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看清這件事情,就不會被現象迷惑

看清這件事情,就不會被現象迷惑

因果是一種現象,任何事物的開始和結果之間都有一個因緣或者因果關係。

把這一段叫做因,把那一段叫做果,這是從表相或者從法的總相(見注釋)上評價的。

【注釋】總想:總括全體之狀態者,稱為總相。

實際上,因果的內涵非常複雜。在佛教中,根本乘所看到的因果是生滅現象。一切法都在當下,「生」隨著「緣」暫時地存在——剎那滅。把這種現象分析到最後,會看到有無數個點在生滅間剎那延續,這就是佛教所看到的因果。

進一步講,在更大的範圍內,還有一種是「理」和「事」或者叫「現象」和「本質」之間的因果。它們是同時的,而不是剎那生滅的,是整體的、同步的,這也是另外一種因果的展現。

還有一種因果,由於角度的關係,你所認為的惡因並不一定是惡的。

明朝末年,張獻忠攻破四川,殺人如麻。一時間,當地生靈塗炭。有一位著名的破山祖師,只要有人到他那裡出家,販夫走卒,甚至是乞丐、妓女——不管有沒有文化、了不了解佛法,他都一概滿他們的願。為什麼?因為老和尚膽識過人。當時四川的形勢非常複雜,反賊非常多,但是誰都不敢動老和尚。只要說是老和尚的弟子,這個人的命就算得救了。

在佛教看來,這種做法的因是不好的,但是從大乘佛教慈悲的角度來說又是好的。

後來,張獻忠要攻打一座城,遭遇到了全城反抗。城破了以後,張獻忠要把全城的人都殺掉,老和尚就出來阻擋。張獻忠給他出了個難題,說:「老和尚,只要你吃肉,我就把這些人全放了。」破山祖師說:「只要眾生能夠得到安樂,我怎麼還能可惜如來的一條戒律呢!」便吃了肉。

張獻忠礙於面子,就沒有屠城。所以因果是非常複雜的,就看你以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就像佛教中有句話:「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從長遠來說,一定是善因。

眾生要解脫,因為他自己的能力不到,所以才需要佛教的幫助。最究竟的幫助是見地,可是你給他講道理,他能信賴你嗎?

中國人有句話:「話向知者說,書向解者傳」,你怎麼能夠知道這個人是「知者」?一定是有了共同的生活基礎,互相信任後,才能成為知者。中國人又說「交淺言深,君子所戒」,連交情都沒有,我怎麼會跟你說很深的事情?

所以菩薩的精神是首先要和眾生來往,破山祖師受菩提心的力量支持,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菩提心為因,他有他的原則,同時也有落地的方法。所以,我們看一件事,首先要明白他的發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孝法師 的精彩文章:

每天,留一點時間安住自己的心吧!
追求生命的意義,才是真正的知恩與報恩

TAG:如孝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