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為功績,不為野心,死於貪權——要面子的項羽

只為功績,不為野心,死於貪權——要面子的項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史記》記項羽「項藉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由此可見項羽小時候就不好好學習,虎頭蛇尾還總愛找理由,最終就連兵法,項羽也沒有學完。

項羽當年看到秦始皇的儀仗隊伍聲勢浩大的走過說:「彼可取而代也!」在項羽看來秦始皇也不過如此,取代你成就我的豐功偉業實在是件不錯的事,至於怎麼做,失敗了怎麼辦,那個以後再說吧。

當彭越在大梁斷了楚軍的糧草時,項羽也不得不在軍前架口鍋,揚言要烹殺劉父,目的只是逼迫劉邦速戰。無非是個心理戰,其實自己心裡是不屑於這樣做的,而且實在也格調不高,和小時候彈玻璃球輸了抓起來就跑也差不多,而且項羽這麼做相當於告訴劉邦自己已經是十萬火急了,也並不高明。可以想像兩軍陣前劉邦的一臉賤笑和項羽七竅生煙的樣子。

項羽從來就不相信自己會失敗。最多是時運不好(時不利兮騅不逝),自己沒什麼錯。這卻是他失敗的根源。項羽衝鋒陷陣,除了身先士卒鼓舞士氣,更多是為了自己逞能過癮,但其他將領和士兵難免心情不悅了。況且打仗哪有不受傷死人的,尤其項羽這種好衝鋒陷陣的,還久經沙場身經百戰,他是殺得痛快,一群警衛員跟著屁股追,最後英雄都是項羽的,誰還能跟他一條心。

起兵謀反是誅九族的罪,為的就是高官厚祿,可是,別人有了功勞,應該封土賜爵的,他卻把那印信捏在自己手裡,摸過來摸過去,弄得印角都摸圓了也捨不得給人。

經過了鴻門宴一番折騰和范增的數落,項羽終於佔領了咸陽,奇怪的是項羽並未稱帝,只是燒殺掠搶一番,把金銀財寶漂亮女人裝滿了車子,又跑回彭城當西楚霸王去了。他說,富貴了不回老家去,豈不是穿著漂亮衣服在黑夜裡出行(衣錦夜行),誰看得見?真是哭笑不得的理由,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有可能是放心不下楚懷王(一個項羽自己扶上台的牧羊出身的楚王),最後得償所願殺了楚懷王,也給其他諸侯討伐的由頭。

項羽從來不替別人著想,比如韓王韓成,因為其謀士張良曾幫助過劉邦,先是不讓他「之國」(到封地去),繼而又降為侯爵,最後予以謀殺,終於把韓成的智囊張良逼入漢營。還有劉邦,如果把他封到家鄉,以慰藉其思鄉之情,可能劉邦就不會繼續與項羽開戰,畢竟劉邦及其手下都不是有多大志向的人,而且實力又遠遠不足。可是也許是出於忌恨劉邦搶了自己的風頭,竟然把劉邦打發到當時視為蠻荒之地的漢中,以至於劉邦天天念叨:「安能鬱郁久居於此乎」,終於引兵東討。

到了決戰之時,正是危急存亡的最後一刻,四面楚歌聲,英雄項羽飲盡杯中之酒,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翻譯過來便是:我厲害呀就是命不好,以後我的烏騅馬可怎麼辦,虞姬啊虞姬,你又該怎麼辦啊!不就是唱個歌嗎?被人偷襲了而已,真要是能滅你還用唱歌嗎?沒底氣才唱歌。項羽也不管敵人多少,戰況如何,抱著美女哭上了,看來這仗他早就不想打了。話說回來,連個能進言的謀士、能指揮的將軍都沒有,項羽眾叛親離至此也難怪他不想抵抗了。「這些士兵死就死唄,亞父也死了,手底下的不是小人就是已經叛變的,唉,可惜了我的寶馬我的虞姬啊。」

最後項羽自刎烏江,留下一句關於面子的名言:「無顏見江東父老。」為什麼無顏相見呢?受不了江東父老憐憫的目光。要他忍辱負重東山再起他受不了,卑躬屈膝於劉邦苟全性命他受不了,與韓信勾結謀反劉邦他也受不了,所以他只能殺了自己。

項羽的死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再也沒有一個帝王能像項羽一樣率性耿直。後世有劉備、劉秀這樣時刻律己的仁王,也偶有曹操、朱元璋這樣雄才大略的奸雄,但項羽這樣的人再也沒有機會稱王了。從此以後皇帝叫天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彼可取而代之!」的時代再也不會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懶色紫貓 的精彩文章:

一代帝王光腚而去

TAG:懶色紫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