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北方人對餃子很執著?角子、交子,一種大眾美食的悠久歷史

為什麼北方人對餃子很執著?角子、交子,一種大眾美食的悠久歷史

文|郭曄旻

雖然很多南方人很是不理解北方人對於餃子的執著,但是關於過年的美食還是得說一下餃子。

餃子多以冷水和麵粉為劑,揩成中間略厚四邊較薄的圓皮,包裹餡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經沸水煮熟而成。餃皮也可用燙麵、油酥面或米粉製作;餡心可葷可素,葷餡有三鮮、蝦仁、蟹黃、海參、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等,素餡又分為什錦素餡、普通素餡之類。將包好的餃子用水煮熟而食叫「水餃」;用籠蒸熟稱為「蒸餃」;用油煎熟則稱為「鍋貼」。

起初的「餃子」寫作「角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追憶北宋汴京的繁盛,其卷二曾提到市場上有「水晶角兒」「煎角子」。吳自牧的《夢粱錄》記南宋朝廷皇帝壽宴禮儀宴事有文:「進御膳,御廚以綉龍袱蓋合上進御前珍饈,內侍進前供上食,雙雙奉托,直過頭。凡御宴至第三盞方進下酒咸豉,雙下駝峰角子。」為什麼會將這種餛飩叫作「角子」?大概是出於象形的緣故,因為餃子的形狀有點像牛、羊、鹿等獸類頭上初萌之角。

為什麼北方人對餃子很執著?角子、交子,一種大眾美食的悠久歷史

大約到明清時,餃子在整個中國北方已成為定俗。明代劉基《多能鄙事·餅餌米麵食法》提到一種用燙麵做的烙餃子與另一種用燙麵做成的油炸餃子,即宋元文獻里的「市羅角兒」和「時蘿角兒」。反映明代市井生活的小說《金瓶梅》提到的市井小吃或富人家美食,有「水角兒」「蒸角兒」「蔥花羊肉角兒」「匏餡肉角(可能是一種瓠瓜肉餡餃子)」。明宋詡撰《宋氏養生部》有「湯角」「蜜透角兒」「酥皮角兒」。「蜜透角兒」是一種以去皮胡桃、榛、松仁或糖蜜、豆沙為餡的油煎餃子。《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也曾提到螃蟹餡的油炸餃子??

可能是由於「角」字的書寫表意不夠明顯,故而在明清之際,又出現了「粉角」或者更明確的「餃」的寫法。方以智(1611-1671年)在《通雅·飲食》里指出,「北人讀角如矯,遂作『餃餌』」。作者之所以要強調「讀角如矯」是「北人」,是因為作為入聲字的「角」在以《切韻》-《廣韻》為代表的傳統韻書里,與「矯」是截然不同音的。《萬曆野獲編》引述的是流傳於京城中的一些有趣的對偶句,原句是「細皮薄脆對多肉餛飩,椿樹餃兒對桃花燒麥」,句中對餛飩、餃子、燒麥已有明確區分。清無名氏《調鼎集》中對餃子與餛飩也有了明確區分,不再將它們混為一談。

此後,在清人顧祿的《桐橋倚棹錄》里講到蘇州市食有「水餃」和「油餃」;李斗的《揚州畫舫錄》記載揚州名店,有品陸軒以「淮餃」著名,小方壺以「菜餃」著名,可謂各有千秋。甚至《廣東新語》也記載了「粉角」(亦曰「粉果」)。漢族之外,很多少數民族也都喜歡吃餃子。像東北滿族和赫哲族的魚肉水餃、朝鮮族的肉湯餃、天津回民的羊肉圓籠蒸餃與「白記水餃」、甘肅裕固族的羊肉凍餃、新疆維吾爾族的羊肉餃子等都是很有名的民族食品。其中,維吾爾百姓用羊肉湯煮餃子,湯中放進蔥頭、番茄丁、胡椒粉、香菜,別有風味。

為什麼北方人對餃子很執著?角子、交子,一種大眾美食的悠久歷史

蟹肉餃子

餃子不僅是一種大眾食品,還上升到了「民俗」的高度。早在明代,在廣大北方地區,餃子已經是春節期間當之無愧的主角。餃子在明宮中被稱為「扁食」。按照明代天啟年間的大太監劉若愚宮廷雜史《酌中志》的說法,正月初一這一天,明朝人在五更時起,焚香,燃放爆竹,開門迎年。北京皇城宮內人將門杠向院內地上拋擲三次,稱為「跌千金」。然後「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即扁食也」。這種「扁食」就是日後的餃子,後世稱為更歲「餃子」,諧音更歲「交子」。在新年到來的子時食用扁食,有著慶賀與祝福的意義。有的餃子內包著一二枚銀錢,吃到這樣的餃子就表示得到吉兆,此人新年大吉。到了清代,按照富察敦崇(晚清文人,生卒時間不詳)在《燕京歲時記》里的說法,「是日,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作角食之,謂之煮餑餑(餃子),舉國皆然,無不同也」。這話就稍有些誇張了,改成「北國皆然」就妥帖多了。舊時人們在新年包餃子時,常常往某個餃子中放進糖、花生、如意或銅幣。如果誰吃到含糖的餃子,就意味著在新的一年中生活很甜美,吃到有花生的餃子意味著健康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內有如意的餃子則意味著來年事事如意,吃到含銅幣的餃子更是意味著有好運氣。時至今日,餃子已經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中國最典型的傳統食品,每當工餘閒暇或節假日,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著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真是妙不可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時代印記:當年是這樣趕麻雀的
沒有雷達,日本戰列艦如何實現看得更遠?方法簡單粗暴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