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管仲是如何調控糧食儲備?

管仲是如何調控糧食儲備?

管仲輔佐齊桓公治理齊國,發展經濟,壯大軍事,使齊桓公於春秋時代首先稱霸,九匡諸侯,尊王攘夷,成為當時天下第一強諸侯。當然,在發展民生,提高國家戰略儲備方面,管仲也是頗有建樹的,諸如調節米價。當時的齊國,糧食資源的分布並不均衡,大量的糧食囤積在大夫家裡,甚至關在糧倉里都腐爛掉了,而與此同時,民間一些貧困家庭卻得不到接濟。齊桓公很是擔憂,對管仲說:「大夫多並其財而不出,腐朽五穀而不散。」問管仲該咋辦?管仲說:那請從城陽大夫入手,在他身上先立一個典範。齊桓公不解,問:「為什麼先從他入手?」管仲說:城陽大夫此人,穿金戴銀,夜夜笙歌,財產多得沒法計算,甚至連飼養的鴨鵝吃的都是上等的米穀,「而同姓兄弟寒不得衣,飢不得食」。看來此人吝嗇得厲害,連兄弟都不照顧,我們在召見的時候要狠狠批評他,剝奪他的官職,不准他出門交遊,這樣就可以震懾其他的大夫,「滅其位,杜其門而不出」。

齊桓公依計而行,果然其他大夫看到城陽大夫的遭遇,就紛紛將積存的糧食散發給自己的遠近兄弟親戚,並且還積極救濟那些貧苦的齊國人,「功臣之家皆爭發其積藏,以予其遠近兄弟……國無饑民」。城陽大夫的事情,從反面起到警誡作用,也起到示範作用。 有一年,齊國米價下跌,齊桓公擔憂貴族們藉機囤積糧食,而老百姓到歉收的時候又會飽受米價上漲之苦,問管仲有什麼主意?管仲認為要鼓勵民間自己修穀倉儲藏糧食,還是老辦法——從典型入手。 管仲說,今天我經過國都的市場時,看見剛剛修好的兩座穀倉,我都記下來了,我們可以用玉璧聘請百姓當官員,以鼓勵他們自己積儲糧食,「君請式璧而聘之」,其實也就是一個鼓勵。齊桓公又依計而行,果然,齊國人聽說有這樣的好事,就紛紛自主建築糧倉,將餘糧儲存起來,民間的糧儲隨之增多了。普通百姓,不以糧食為盈利工具,因此在沒有商品意識的時候,也就缺乏危機意識,很容易受糧食生產形勢的牽制,管仲以行政手段鼓勵他們存糧,讓他們覺得存糧有利可圖,進而自覺地儲糧,在無形當中加強了齊國的糧儲,穩定了米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白居易和元稹到底是什麼關係?
呂不韋以人投資成秦相,多年心血經營的碩果得以實現

TAG:梧桐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