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宋詞中的「百家衣」,千古流傳,千萬人讀過卻無人識其妙處

宋詞中的「百家衣」,千古流傳,千萬人讀過卻無人識其妙處

宋詞的創作,在按譜填詞的前提下,經過詞人的探索,產生了和韻、集句、隱括等創作方法。其中集句是指集輯前人的詩文成句以融匯成篇的一種作詞方法。集句之名是宋人正式提出的,集句的提倡者為王安石,在王安石的影響下,蘇軾、黃庭堅、孔平仲、孔武仲等人都有集句詩的創作。王安石曾在元豐五作了一首集句詩《示元渡》。黃庭堅曾批評王安石的這首詩是「百家衣」,以為「正堪一笑」(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誰知兩年之後,他也效法王安石寫了一首集句詞。

菩薩蠻

黃庭堅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宋詞中的「百家衣」,千古流傳,千萬人讀過卻無人識其妙處

半煙半雨溪橋畔

字面意思是說:一半的煙霧一半的雨滴呈現在那溪水橋旁,捕魚老人喝醉酒睡著了也沒有人前去叫喚一聲。他那懶散而不受約束的意味兒是何等的深長啊,春風吹拂著花草還散發著幽香。山山水水如果有什麼等待的話,這其中的意味兒也只有陶淵明理解得最明朗。你若問我離開要到什麼地方去,你跟著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嚮往的地方。

每一句都似曾相識,每一句卻又似原創,其實是詞人移花接木,詞人在諳熟前人的詩句風韻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句式長短、對偶聲韻,然後將這些詩句集在一起,使這首詞詞情達意、情思連續,使之如出己口,置身於寬闊寂寥的環境,突出隱逸的主題,同時表達了詞人對於榮利的摒棄以及對先哲的崇敬之情。

宋詞中的「百家衣」,千古流傳,千萬人讀過卻無人識其妙處

春風花草香

詞的上片描繪了一幅閑適悠雅的溪橋野漁圖。山巒之中,煙霧繚繞,水汽氤氳,煙雨混雜,難以分辨。溪橋之畔,一漁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幽靜空曠,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這是出自杜甫筆下的兩句詩,用在這裡,十分和諧熨帖。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這首詞的意境相合。更妙的是通過這詩句的媒介,使讀者感受到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蘊。從「春風花草香」會使人聯想到「遲日江山麗」以至整首杜甫絕句。由聯想再回到詞意,在「春風花草香」後面,不單是春風花草的幽香,而且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美麗的景緻讓詞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真是一幅風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光圖。

宋詞中的「百家衣」,千古流傳,千萬人讀過卻無人識其妙處

疏懶意何長

詞的下片寫江山形勝,四時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著無數的隱人逸士。「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後游》中的詩句,本來是詞人嚮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說,而從對面著筆,將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種人與自然的相融和諧、互為欣賞的情感意緒,並巧妙地將前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詞意發展為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至此,詩人自然地想到了開隱逸風氣的陶潛,於是隨手拈來了杜甫的另一句詩「此意陶潛解」,使讀者想到陶潛返樸歸真退居田園的隱逸事迹,將自己對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實到對這位拋棄功名利祿的田園先哲的景仰上,從而明確了全詞隱逸的主題。

宋詞中的「百家衣」,千古流傳,千萬人讀過卻無人識其妙處

江山如有待

「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杜甫《可惜》),杜甫感嘆生不逢時,恨自己不能與陶淵明同歸田園。杜甫詩意如此,詞人又是什麼態度呢?這首詞的最後二句化用王維的《送別》詩,給出了回答:「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詞人接住杜甫詩意,表明自己的態度,他不學杜甫的感慨而卻步陶潛的後塵。詞人決心歸隱,但到底去何方,是山野,是林莽,是田園,卻無可奉告,不過如隨之而去,一定會明白他的蹤跡。這兩句詩在這首詞里,貫串下面的情志意趣,結束得非常工穩,飄逸而含蓄。

宋詞中的「百家衣」,千古流傳,千萬人讀過卻無人識其妙處

此意陶潛解

整首詞雖連綴前人詩句而成,但是主題集中,聯繫緊密。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遠,絲毫沒有拼湊的痕迹。除非在詩詞方面有一定造詣的文學大家,難以發現其中的妙處。詞人憑著自己的詩才學力,通過精心的構思安排,創造出了比原句更高的美學價值,從而使這首詞登上了集句詞的巔峰,成為古代詞集句詞的最經典的代表作。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李商隱的這首詩無人知曉,但最後一句,千古流傳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