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紹轉移目標巧脫身

司馬紹轉移目標巧脫身

司馬紹轉移目標巧脫身

《孫子兵法》說:「強而避之」,是指敵人強大時避開其鋒芒,保留己方力量,蓄勢再發。

司馬紹轉移目標巧脫身

王導

王導(276~339年),字茂弘,東晉大臣,出身世家大族。永嘉元年(公元 307 年)司馬睿任王導為安東將軍,後再任其為安東司馬,另任命王導之從兄王敦為揚州刺史。

東晉建國後,王導居中執政,王敦在外掌兵,勢力很大,當時有「王與(司)馬,共天下」的說法。東晉明帝時,大將軍王敦起兵造反,順江東下,進攻建康,圖謀篡奪君位,自己當皇帝。消息傳到明帝司馬紹那裡,為了平滅叛亂,司馬紹親率大軍迎敵。兩軍相遇在鄱陽湖畔,紮下營寨。司馬紹自恃勇力,換了一身便裝,策馬到王敦大營來觀看虛實。守營將士見有一氣宇軒昂之士在營外轉悠,覺得蹊蹺,忙報告主帥王敦。王敦聽軍士們描述了一番長相,覺得那人很可能就是明帝司馬紹,忙令人備馬前去捉拿。王敦看見五名軍士正在騎馬巡營,忙令他們先出去攔截追擊那營外之人。司馬紹正在觀察敵營情況,見營門大開,五名軍士策馬向自己撲來,知道大事不好,忙打馬往回奔。那五名軍士見所追之人逃跑,更加窮追不捨,催馬急追過來。司馬紹在前面跑,五名軍士在後面追,雖說還有一段距離,但司馬紹怕萬一馬失前蹄,非被他們擒拿不可,便想法拖住他們。跑著跑著,來到一柳林邊,有一老太婆在茶館前賣水,茶館前有幾條岔路。司馬紹心想機會來了,他忙把手中馬鞭子扔在老太婆跟前,然後催馬拐到林子後跑了。老太婆聽見馬蹄聲音,忙抬頭看時,見一條耀眼的東西落在眼前,忙彎腰撿起,卻是一條馬鞭子。這馬鞭子不同尋常,上面嵌滿了寶石、金銀、翡翠。正在細細端詳,追趕的五名軍士衝到老太婆面前,發現不見了目標,忙下馬詢問,卻見老太婆在看一條名貴的馬鞭子,一把奪過來觀看起來。那些普通士兵哪裡見過如此名貴的馬鞭子,個個爭相觀看,早把追人這一事丟在腦後,直到王敦帶人趕來了,才想起自己的任務。但再打馬追趕時,司馬紹早已跑回自己的大營,追不上了。氣得王敦奪過馬鞭,「賞」了他們每人幾鞭。司馬紹急中生智,用常人難以見到的稀有之物吸引追兵的注意力,終於贏得了一點寶貴時間,脫離了險境。

司馬紹轉移目標巧脫身

貴族出行圖

東晉皇帝司馬睿向來威望不高,惟恐南方大族不附從自己。權臣王導為其出謀劃策。在他的安排下司馬睿出遊時乘坐大轎,儀仗威武,王導與王敦等北方大族騎馬隨行,江南士族紀瞻、顧榮看到這種場面後,紛紛歸附。

「緩兵脫身」之謀,是擺脫敵人、穩住敵人,從而贏得時間,脫離險境的一種有效方法。它是「強而避之」之計的一種活用。為了「脫身」,「緩兵」的方法多種多樣,因而「強而避之」之計的成功運用,是孫子「兵者,詭道也」的體現之一。

司馬紹轉移目標巧脫身

司馬氏與士族「共天下」的形勢

王敦

王敦(266~324年),東晉大臣。字處仲,琅琊帝的女婿,西晉滅亡之時,與兄長王導擁立司馬睿為帝,後漸有篡奪東晉政權之心。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誅奸臣為名起兵攻入建康,從此更陰謀篡權。元帝憂憤而死。太寧二年(324年)明帝乘其病重下詔討伐,王敦率兵三萬再次進軍建康,後死於途中。

圖文摘自:《孫子兵法經典故事》.北京電子出版物出版中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李夢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粟文化 的精彩文章:

漢武帝造承露盤
通鑒故事:張湯自殺

TAG:一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