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蔣介石為他題寫「清標亮節」,日本人親切稱他為「王菩薩」

蔣介石為他題寫「清標亮節」,日本人親切稱他為「王菩薩」

王一亭與吳昌碩、齊白石曾被稱為"中國二十世紀寫意畫三大巨匠",不僅享譽國內,且名揚海外,尤以歐日為盛。王一亭的作品在日本被大量收藏,他在當時的上海藝壇是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王一亭的一生,顯示了他在商場上、宗教上、藝術上、社會交往上、中日關係上,都才華過人,成就卓著,貢獻重大。

王一亭

王一亭(1867—1938),號白龍山人、梅花館主、海雲樓主等,法名覺器。祖籍浙江吳興(今湖州市),生於上海周浦。清末民國時期海上著名書畫家、實業家、傑出慈善家、社會活動家與宗教界名士。

一個企業家的民族情懷

王一亭是上海這座大都市培育出的既有藝術天賦又有商業意識,既有創作能力又有經濟頭腦,既有審美追求又有社會責任的英才。

他先後參與策劃、創辦了上海孤兒院、中國救濟婦孺總會、上海慈善團、上海遊民習勤所、上復善堂等十多個上海最有影響的慈善組織,並擔任國民政府賑務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救災準備金保委會委員長、上海慈善團體聯合救災會、上海國際救濟會等社團的要職。曾兩次任上海總商會主席。

作為一個民族企業家,王一亭在如何挽救中國危機的問題上,經歷了從立憲派向革命派的轉變。1906年9月,清政府頒布上諭宣稱「預備立憲」,上海成立了預備立憲公會,王一亭被推為董事。1910年清政府立憲騙局逐步敗露,王一亭轉向反清陣營,與沈縵雲、葉惠鈞等紳商捐款支持于右任等人在滬鼓吹反清的《民立報》。

1 913年3月,宋教仁在滬被刺,王一亭被公推負責建造宋墓,開闢宋氏公園。二次革命爆發後,上海組成討袁軍,居正任吳淞炮台司令,扼守要塞,監視北洋長江海軍的活動,王一亭不斷在經濟上給予接濟。王一亭自辛亥革命以後曾為革命軍籌款數十萬元,並墊付軍政府所發行的公債款40萬元,後來都無法收回。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下令通緝王一亭、沈縵雲、李平書等人,此令被租界當局扣壓,並未執行,但王一亭在政治上轉向消沉。他曾向國民黨元老張靜江表示:「我家有80多歲的老母,今後不能再參加革命了。」從此,他脫離了政治活動,曾登報宣告脫離國民黨,並從南市遷居英租界愛而近路,深居簡出,潛心繪畫。

王一亭吳昌碩 佛壽圖 鏡心 設色紙本

將「海派」做大做強

受外祖母影響, 王一亭自幼酷愛繪畫,十二三歲時,畫名已傳遍周浦鎮,被視為少年奇才。後師任伯年,任伯年的創作理念及平民化藝術形式,對王一亭的繪畫影響極大。王一亭其後期書畫創作深受吳昌碩金石風格影響,但仍保持其自身的寫實特色。在當時海上畫壇中地位僅次於吳昌碩。吳昌碩贈詩王一亭曰:「天驚地怪生一亭,筆鑄生鐵墨寒雨。」

王一亭與吳昌碩合影

1912年,年近70歲的吳昌碩離開蘇州,正式定居上海。王一亭與之相從甚密,王一亭在上海商界、金融界大力推介吳昌碩,使其名聲大振,為海上畫派樹立起一位藝術界領袖。

在藝術上,王一亭沒有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那樣崇高的地位,但他兼畫家、慈善家、藝術活動家、實業家、藝術贊助人為一的綜合身份所產生的影響力,卻無人可比。王一亭以其特有的能力和能量,使海派書畫的鼎盛期顯得有聲有色,他是真正第一位把海派書畫做大做強的傳奇人物。

民國第一慈善家——「王菩薩」

王一亭一生以普濟眾生為己任,凡屬慈善之事,不分國籍,無不全力支持。吳昌碩稱讚他「以慈善事業為己任,繪圖乞賑,夙夜彷徨,不辭辛苦,於是四方之災黎得以存活者無算」。

他兼任國民政府賑救委員會委員期間,組織滬上慈善事業百餘起,先後創辦了孤兒院、殘疾院、平民習藝工廠,華洋義賑會,中國救濟婦孺會、同仁輔元堂、普善山莊、浙紹醫院等多家慈善機構,每屆冬令時節還籌設庇寒所,收養流民多達千人。

中國紅十字會時疫醫院開幕式合影,中坐者為王一亭(1921)

1919年,豫、鄂、皖、蘇、浙五省大水災,時任上海國國際救濟會會長的王一亭全力賑災,不辭辛勞,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任命王一亭為賑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中央救災準備金保管委員會委員長。十餘年中,王一亭先後捐募賑款超過一億元,救助江浙皖魯雲貴等15個省的災民無數。

1923年9月日本關東大地震,王一亭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迅速募集日幣18萬元、大米5950包、麵粉2萬包和其它生活必需品運往日本,這是日本災後收到的來自國外的第一批救援物資。王一亭為關東大地震籌劃賑濟,讓日本朝野人士非常感動,尊其為「王菩薩」,並盛讚中國民眾對日賑濟活動體現了「泱泱大國的國民風度」。

關東大地震後中國送給日本的梵鍾,刻有「吳興王震(一亭)敬書」字樣(1925)

蔣介石題寫——「清標亮節」

「八一三」事變後,日本人威逼他出任偽職,他不得已以自己年邁體弱之軀,拋家別業遠避香港以表明心跡。此後他所居住的梓園被日偽搶掠、搗毀。在香港,他奔走募捐,因為憂傷國事心力交瘁而致病,1938年11月9日他在兒子傳熏等的陪護下返滬延醫,12日抵傳熏的寓所覺園,翌日即逝。如果不是日寇燃起戰火,何至於斯!

王一亭的死訊傳開,舉滬悲痛。11月14日出殯,15日各界前往弔祭的不下三千人。10天後,遠在重慶的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公葬,寫國史立傳,並發給治喪經費,於是上海一百五十多家團體都以王一亭以一布衣而膺殊榮,如果不能以某種方式廣為宣傳他的事迹,難以起到作用,於是發起追悼紀念活動。

王一亭追悼會現場(1939)

追悼會來者1800多人,動用了200多名招待員,龍筱雲擔任司儀,金觀甫、金鐵軍任糾儀。主席團成員均為當時上海知名人士:顏駿人、沈淇泉、聞蘭亭、施省之、黃涵之、趙晉卿、關絅之、劉翰怡、虞洽卿、葉柏皋、林康侯、秦硯畦。

上海孤兒院的兒童擔任奏樂,下午2點鐘,在哀樂聲中,追悼會開始。孤兒院的孩子非常悲痛,這個坐落在龍華鎮茂公橋堍的孤兒院,也20世紀20年代初由王一亭捐建的。

隨後明德、坤範女子中學合唱追悼歌。這首歌曲是由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董任賢創作的,歌中唱到……悲家園半破碎,萬千人遠流離,何忍見婦孺寒而飢,彷徨不知何處去,何處去,王善長魂歸來!王善長魂歸來!如青山綠水常新,擅長精神永不死……

1948年12月22日,國民政府在虹口公墓為王一亭舉行了隆重葬禮,蔣介石專門題寫了「清標亮節」。

歡迎訂閱正大研習君,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隨手撿來的石頭這樣玩,真是太有趣了!
撲朔迷離的曼特拉效應,2012是否已成過去,還是時光已經被重置?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