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夷山下尋柳永

武夷山下尋柳永

相 信 優 秀 如 你

丁酉年,己酉月,甲子日。

武夷山武夷宮古街中段,柳永紀念館。

天泛著青色,紀念館前草木有水洗的香氣。

2004年,在柳永死後的差不多一千年,一抷黃土從鎮江北固山柳永墓運來,再加上這座紀念館,就算是一代詞宗魂歸故里了。

院中有幾樽銅像,數片影壁,壁上寫著幾首詞。

為知名文人立碑建館是地方旅遊形象工程,但缺乏誠意至此,也讓人覺得遺憾,倒像是應付差事而修繕的。旁邊的朱嘉紀念館更要完整些,有一些關於朱熹生平的記載。

細想想,官方待柳永的態度還真是千年如一日,反是我們這些愛好者,更能在記憶中描繪出他的模樣。

1

五試方中的六品小官

《建寧府志》中載有一首《題中峰寺》,詩中云:

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

這首詩是柳永九歲所作。

駱賓王七歲詠鵝,李賀七歲能辭章,柳永較之天姿毫不遜色,生於官宦世家,又有天賦才名,對於將來怕是除了燦爛不會有其他的想像。

所以第一次參加科舉會試之前,他會對自己的紅粉知已言道:

對天顏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

即便是不幸落榜,也只是「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稱自己「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道現在「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時的柳永一襲白衣,萬千寵愛,自信驕傲如同明月光。

整個汴京,上至皇帝下至妓女,哪個不是他柳永的粉絲?

陳師道《後山詩話》雲其詞:

天下詠之,遂傳禁中。仁宗頗好其詞,每對酒,必使侍從歌之再三。

上行下效,宰相呂希夷六十大壽也要向他求文章。

柳永大筆一揮,一首《千秋歲》揮灑而出。

又自得意滿,再一首《西江月》也是一揮而就,其中有云:

我不求人富貴,人須求我文章。風流才子占詞場,真是白衣卿相。

柳永不小心把兩首一起送與了呂希夷,呂希夷讀之大怒。

白衣卿相與真宰相的怨結就此種下。

據說柳永二次會試後,皇帝御筆圈名時呂希夷在側,所以才有了仁宗對柳永的批語:

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

1018年,柳永第三次落榜,其長兄柳三複卻進士及第。

宋人劉邠的《中山詩話》記載,柳三複「戴球以見公……每拜,球起複於背膂襆頭之間」,稱柳三複憑球技中了進士。

對柳永而言,可謂一次重大打擊。

詩詞之道不如球技邪?所以哀嘆: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良辰美景都虛設。

仕途才是柳永的終身追求,求而不得成了怨。

1034年,仁宗親政開了次恩科,柳永終於中了,這時他已五十歲高齡,但對未來仍有想像。

1043年,柳永睦洲、餘杭、泗州三地為官九年,遲遲不得升遷,為此向仁宗進獻新詞:

南極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際宸游,鳳輦何處,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簾卷,月明風細。

此詞瑞氣華艷,理應是絕好的恭維,卻犯了仁宗的忌諱。

宸游鳳輦」是仁宗挽章中用的詞,宋代楊湜《古今詞話》言道:

耆卿作此詞,惟務鉤摘好語,卻不參考出處。仁宗皇帝覽而惡之。

請求改官的訴求自然石沉大海。

是年八月,雖因范仲淹最終改判,但其仕途至此也就到了頂點。

又過十年,柳永死於潤州。終其一生,不過是做了個屯田員外郎的六品小官。

眾所周知,宋仁宗極為看重文人才子。

仁宗一朝有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曾鞏等人,皆得重用,為何只有柳永受盡冷落?難道說僅僅是因為一二首犯忌的詞么?

2

偎紅倚翠的風流才子

北宋初年,有一場名妓與名士的狂歡。

妓家齊呼:

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宋人羅燁《醉翁談錄》中記載:

耆卿居京華,暇日遍游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官換羽。一經品題,聲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

官場上柳永從未得意過,酒家妓館中他卻從未落寞過。

野史稱其做了一個「奉旨填詞柳三變」的牌子,想去哪個妓家,就先將這牌子送去。

那妓家頓時歡天喜地,沐浴更衣靜待柳永光臨。不僅分文不取,還另有千金紅包贈送。

皇帝不過後宮三千,柳永的床幃卻蓋住了整個汴梁。

每每念及此處不禁撫掌失笑,何其風雅哉。

葉夢得《避暑錄話》中講柳永:

善為歌詞。教工樂坊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

距今一千年的古代樂壇,天皇巨星柳永的光芒照耀了整個大宋: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因能極於情,故能極於詞。

且看他「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尹消得人憔悴」,沒有一番徹心徹骨的愛戀,怎得如此情深的詞句。

再看他寫女子「世間尤物意中人。輕細好腰身。香幃睡起,發妝酒釅,紅臉杏花春」。那一番風情,讀來已雀躍紙上,怎不引人入勝?

妓家們也成為柳永的心靈寄託,一次科考失敗後他寫道:「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妓家們更寵著柳永,且聽柳永詞:「調笑師師最慣,香香暗地情多,冬冬與我煞脾和,獨自窩盤二個」。

三個名妓一同陪他喝酒聊天,一首詞送三人,個個愛煞,豈是風流二字可以形容。

也正因如此,柳永有了「多游狹邪」、「無行」之名。

由此宦途艱難一生,這一場狂歡讓柳永與他想像中的錦繡未來漸行漸遠,不知該有多麼寂寞。

3

千古風流誰傳頌?

《宋史》中沒有柳永的傳記,當時文人學士的詩文集里也沒有關於柳永的記載,所以連柳永的生卒年限都沒有定論。

現在所有關於他卒葬地的說法都來自宋人和清人的筆記,且是零星記載,傳聞各異,讀來真是令人詫異。

兩宋詞人真的如此無視柳永?未必。

南宋俞文豹所著《吹劍續錄》記載: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

蘇軾曾說柳永《八聲甘州》中「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不減唐人高處」。

秦觀作《滿庭芳》,蘇軾嫌這首詞格律不高:「你竟學柳七作詞。」少游辯白:「某雖無學,還不至於如此!」東坡道:「銷魂當此際,難道不是柳七郎的常用詞語嗎?」

晏殊諷刺柳永「針線慵拈伴伊坐」低俗趣味,可他也寫得「等閑離別易傷身」的柔軟心緒。

寫下《碧雞漫志》的王灼曾評價說:

如今的少年,十個人裡面有八九個人是學習柳永作詞的。

也不過是因為柳永「多游狎邪」,不為皇帝重視,不為文人所喜。

可眾多妓女視生前柳永為巨星,也視死後柳永為親眷,竟聚成了「吊柳七」的風俗。

馮夢龍《眾名姬春風吊柳七》寫得極為生動:

只見一片縞素,滿城妓家,無一人不到,哀聲震地

中國民俗史上,唯有兩個文人之死演化成了風俗節日,一是屈原,二為柳永。

華夏五千年文學史上群星璀璨,不過有情至此、有才至此、佔盡千古風流如此的卻只有一個柳永!

4

千年後仍有迴響

當斯人已去,我們該以何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婉約派詞宗呢?

在柳永故里武夷山,越劇是這裡的主流地方戲曲。

2015年,王君安因主演越劇《柳永》一舉拿下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中國戲劇梅花獎。

這個有著「詩畫宋骨」之譽的劇目,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和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共同創排。著名劇作家王仁傑擔綱創作,尹派第五代傳人王君安主演。

全劇以柳永的六個詞牌串起,擷取了這位宋詞大家一生的幾個重要片斷,彰顯其文學成就。

以戲曲的形式來推介柳永,在某種意義上,正好暗合了時人「皆歌柳詞」之事,既與柳永的人文特徵、文化地位相符,又很好地紀念了這位家鄉巨子。

除此之外,武夷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中心編排了《雨霖鈴》等以柳詞為基礎的舞蹈和茶事表演;當地柳永研究愛好者開始打造《柳永情秀》歌舞劇……

武夷山人正以多種方式弘揚柳永文化。

- 箏精彩-

無獨有偶,聽箏讀詩也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弘揚傳統文化。

我們在2017年發起了國內首部古詩詞話劇《人間詞夢》。

在第三幕「白衣卿相柳三變」中,飾演主角柳永的正是本文作者不銹。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箏箏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這一天,百姓將臘八粥送給岳家軍

TAG:箏箏工作室 |