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牛津每周熱詞:super blue blood moon超級藍的紅月亮

牛津每周熱詞:super blue blood moon超級藍的紅月亮

Super blue blood moon超級藍色紅月亮

上周,我們看到了supermoon超級月亮、blue moon藍月亮,以及blood moon紅月亮——那讓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說——a super blue blood moon。

美國NASA將1月31日稱為super blue blood moon,這一天,從莫斯科到墨爾本再到邁阿密,我們都能看到三種天象聚會的月亮。稱為超級月亮(supermoon)是指月球在軌位置距離地球更近,或是到達近地點(perigee /"per?d?i:/)。稱為藍月亮(blue moon)是指當月出現的第二次滿月,正如被賦予的顏色「藍色」,這顯示了這種情況的罕見。然後,紅月亮(blood moon,或稱血月)是指月亮在月食時經過地球的陰影,這使得紅色光折射或散射到月面上而呈現紅色——機緣巧合,blood moon一詞作為一個術語剛剛在本周收錄到《牛津英語辭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

「Blood moon」在今天被收錄在OED中,從此加入「super moon」和「blue moon」隊伍。(同時,「Super blue blood moon」仍在追蹤使用中。)

——OED稱,2018年1月30日。

超級藍血月確實是罕見事件,上一次出現在1866年。這也是一個罕見的組合詞,想來,自2018年1月後,很難再把它們都排列出來一起使用。

Space graffiti 太空塗鴉

讓我們看另一處宇宙空間,上周,「宇宙私企」火箭實驗室在紐西蘭發射了一顆不同尋常的衛星,被稱之為「Humanity Star人類之星」。它有65面三角反射鏡面,可以反射光線,在它九個月的在軌飛行中,使其成為夜晚天空中最亮的物體。天文學者們給它起了其他的名字,有vandalism(蓄意破壞)、disco ball(迪斯科球)、space garbage(太空垃圾),以及a cheesy stunt(俗氣噱頭)。加州理工大學天文學家Mike Brown公開反對「人類之星」,稱其為「space graffiti 太空塗鴉」(無意冒犯Plastic Avengers樂隊2000年的同名專輯):

哇。意在長期亮閃閃的太空塗鴉。十分感謝!@RocketLab。

— Mike Brown(@plutokiller) January 24, 2018

火箭實驗室認為人類之星將提供給「地球上的每個人一次共享體驗」,並以此「提醒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我們在宇宙中的脆弱地位」。科學家們擔心人類之星的光會擾亂他們的研究,並為宇宙的進一步商業化設立先例,正如Brown給出的生動的綽號,令人印象深刻——space graffiti暗示出它減損了蒼穹所能給予我們的自然奇觀。

Kardashianism卡戴珊主義

當科學家們正想要將「人類之星」清理出天空時,紐約城的一家酒吧正在「從字面意思上」清理出一種主義。在它公布的一份標誌中,創造了一個頗有問題的流行語Kardashianism:

East Village barthe Continental expounds on their (tongue-in-cheek) ban on the word literally.Their stated goal now is to stop 「Kardashianism.」

— evgrieve(@evgrieve) January 24, 2018

先按住literally一詞使用的不當不提,這種不當的比喻至少從1760年代就開始了,人們更憤怒地糾結在Kardashianism一詞。

在這裡,Kardashianism當然是指人們,更多是指年輕女性,說話的模式模仿《與卡戴珊一家同行》節目(Keeping Up with the Kardashians)。而強調性詞語「逐字地(literally)」出現在對話中,就足以表明這通常是在強調卡戴珊一家的語言。有問題的是這種關聯性:因為卡戴珊一家被看作是可笑的,於是,卡戴珊們最常使用的語言也是如此。

酒吧老闆使用Kardashianism的意思是指「一種愚笨的說話方式,會明顯濫用或誤用並被認為會破壞英語的語言」,但由於這隱含的性別歧視和年齡歧視,這一辭彙的使用適得其反。因為加上了-ism後綴表示某種主義,或許Kardashianism也能成為一個有用的詞,表示「對年輕女性言論的敵意」。

呀,我們其實已經有這樣的辭彙了:sexism(性別歧視)和ageism(年齡歧視)。

Truth decay真相衰退

在2016年,牛津辭典選出post-truth(後真相的)一詞為年度辭彙。到2017年,fake news(假新聞)一詞的使用翻了三番,成為2017年重要辭彙。現在,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研究人員繼續給我們增添著有關事實或虛構的語言。他們最近發表了一篇有關他們稱之為truth decay的長篇報道。文章作者Jennifer Kavanagh和Michael D. Rich將truth decay定義為「一套四組相關趨勢」:

「對事實和數據的事實性和分析性解釋越來越不一致;意見和事實之間的界限模糊;意見和個人體驗的相對數量增加和由此產生的影響而超越事實;以及對以前受人尊重的事實性信息來源的信任下降。」

Kavanagh和Rich還確定出四個事實衰退的主要驅動力:

「認知偏見,信息系統的變化(包括社交媒體的興起和24小時新聞周期),對教育系統的競爭要求限制其適應信息系統變化的能力,以及政治、社會人口和經濟兩極分化。」

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短語——truth decay真相衰退,但這並非全新的短語。除了出現在這次的文章標題中,我們還能在1990年代晚期和2000年代前期有關基督教信仰和價值觀的討論中看到該詞的使用。不過,我們會持續關注蘭德公司的報告,看看是否能將truth decay一詞推入到更廣泛的公共話語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津辭典 的精彩文章:

牛津熱詞觀察:Brexit dividend 英退紅利、Checkout-free 免付款的超市、以及馬其頓之爭

TAG:牛津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