為戰事多在清朝域內,上報擊殺緬軍上萬,不合常理。於是將楊應琚等幾位主要官員召回京城處死。不久,緬軍主力攻陷暹羅大城,主力回到緬甸國內。



第三次清緬戰爭


乾隆帝調伊利將軍悍將明瑞前往清緬邊境,調發了二萬五千餘部隊,每個士兵帶足兩個月的糧食,征馬、驢、牛八萬餘為作戰、後勤用,開始了浩大的第三次清緬戰爭。清軍中的騎射手的確給緬軍造成不小傷亡,緬軍於是據守地勢不進行野戰。明瑞等主要將領輕敵自傲,結果遭到緬軍反撲,明瑞後來戰敗自縊,突圍逃出的清軍又有上千傷亡。但清兵在作戰中也給緬兵沉重打擊,迫使緬甸在今後作戰不大敢野戰,而是選擇守勢。


此時緬甸陸續發來求和文書,但清廷深感受辱,置之不理。乾隆皇帝調集精兵強將,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任重臣傅恆為經略,阿里袞、阿桂為副將軍。原來跟隨明瑞出征的滿洲兵調回,增調13000八旗兵以及9000貴州兵入滇,後來又加派1000八旗兵2000福建水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清軍發動第四次清緬戰爭,清軍基本保持攻勢,緬軍則為守勢。清緬主力在老官屯陷入僵持,清軍因瘴癘得病減員比戰場傷亡還多,雙方均已厭戰。於是前線指揮官私下議和,十一月緬軍14名將領與清軍12名將領為雙方代表,談判定議畫押,互贈禮物,正式停戰。


清軍將領傅恆


戰事雖然暫時停息,但緬甸沒有稱臣納貢,乾隆深知清楚要再次動兵很難,恰逢小金川再次叛亂,於是將此事暫時擱置。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緬甸國王波道帕耶為應付周邊暹羅等國的壓力,主動改善對華關係,派出使節奉表納貢,此事才圓滿結束。


參考資料:


庄吉發:《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

賀聖達主編:《緬甸史》


趙爾巽等:《清史稿》


個人簡介: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長,季我努學社自媒體主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採訪與資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抗戰金融史。


編稿編輯:姚天琦

歡迎大家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內三院」是為何物?從天聰年到康熙年,它經歷怎樣的變革?
康熙賜書名,雍正寫書序,《古今圖書集成》的主編究竟是誰?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