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種工作空間的相互轉換

三種工作空間的相互轉換

影視作品的投放環境正逐漸多樣化,包括數字影院的數字投影機、普通家庭中的液晶電視、網路媒體使用的計算機液晶顯示器、移動媒體設備像PAD、手機液晶顯示屏等。數字攝影機為滿足不同製作環境的需要,一般都有多種工作空間供攝影師選擇。

最為簡化的流程是用最後投放的工作空間決定前期拍攝的工作空間,但是即使是電視綜藝節目,為了追求更為豐富的影調和色彩,也往往會在前期拍攝時選擇更大的工作空間,進入製作階段再通過LUT轉換映射到目標工作空間,提高圖像的呈現質量。畢竟在拍攝時因為工作空間小而丟棄的細節是無法通過後期的手段找回來的。第二章中提到的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第三季總決賽中使用了30台ARRI Amira數字攝影機,14檔拍攝寬容度和機內3DLUT機內預調色[18],是充分發揮數字攝影機特性優勢和綜藝節目現場直播的一次歷史突破。

圖19 《我是歌手》錄製前對ARRI Amira數字攝影機進行調試

已故著名攝影師池小寧的「數字工藝流程反演算法」也是同樣的思路,即根據最後投放的格式,後期用到的設備和軟體,確定前期拍攝時的拍攝設備和格式。這裡的格式現在應該替換成工作空間,格式為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果存在前期拍攝和最終投放工作空間不匹配的問題,就要藉助LUT進行空間轉換。就目前的數字中間片系統技術發展而言,DI[19]的亮度和色彩數據表達(也就是伽馬和色域)還沒有統一的規範和嚴格的標準,各系統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

4.1 外部轉換

有些數字配光調色系統直接以視頻和高清電視的線性空間為基礎,監看使用高清電視的標準的介面和設備。受伽馬2.5和Rec.709色域的局限,無法重現對數空間的影調和色彩關係,需要應用LUT或以直線空間為中介進行工作空間的轉換。

4.1.1使用LUT進行空間映射

配合數字攝影機的發布,官方會提供相應的轉換工具。這些LUTs的特點是映射準確,融會了廠商工程技術人員的集體智慧,當然也包括對大眾審美的迎合。

以標準的灰漸變為基準,可以觀察ARRI的Log C和SONY的S-Log3LUTs的差異。如同柯達對自己膠片工藝的獨到設計,不同的數字攝影機廠商也在對數工作空間中根據感測器的特性以及對影調色調的理解設計自己的演算法。

圖20 ARRI的Log C和SONY的S-Log3 LUTs的差異

4.1.2使用ACES直線空間作為中間媒介

相比較十年前,今天的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涉及更為龐大的專業協作,對專業工作流程的整合也相對困難的多。典型的製作環境在前期拍攝階段一般會使用三到四種攝影機,並使用不同的數據記錄格式。在後期製作期間,又有剪輯、視覺效果等。元數據的缺乏導致色彩在傳遞中異位損失,效果不可預見,拖延生產周期。

影視技術的發展既需要不斷創新,又要平衡發展通用的標準。數字影像技術正處在這樣一個時期,十年時間積累了大量的新技術、新的數字思維,亟需要一個公認的數字影像生產和歸檔的規範。

ACES它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召集了包括科學家、工程師和電影製作人組成的專家組,開發制定的學院色彩編碼規範。它是一個免費的,開放的,獨立於設備的色彩管理和圖像交換系統,可應用於幾乎任何當前或未來的工作流程。它是由業界頂尖的數百名科學家,工程師和最終用戶參與制定。ACES1.0花費了十年時間,經過了大量試驗和現場測試,兼顧了膠片和數字的生產流程,涵蓋了攝製、調色、視覺特效、動畫和影片存檔的專業領域。

ARRI、SONY、BMD等諸多數字攝影機設備的生產廠商都加入了對ACES的支持,所有的主流DI平台也融合了ACES的規範流程。

圖21 ACES的規範流程

ACES的核心特性:

圖22是今天的數字中間片流程。

圖22 現在的DI流程

藉助ACES,以上的DI流程可以簡化為圖23:

圖23 基於ACES的高效流程

ACES的設計目的是忠實與源媒體,完整保留原始素材數據的質量,並為攝製工作提供最大的彈性空間,可以應用於數字攝影機、後期配光調色、膠片掃描、電視電影等工作流,儘可能覆蓋整個工業流程,同時允許不同的設備運行自己的工作流。

4.1.3不同廠商之間數字攝影機空間匹配

影視創作手段多元化的直接結果是前期拍攝數字攝影機選用的多樣性。為了滿足拍攝的實際需要,在實際創作中大多使用多種品牌和多種型號的數字攝影機,給後期的鏡頭匹配增添了難題。

圖24 電影《戰狼》中的使用了SONY、RED、GoPro等多種品牌的攝影機。

即使在前期拍攝中,所有的攝影機都工作在同一個工作空間模式下,由於內部演算法、濾色片陣染料物理基色的差異,仍然會出現反差和顏色的不一致。後期進行鏡頭匹配時,往往匹配好了幾種顏色時,其他的顏色又出現了偏差,不能兼顧所有。這時候,能兼顧不同品牌不同型號使亮度、色域精確對映就顯得非常重要。

匹配的方法視精度而定,常規的做法是在每個場景拍攝前預先記錄標準灰階和色塊測試卡,像麥克白色卡。後期調光調色時通過色卡的比對生成LUT,再把此LUT應用到實拍的素材上,完成鏡頭的匹配。這種方法依賴於軟體的計算精度和插值演算法是否足夠優化。

還可以藉助廠商根據自己攝影機的特性以官方名義發布的匹配其他品牌攝影機的LUT,SONY等廠商已經開始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圖25 原生LUT膚色匹配

考慮到ARRI數字攝影機在影視拍攝中應用的廣泛性,SONY針對F55推出了SGamut3.Cinema/Slog3to LC 709 TypeA LUT,圖25中對7種膚色、多種唇彩發色衣服進行實拍測試,通過LUT映射後加以微調,和ALEXA原生LogC to Rec.709 LUT的匹配度還是非常接近的。

4.2 內部轉換

有些數字配光調色系統集合了基於「直線性」的RGB編碼和OpenEXR文件格式。直線RGB碼值存儲在16比特的TIFF格式文件中。系統設計者決定RGB數據的色彩特性,並且決定數據值是否與原始場景三色值成比例。OpenEXR能存儲高動態範圍線性光,場景相關的RGB影像數據。每個分量都以16比特浮點數表達,包括一個信號比特,一個5比特的指數和一個10比特的尾數。

圖26 Mistika界面

像Mistika、Baselight一類的數字調光調色系統就是採用內部空間轉換的方式,不需要藉助ACES或者第三方的映射工具,在系統內部把不同工作空間的素材歸一化,甚至為了創作的需要「改造」原有的工作空間特性。這樣的系統需要強大的處理能力來應對空間轉換帶來的巨大運算量,極其耗費系統資源,適用於投入多,高質量需求的影視製作。

注釋:

[18]當今的拍攝環境下,時常會遇到縮減的預算與周期,許多電視製作無法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後期上來細調。AMIRA有一系列基於3D LUT的畫面風格,拍攝時即可應用在畫面之上。另外,亦可在外部調色系統中自行定製自己的3DLUT,並在拍攝前導入到攝影機中,甚至還可以在錄製中進行調整。通過3D LUT,在快節奏的拍攝時能給攝影師和導演極大的創作空間,同時為製片人保持較低的製作成本。

[19]數字中間片的簡稱。隨著膠片電影的逐漸消亡和數字電影的崛起,數字中間片系統正轉變成DIT和數字配光調色兩個系統。

本文作者:張寧,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調色家 的精彩文章:

TAG:調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