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不管美國是否要威脅中國,我們都要做到這一點

不管美國是否要威脅中國,我們都要做到這一點

近日,圍繞「未來五年,美國是否是中國的威脅」這一話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和春秋髮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鄭若麟兩位學者展開一番「唇槍舌戰」,引髮網友熱議。

鄭若麟認為,以特朗普當選為標誌,西方世界正在重新形成以金融資本為核心的金融、石油、醫藥、糧油等跨國國際財團為一方,和以軍工、航天航空、汽車、房地產等實業資本為核心的民族財團為另一方的西方內部的兩大力量板塊。存在西方內部兩大力量板塊將中國視為他們的共同敵人,中國因此面臨來自金融、軍工、能源以及地緣戰略的全方位壓力的可能性。他由此認為,從現在到今後五年,中美之間關係將進入一個風雲變幻的動蕩時代。其中有五大焦點是我們必須嚴防堅守的:一是台灣問題,二是朝核問題,三是金融問題,四是互聯網問題,五是 " 顏色革命 " 問題。

宋魯鄭則認為,來五年美國不會是中國的威脅。或者確切的說,美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首先,美國給中國送來了戰略機遇期,今天的美國不但主動放棄能夠遏制中國的牌,而且還得罪了要想遏制中國所必須依靠的長期盟國,同時還四處烽火,各方樹敵。其次,美國政治權力臣服於資本,由於制度差異,中國承受力卻遠高於美國。因此,他認為,未來五年乃至更長的時間,美國都不會對中國進行實質意義的挑釁,中國的挑戰在內而不是在外。

對於兩位學者的辯論,網友們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中美實力對比正在發生變化,美國「不得不慌」:

有人從歷史中,找到了內部運轉良好是一個國家穩定的原因:

也有人認為,挑戰是件好事,中國需要有危機意識:

還有人提出底線思維的重要性: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中國歷史給予我們這樣的啟發:一個國家若想長盛不衰,若沒有對形勢作出正確的判斷,沒有居安思危,將很難維持下去。

新華社曾評論稱,當前,中國正處於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但前進道路上面臨的挑戰和風險也不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依然複雜,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等等。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既要對事業發展充滿信心,又要對問題風險保持警覺,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化危為機,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穩中求進、行穩致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有增強憂患意識,中國才能應對各種各樣的挑戰。(綜編/海外網 劉思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澳大利亞新州一熱氣球墜毀 6人受傷
加拿大央行最早可能於下周加息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