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服裝大王轉身新能源汽車,竟然做到了行業最大

服裝大王轉身新能源汽車,竟然做到了行業最大

近日,特斯拉公布了一套為創始人馬斯克「量身定製」的績效方案。

規模之大,獎賞之激進讓人膛目結舌!

方案是醬紫的,未來10年,假如馬斯克能夠讓特斯拉實現6000億美元的市值成長,營收和利潤比2017年分別增長15倍(1750億美元)和21倍(140億美元),那麼——

按照最高一級獎勵方案,馬斯克將可以獲得726億美元的獎金。

拿到這份績效,他將直接殺進世界富豪榜前三!

有沒有crazy的感覺?!

他能達成這個目標嗎?

答案只剩下一個:產能。

特斯拉的競爭力是毋庸置疑的,作為蘋果之後最偉大的創新硬體公司,旗下產品對粉絲擁有著致命的誘惑力。

去年Model 3上線,3天訂單就達到27.6萬輛,預售期達到了50萬輛。

可以說,需求是強勁而蓬勃的,問題只有一個:產能不足。

由於初期100kWh電池組的嚴重缺貨,導致Model 3開售的第一個季度,僅僅交付了客戶2.2萬輛。

如果產能瓶頸可以解決,特斯拉的崛起將會一馬平川。

這正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的投資趨勢所在,下游組裝、加工,甚至車型設計已經越來越成熟,但上游的材料技術瓶頸仍然存在,相關投資機會將不斷加溫。

1

新能源車的核心是電池,電池分兩類。

2009年蘋果iPhone 4的全球普及,推動了消費電子產業對鋰電池的需求,鋰電池材料產業也跟著爆炸性成長。

2013年,特斯拉帶起的新能源車熱潮,推動了另一波動力電池的熱潮,鋰電池材料進一步繁榮。

浪潮奔涌不息,一家公司脫穎而出。

杉杉股份(600884),中國最大的鋰電池材料綜合供應商。

在鋰電池的4大材料里,杉杉覆蓋了3樣,其中——

正極材料,產銷規模全球第一;

負極材料,產能全球第三,人造石墨領域國內第一,世界第二;

電解液,產能國內前五。

這份綜合實力,鋰電池材料領域是無出其右的。

話說,杉杉最早是做衣服的,號稱服裝大王,為什麼一個做衣服的會去做起鋰電池材料呢?

兩個領域差的可是十萬八千里呀。

原來,杉杉創始人鄭永剛1989年創業,1996年上市,事業可以說做的是非常成功了。

但鄭永剛並不安分,他很早就意識到,服裝業是一個依賴於廉價勞動力的行業,衰落是遲早的事情,他希望能夠找到第二條腿。

做了房地產,也做了股權投資,各方嘗試,最終布了一顆鋰電池材料的棋子。

事實上,多元化發展的鄭永剛,早期並不算成功,很多投資都打了水漂,鋰電池材料因為進入的太早,也是苦苦煎熬。

沒有人想到,這份守候,一直守了8年。

他曾經想過賣掉,可惜根本沒人願意買。

就這樣,8年之後,新能源車產業忽然大爆發,默默堅守的鄭永剛贏得了人生中最偉大的一次投資。

時間證明,投資是眼光+耐心的結合,缺一不可。

2

2017年半年報,杉杉實現營收 38.52 億元,同比增長 57.79%,扣非凈利潤 2.55 億元,同比增長 26.56%。

其中,鋰電池材料貢獻了80%的凈利潤。

左:收入構成 右:凈利潤

鋰電池材料里,又以正極材料的利潤貢獻最大,佔比高達67%。

近幾年來,正極材料隨著新能源車的發展大勢,水漲船高,尤其是一場技術路線之爭,更讓其需求火上添油。

傳統上,根據技術路線的不同,正極材料有很多種,比如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三元材料,等等。

早期最常見的是磷酸鐵鋰,因為技術成熟,大部分的車都選用了它。

但後來,隨著政策補貼對電池能量密度、能耗指標、續航里程,越來越高的要求,尤其是雙積分制度出來以後,三元材料大受追捧。

2017年上半年,工信部累計發布了5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

可以看到,三元材料佔比漸次升溫,近來已高達70%以上。

3

三元大潮滾滾襲來,產業鏈內的各家公司也是爭先恐後,擴大產能。

我們看看行業內最大的3家鋰電正極材料公司的表現。

首先是當升科技

再看廈門鎢業

最後看杉杉股份

感受一下。

當升科技:現有1.6萬噸,未來1.8萬噸。

廈門鎢業:現有1.7萬噸,未來3.6萬噸。

杉杉股份:現有 5 萬噸,未來10 萬噸。

簡直是碾壓式的勝出。

在這種同行競爭激烈的行業,規模就是最大的武器,規模差距越大,成本越有優勢,利潤空間才越大。

4

當然,三元材料也不是沒有技術門檻的。

傳統上,三元材料分為NCA、NCM622、NCM 811等幾種。

NCA(鎳鈷鋁酸鋰)的技術門檻最高,也是特斯拉所在採用的技術,目前國內還沒有應用。

國內主要用的是NCM技術,大部分是622,少量用811。

關鍵還是技術瓶頸的問題。

但是根據國內政策的要求,到2020年,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要達到 300 wh/kg以上,力爭實現 350 wh/kg,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 260 wh/kg,成本降至 1 元/wh以下。

這是一個相當高的要求,只有高鎳三元材料才能達到。

但是鎳的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是簡單的加產能就可以實現了,其對生產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

達不到相關技術,即使上了產能,也有可能生產出一堆破銅爛鐵。

以杉杉的寧鄉金州新區生產線為例。

這是一個6層高的生產線。

原材料首先吊裝到第六層,由自動開包站投放物料;

第五層是自動稱量系統;

第四層是物料高速混合機;

第三層是高速配料平台;

第二層是除磁下料平台;

第一層自動裝缽;

材料裝到燒缽上,源源不斷地送往高溫窯爐,每個窯爐都有機器手,抓著燒缽送窯爐;

經過1000多攝氏度的高溫燒結,半成品的粉體形成;

半成品離開窯爐後,自動進行粉體處理、燒缽清理,再送往下一個車間;

清理後的燒缽,則通過傳送帶,排著隊回到了第一層,進入下一輪自動裝缽程序。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閉環,全自動化操作,無人化生產。

這套生產線的技術含量並不低,杉杉為此付出了相當大的研發與建設成本。

一般廠家是學不來的,尤其是高端產品的技術標準,已經達到了25PPB級。

25PPB級是什麼概念?

舉個例子,一個別針大概是25克,如果1000噸產品里掉入了一個25克的別針,那麼這1000噸的產品就默認報廢了。

高鎳三元材料對生產的潔凈度,有著極高的要求,基本向半導體材料靠攏了。

一旦灰塵顆粒指數超標,那麼結果就是電池鼓包的質量問題。

也正因此,這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低端組裝廠了,而必須通過高度複雜的無人車間才能實現,其技術門檻也就悄無聲息的提上去了。

5

我們再看看上面三家公司的正極材料毛利率。

發現什麼規律沒?

第一, 隨著下游需求的爆發,上游產能瓶頸的出現,整個行業的毛利率都在扶搖直上。

第二, 規模遙遙領先的杉杉,得益於成本領先,毛利率也跑到了最前面。

去年7月,杉杉成功參與了洛陽鉬業的定增項目,跟這家全球第二大的鈷供應商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我們知道,自三元技術走紅以來,鈷這種資源就一直供不應求,價格飆升的厲害。

這次抱大腿,讓杉杉獲得了同等價格鈷的優先採購權,以及後續鈷礦開採的優先合作權,對於後續保證鈷資源的供應很有利。

新能源產業經過3年多的爆發,已經過了粗放式的增長紅利期,行業小白馬也都一個個跑出來了。

此間的投資,更需要精挑細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臨 的精彩文章:

昔日華為背後的小弟,今天已經一舉拿下蘋果

TAG:君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