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木匠師傅對木材表面的處理工藝,從難以找平到精雕細琢的演變

木匠師傅對木材表面的處理工藝,從難以找平到精雕細琢的演變

曾在元代沉船的考古發掘中,就發掘了最早的刨子,這是有記錄以來發現最早的刨子。有了刨子,木匠師傅對木材表面刨平技術,可謂是如虎添翼。但是對於硬木而言,當時的刨削效果還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原因有兩:一是元代的鍛造水平很低,刨刃的強度還無法處理硬木;二是硬木在刨削時經常會出現戧茬的現象,尤其是帶有瘤疤的位置,就更難處理了。到了明代,由於技術的發展,鍛造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產出高強度的刨刃,為之後硬木傢具的興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時過境遷,一些簡單的平面找平技術,已經滿足不了當時木匠師傅對木材表面工藝需求,就有後來在木材上雕飾一些圖案作以裝飾。再發展的後來,雕刻工藝就分為:鏟地浮雕、鏤空雕和滿雕等。個人認為,鏟地浮雕是最講究的,然後是滿雕、鏤空雕。同樣雕刻一個圖案,比如雲龍紋,鏤空雕只需要把主題圖案雕成,多餘部分切除就可以了。滿雕是不給布局留空白空間,整個畫面背景被雲紋堆滿,飛龍穿插其中,給人密不透風之感。只有鏟地浮雕,需要在留白和圖案中進行拿捏。

2017年北京保利拍出一對康熙時期的黃花梨大頂箱櫃,其鏟地浮雕便是一絕,構圖動感十足,雕工精湛。亮點鏟地的處理,非常乾淨,這就是鏟地浮雕的講究之處,乾淨的區域被主題圖案分割成若干塊。但是不論大小,是在同一張平面上的,在一個角度迎著光線看過去,反光呈平行狀態,浮雕圖案像是貼在地子上一樣。這是極其考驗雕刻師傅水平的,需要用大小不一的刮刀,對留白處進行刮磨,非一般匠心所致,極其費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匠圈網 的精彩文章:

TAG:木匠圈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