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居易和元稹到底是什麼關係?

白居易和元稹到底是什麼關係?

文人之情,莫甚於元白。不同於子期伯牙高山流水的友情,子期伯牙的是知己之情——這世間只有你理解我,所以我願意為你不再撫琴,所謂心心相惜是也。而元白,的確是以志同道合為始,卻以更為真摯深刻感情結束,「君埋泉下泥銷骨 我寄人間雪滿頭」,元稹死後,白居易看書憶他,喝酒憶他,做夢他……「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成了他這時的寫照。兩人相識是起於貞元十九年,同授校書郎。當是時,白居易已在長安居多年,數年前,他中進士,春風得意,寫下那句「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他有資格驕傲。那時朝廷取士,分明經科與進士科兩科。明經較易而進士頗難,所以有三十老明科五十少進士一說。白居易家貧多故,據他自己言。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

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所致,又自悲矣。而元稹由於家太窮了急需要養家,選擇easy的明經模式,他幼年父死,由獨母養大。雖然祖上是貴族,於他這代早已沒落,異母的兩個哥哥又把他們母子趕出去,元母只好帶著他回娘家,親自教他讀書。所幸元稹聰穎好學,天賦又高,十五歲舉明經,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會試。在考試方面的能力,元稹是不下於白居易的。貞元十九年,兩人同登科,中書判拔萃科,元稹二十四歲,白居易大他七歲。次年授校書郎,兩人亦同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到江西的幾個名勝走了走,發現到處也都在「吃人」
經典詩詞 辛棄疾 的田園情

TAG:梧桐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