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獵鷹重型」如何開啟美國太空探索新篇章?

「獵鷹重型」如何開啟美國太空探索新篇章?

埃隆·馬斯克又做到了。美東時間2月6日下午,現役最強大的運載火箭——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重型」從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穩穩升空。有評論稱,這家擅長改變「遊戲規則」的太空探索公司再次完成出人意料的任務。也有評論認為,這標誌著人類太空探索的重大轉折點。

創新「獵鷹重型」火箭近地軌道載荷量為63.8噸,遠遠超過最接近的對手、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德爾塔IV」火箭28噸的載荷量。在此之前,只有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土星五號」火箭比它更大。有評論稱,「獵鷹重型」的成功處女航恢復了美國喪失多年的能力。上一次,一架強大的重型運載火箭離開肯尼迪航天中心是在2011年,當時「太空梭」完成了近30年里的最後一次向近地軌道運送宇航員的飛行任務。   在1981年至2011年間,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成為美國太空探索的主要運載工具。然而,隨著奧巴馬政府將目光從月球移向火星,服務於近地軌道的太空梭勢必將失去用武之地。與此同時,高事故率和高昂的維護成本,也讓5架太空梭成為外界爭議的焦點。2010年初,NASA正式決定將日漸老化的太空梭全部退役。2011年後,美國政府不再承擔重型運載業務。   幾乎同時,一家沒有政府背景的科技公司開始展露出自己的太空雄心。2008年,SpaceX成為第一家將液體燃料火箭送入軌道的私人公司,2010年成為第一家將航天器送入軌道的私人公司,2012年成為第一家向國際空間站執行補給任務的私人公司。   2011年,當馬斯克首次宣布「獵鷹重型」火箭的研發設想,很多人不屑一顧。它可以看作「獵鷹9號」火箭的套裝版,將兩枚一級火箭固定到一枚「獵鷹9號」火箭上,發射時產生的推力相當於18架波音 747 飛機的推力總和。   路透社稱,這次試射是SpaceX第一次成功測試如此複雜的助推器分離和恢復序列任務,也讓「獵鷹」系列曾經的失敗——2015年和2016年的數次摧毀火箭和有效載荷、損壞發射台的爆炸——從後視鏡中迅速消失。人們此前一直質疑,憑藉在線支付業務PayPal起家的馬斯克對火箭能有多少了解?然而,他顯然知道自由市場的生存法則:創新。傳統上,用過的火箭只會掉到海里,然後消失。但SpaceX認為,這就像因為沒油便把一輛汽車扔了一樣,過於浪費。隨後,SpaceX成功把助推器送回發射場,垂直降落,回收使用。   美國《羅諾克時報》稱,較低的價格和可回收的助推器完全改變了太空飛行「經濟學」,並對傳統承包商一次性的火箭銷售模式構成挑戰:「獵鷹重型」每一次發射可能只要9000萬美元;「德爾塔IV」重型火箭的費用為4億美元;而NASA目前正在建造、2019年試飛的重型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一次發射費用高達10億美元,儘管其有效載荷表現將超過「獵鷹重型」。   現在,人們的焦點是馬斯克承諾將在2018年繼續加快的發射節奏,以及更大的星際運輸系統BFR。它是一個兩級火箭:一個強大助推器可提供擺脫地球引力的升力,可重複使用的宇宙飛船用於完成星際任務。全套設備要到21世紀20年代才能準備就緒,但馬斯克說,希望能在明年開始對宇宙飛船部分進行短途測試。

改變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助理菲爾·拉森表示,「獵鷹重型」為NASA提供了另一種實現太空社區目標的工具,也掀開了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長期以來,太空飛行都被政府壟斷。私人公司可能會有屬於自己的衛星,但仍依靠政府的火箭將它們送入軌道。私人承包商可能會建造火箭,但都由政府埋單。如今,那個時代已經結束。   最早的商業太空探索始於20世紀80年代的法國公司Arianespace。1984年,在大西洋彼岸,美國時任總統里根推行政府項目私有化,出台了「商業太空發射法案」,NASA隨後鼓勵私人太空飛行。但當時似乎並沒有吸引太多關注。   直到21世紀初,不同的公司紛紛開始研發火箭。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說,他的火箭公司「藍色起源」的目標之一就是讓數百萬人生活在太空中。行星資源公司是一家來自盧森堡的大型投資公司,希望通過開採小行星來獲取利潤。總部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月球快遞公司希望提供定期往返月球的運輸業務。   美聯社稱,儘管一些公司已經破產,但完整的私人發射公司生態系統漸已形成,這些公司一直在向商業和政府衛星提供搭載服務。其中兩家大型政府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聯合組建了「聯合發射聯盟」,在市場上佔據很長一段時間的主導。不過,過去一年裡,SpaceX用數據勾勒出美國太空飛行市場的模樣:政府或私營企業項目共發射29枚火箭,其中18枚是SpaceX公司發射的;聯合發射聯盟一直在裁員減薪;SpaceX公司頻頻招聘。   有評論稱,從政府到民間,這一變化意義巨大。人類最終能否、何時到達火星,很有可能由私營企業說了算。雖然私營公司曾主要依靠現有的政府技術,但現在它們已經開始獨立運作,並成功吸引政府的目光。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宣布,打算讓美國航天局把美國人重新送上月球,而奧巴馬則在前一年談及本世紀30年代將人類送上火星的計劃。他們都認為私營部門的參與是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納稅人可能淪為一個支持因素,而不是坐在駕駛位上的人。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雖然政府支持的項目(如登月)本質上是對動用政府資金的政治意願的一種考驗,但商業企業還有其他目標:為生存謀取利潤。CNN稱,把有利可圖的數據收集衛星送入軌道是一回事;向太空深處推進——並讓宇航員存活——完全是另一回事。投資的回報充其量只能是投機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觀察 的精彩文章:

大兵們的健身APP竟暴露了美秘密軍事基地?
下一座世界第一高樓長啥樣?

TAG:上海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