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藥材:草血竭

中藥材:草血竭

藥材名稱:草血竭

別名:一口血、弓腰老、老腰弓、小么公、地蜂子、地螞蜂、回頭草

採收加工:秋季採挖,去凈莖、葉、泥沙,晒乾。

藥用部位:根莖

產地:四川、貴州、雲南等

科:蓼科

原植物:草血竭

植物情況: 多年生草本

高15-50cm。根莖肥厚,橫生,常彎曲,外面棕黑色,內面粉紅色,具多數堅韌鬚根。莖直立,不分枝,淡綠色,有棱,無毛

基生葉有長柄,長3-7cm,有棱;葉片狹長披針形,長7-12cm,寬1.5-2.5cm,先端漸尖或鈍,基部漸狹,呈楔形,稍不對稱,且不下延成翅狀,邊緣有不明顯細齒,且常反卷,中脈有時呈紅色,網脈明顯,尤以邊脈顯著,兩面無毛;莖生葉互生,下部葉有柄,上部的無柄,葉片較基生葉小;托葉鞘膜質,長達5cm,棕色,疏被短柔毛,有縱脈多條,先端常2裂狀。

總狀花序穗狀,單生於莖頂,近直立,長3-4cm,直徑5-9mm,小花粉紅色,花梗長約2mm,苞片卵狀披針形,花被5深裂,裂片卵狀橢圓形;雄蕊5,較花被稍長;子房長卵形,花柱極小,2裂。

瘦果扁卵形,紅褐色或棕黑色,光亮,包藏於宿存花被內。花期5-10月,果期9-12月。

草血竭藥材性狀:根莖扁圓柱形,常彎曲,兩端略尖,一面隆起,另面微有凹槽,長2-6cm,直徑0.8-2cm。表面紫褐色至黑褐色,具密粗環紋,並有殘留細根及根痕。質硬,不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紅棕色或灰棕色,維管束點25-40個,斷續排列成環。氣微,味澀、微苦。

優等品以無鬚根、心紅棕色者為佳。

草血竭藥性:

【炮製】除去雜質及殘存鬚根,洗凈,潤透,切片晒乾。

【性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下氣消積;消毒;利濕。主症瘕積聚;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吐血;咯血;衄血;經閉;崩漏;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食積停滯;痢疾;腸炎;水腫;瘡毒;蛇咬傷;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寬中下氣,消宿食,消痞塊年久堅積板硬,胃氣疼,面寒疼,婦人症瘕。消浮腫,破瘀血,止咳嗽。

2.《四川中藥志》:散血,止血。治丹停,黃腫,無名腫毒及婦女火疳病,並塗蛇咬傷。

3.《雲南中草藥選》:止血止痛,收斂止瀉。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跌打損傷,月經不調。"

【復方】

治男女痞塊疼痛,症瘕積聚:草血竭焙為末。每服一錢,沙糖熱酒服。氣盛者,加檳榔、台烏。(《滇南本草》)

治寒濕氣浮腫:草血竭三錢,茴香根三錢,草果子二錢。共為末,同鰍魚煮吃三、四次。(《滇南本草》)

治菌痢:草血竭乾粉一錢至一錢五分,吞服,一日三次。(《雲南中草藥選》)

治外傷出血:草血竭研粉外塗傷口。(《雲南中草藥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材知識 的精彩文章:

中藥材:水紅花子

TAG:中藥材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